為城市賦能添彩 攜文明闊步前進
——盤山縣太平街道推進爭創工作不斷深化拓展
太平街道敬老院娛樂區。
9月30日,太平街道黨員干部到盤錦烈士陵園參加烈士紀念日活動。
太平街道龍祥社區志愿者在龍祥社區門口發放爭創倡議書。
太平街道志愿者在太平街道中心幼兒園開展關愛兒童成長志愿服務活動。
9月28日,太平街道擁軍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喜迎黨的二十大歌詠新時代“唱響紅歌”主題文化活動。
9月26日,太平街道藍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黨的理論政策宣傳宣講活動。
9月19日,太平街道在龍祥社區舉辦“防詐騙,智慧助老”教育宣傳活動。
2月15日,太平街道龍祥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元宵節講傳統故事活動。
3月11日,太平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太平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爺爺奶奶課堂。
在2022年盤錦爭創全域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文明典范城市過程中,盤山縣太平街道將文明賦予了深刻內涵——堅定“爭創則必成”的決心,克服“畏難發愁”的情緒,鼓足“志在必得”的士氣,從推動經濟發展到加強環境整治,從凈化社會環境到營造文明氣息,從完善社會保障到強化基層治理,文明已經融入到街道發展的各個環節、各個角落。街道上下掀起了一場又一場“文明行動”“志愿行動”“服務行動”。這些“行動”已轉化為太平街道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具化為百姓向上向善的自覺行動。
上下同心舉措實 共建共享見成效
中流擊水,奮楫者先。盤山縣文明創建部署會后,街道第一時間傳達會議精神,對照測評標準制定工作方案,找準攻堅目標,壓實工作責任。組織召開動員培訓大會,對標問題,查漏補缺。以實施“六大攻堅行動”為抓手,主動出擊、借勢而為、乘勢而上,從點滴做起,從細節抓起,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以決戰必勝的信心,不達目標決不收兵。同時,街道圍繞黨建凝聚力量,通過“黨建帶群建,合力抓爭創”“社區+網格”“樓長+志愿”“法治+綜治”的創建文明新模式,不斷增強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黨建帶群建,合力抓爭創。街道各部門深入聯系各個村(社區),通過主題黨日活動,開展社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將文明創建宣傳冊送到每家每戶。駐街單位落實黨員干部進社區,共同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街道制作精美的電子宣傳漫畫、小視頻和電子調查問卷等,通過微信群發送到居民手機中,讓居民更便捷、更直觀地了解爭創知識。同時,通過爭創志愿者掛牌服務亮身份,確保掛一牌、亮一人、帶一戶、促一片,做到以點帶面點亮文明城,提高群眾知曉率、參與率和入戶率,讓文明深入人心。
吹響集結號,聯動同作為。爭創過程中,住建局、綜合執法隊、派出所等相關部門進小區、進網格,針對違規搭建、白色垃圾、生活建筑垃圾、雜物堆放開展集中整治,對飛線充電、車庫廣告、樓道雜物等問題進行徹底整治。對公共場所內的公共衛生間進行全面排查,徹底整治環境衛生差、有異味等問題,讓公廁成為衛生廁所和無害化廁所。
鑄造文明新形象 街道村容換新顏
文明是美好,是溫暖,更是力量。
2022年,太平街道持續推進共建共治共享,激發全民參與熱情,繪就文明創建“同心圓”。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從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合資源著手,堅持外增“顏值”、內練“氣質”、凝聚“合力”,持續夯基礎、補短板、促提升,推進爭創工作不斷深化拓展。
環境整治在先,惠民舉措連連。太平街道始終堅持把惠民利民作為文明創建的原則和宗旨,將“文明牌”打成“民心牌”,一張張“文明答卷”轉變成一項項“民生清單”,在細化爭創工作“路線圖”“任務書”和“時間表”的同時,緊盯老舊小區拆除“腸梗阻”,組成協調組,以“把脈問診”的方式,深入開展“敲門行動”,與居民“面對面”溝通,摸意向、問需求、講受益、謀對策,轄區向善向好的點滴變化,潤物無聲地改變著居民。
人民群眾的“幸福清單”,就是文明創建的“責任清單”。街道全面實施餐飲油煙污染整治,開展小區內臨街立面整治,勸導小區內商戶規范經營。大力開展村(社區)基礎設施、亂擺亂放、樓道雜物、環境衛生等綜合環境整治工作。共開展環境衛生整治9次,清理飛線充電368根,車庫門小廣告、亂涂亂畫亂貼496處,清理僵尸車19輛,清理樓道雜物337處……“修復坑凹路面、施劃停車位,亂停亂放車輛少了。”“樓道雜物沒了,通暢了,飛線充電的也少了。”“亂七八糟的‘蜘蛛網線’‘牛皮癬’得到有效治理,小區環境更美觀了。”“不文明養犬行為得到改善,鄰里矛盾少了,自覺的居民變多了。”……越來越多的新變化,讓居民贊不絕口。爭創工作的扎實推進讓群眾真切體會到創建的成效和進步、感受到文明的溫度和厚度。
志愿服務添動力,文明創建共向前。在交通路口、集貿市場、鄉村小學、敬老院,常年都活躍著志愿者的身影,文明交通勸導、法律援助、鄰里守望等志愿服務項目常態化開展。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小區出入口、核酸檢測點、老舊小區等地處處都有“紅馬甲”的身影。“看到那一抹紅,心里就暖暖的。”這是生活在龍祥小區的居民共同的感受。“我們社區的志愿者很多,最小的才11歲,最大的78歲,只要社區有活動,有需要我們的時候,大家總會義務奉獻,毫無怨言,共同守護百姓安康,讓我們的城市更有溫度,這是志愿者服務的宗旨。”志愿者肖文莉說。在疫情防控中,他們又化身“宣傳員”“守門人”“快遞員”,堅守在小區出入口、居民樓院,宣傳防疫知識,勸導不文明行為,開展衛生大掃除。他們已成為太平街道各個社區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默默守護“一家人”,溫暖一個區。
文明實踐浸潤心田 崇德向善蔚然成風
“全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工作,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抓重點、出亮點、建品牌,讓文明實踐活動豐富多彩、惠及百姓。”談起街道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工作開展情況,工作人員李明自豪地說。
目前,太平街道共有1個文明實踐所、17個文明實踐站、18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其中包括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服務文藝宣傳、科技服務科普宣傳、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扶貧幫困等5類常備隊伍。同時推行“1+17+N”工作機制,實現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街道、村(社區)全覆蓋,打造了一批“群眾愛、好參與,服務好、易娛樂”的志愿服務品牌,不斷滿足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真正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完善機制,提升服務。街道文明實踐所及各村(社區)文明實踐站突出服務效能,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努力為群眾提供最需要的服務。推行“五單”模式,實現供需有效對接。如當群眾發現農村基礎設施出現破損問題,通過手機與村文明實踐站聯系“點單”,文明實踐站第一時間向街道文明實踐所“報單”,街道文明實踐所向城市管理辦公室“派單”,城市管理辦公室指定專業隊伍“接單”進行維護,最后群眾對服務隊的服務工作進行“評單”,給予滿意度反饋。
精準服務,創新載體。街道通過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下鄉和醫療藥品、心理輔導等志愿服務項目,努力滿足各類人群的迫切需求。建立健全志愿服務數據庫,使得志愿服務信息化、規范化管理再上新臺階。建立志愿服務效果反饋機制,通過調查問卷、事后回訪等形式征求意見建議,不斷豐富志愿服務內容,提高志愿服務效益。圍繞“傳播”和“實踐”兩個發力點,依托文化能人和文化傳承人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志愿服務隊,開設“翰墨飄香”書法公益課、“文明大講堂”。在龍祥社區設置了“閱讀區域”,投放圖書3000余冊,供轄區居民免費閱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變身“閱讀小超市”,真正成為了居民“一抬腳就能到”“一伸手就能取”的閱讀空間,開啟了全民閱讀的創新探索之路。
引領文明,亮點頻現。近年來,從送春聯、迎新春文藝匯演到端午包粽子、從踐行文明祭掃到綠色清明、從身邊好人到最美家庭、從移風易俗到樹新風改陋習……太平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處處勁吹文明新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著力點,以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家庭、“星級文明戶”評選為載體,深入推進典型引領行動,組織開展榜樣人物、“新時代好少年”評選和好鄰居、好媳婦、好公婆評選活動。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樹新風改陋習”“環境衛生評比”等活動,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如今,在太平街道,文明用語、文明遛狗、禮讓斑馬線等文明舉止已經成為常態,友愛鄰里、助人為樂等好人好事數不勝數,志愿服務、義務獻血、慈善捐款、公益活動等積極響應,處處勁吹著優良的家風、淳樸的民風、文明的鄉風……新時代文明實踐,已經成為街道爭創路上的“助推器”,也融入了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
關山萬千重,山高人為峰。太平街道將繼續乘風破浪,揚帆起航踏上更高更遠的征程,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扎實的作風和精準的舉措,攻堅克難、實干篤行,建設美麗街道、和諧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