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省政協提案
> 2024年
索 引 號: | pjsrmzf-2024-000090 | 主題分類: | 2024年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對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關于強化盤錦 “北糧南運”節點優勢 加快建設東北 水稻集散和精深加工基地的提案》 (第0243號)的答復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24-06-14 | |
主 題 詞: |
對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關于強化盤錦 “北糧南運”節點優勢 加快建設東北 水稻集散和精深加工基地的提案》 (第0243號)的答復
盤政函〔2024〕72號
對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關于強化盤錦“北糧南運”節點優勢 加快建設東北水稻集散和精深加工基地的提案》(第0243號)的答復
省工商聯:
你們提出的《關于強化盤錦“北糧南運”節點優勢 加快建設東北水稻集散和精深加工基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盤錦大米品牌帶動效應方面
一是加強品牌建設和管理。通過開展農產品“三品一標”四大行動,逐步完善盤錦大米標準化體系,制定地理標志產品盤錦大米質量標準1項,盤錦大米生產技術地方標準11項。參加國家、省內品牌評選,盤錦大米榮獲遼寧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名單。通過傳統紙媒、城市地標、高鐵列車等平臺,宣傳盤錦大米品牌,目前央視廣告、北京朝陽站、北京站燈箱廣告已播放及上刊,盤錦大米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品牌價值進一步提升。利用新型農民培訓項目,對區域公用品牌使用主體開展培訓,強化品牌主體的品牌意識,規范區域品牌管理。加大盤錦大米品牌提升工程的實施力度,通過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加強盤錦大米的品質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加強行業規范管理,加大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力度,維護盤錦大米的品牌形象。
二是加大力度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盤錦稻谷全產業鏈被農業農村部列入全國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建設名單,截至目前,盤錦稻谷全產業鏈產值已突破100億元。全市已培育市級以上與稻米全產業鏈相關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56家。2019年成立盤錦大米產業聯盟,創新建立“聯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地+農戶”利益鏈接機制,采用訂單、流轉、股份合作等方式推進土地規模化經營。在聯盟帶動下,13家大米聯盟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立了13家與稻米產業鏈相關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帶動89家合作社、24家家庭農場、173戶種養大戶,間接帶動農戶5萬余戶。加快推進神州沃良60萬噸水稻加工、30萬噸水稻自動化倉儲庫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盤錦大米加工產業產能。支持糧油企業爭創“小巨人”企業,盤錦興旺油脂廠以米糠為原料,現可年加工米糠6萬噸,也是國內目前最大的天然阿魏酸生產企業,全年產值2.8億元,被評為遼寧省專精特新“小巨人”,獲得省優質企業專項資金支持。
三是擴大水稻種植產業規模。盤錦水稻播種面積穩定在16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100萬噸以上。水稻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8.68%。糧食產業項目加快建設,中儲糧糧食物流、中儲糧油脂加工等重點糧食產業項目陸續建成投產,中儲糧油脂直屬庫糧食倉儲物流、中儲糧遼東灣直屬庫建倉二期等4個項目加快推進,為糧食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加大對優質大米品種的培育和推廣力度,加強對市場主體的引導和扶持,通過政策支持和技術指導,鼓勵農民種植優質大米品種,促進市場資源的整合和優化,提高優質大米品種的市場占有率,提高盤錦大米的品質和口感。2023年,推廣種植“紅海灘1號”等優質水稻品種15.7萬畝。
二、關于港口優勢有效發揮方面
一是提升港口基礎設施服務能力。積極爭取省委、省政府和遼港集團支持,進一步明確強化盤錦港作為東北地區稻米的物流集散地功能和地位,完善港口倉儲配套基礎設施,推進中儲糧盤錦儲備基地大型糧食倉儲項目建設,規劃建設10萬噸級糧食(含油脂)專用泊位、糧食運輸直航航線,提高糧食物流自動化、數字化水平和運轉效率,加快糧食專用碼頭及集裝箱碼頭升級改造,強化智慧港口建設,保障貨物裝卸運輸暢通,效率提升。鼓勵港口企業積極拓展腹地資源,不斷開拓市場。1-5月盤錦港糧食吞吐量完成196萬噸,同比增長18.9%。啟動盤錦港榮興港區二港池疏浚工作,預計今年第三季度可全面完工,完工后可滿足7萬噸級糧食主力船型進出港。
二是增加航線覆蓋能力。將依托遼寧港口集團優勢,加快推進盤錦港與深圳港等招商局旗下港口航線開行,給予重要航線和船運公司適當補貼,加快完善國際國內航線網絡,加快干支匹配的通道網絡建設,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長江經濟帶沿線中心城市多元模式的內陸港建設,形成通達全國主要城市圈的聯運大通道和航線,切實加快提升物流效率。強化服務效能,構建集大宗糧食交割、倉儲、干線運輸、分撥、流通、加工、包裝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供應鏈服務保障體系,加快引進倉儲物流樞紐型、總部型項目落地,滿足區域產業發展需求。
三是加快打造“一中心、一樞紐、四鏈條”發展格局。打造糧食倉儲物流集散中心,依托遼濱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物流產業園區、盤錦臨港現代物流基地,以中儲糧盤錦儲備基地為龍頭,加快推動糧食專用泊位等項目開工,提升糧食倉儲能力和中轉水平。依托盤錦港及盤錦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和完善設施功能,重點發展糧食貿易產業,打造區域性進口糧食轉運中心。建設“北糧南運”物流大通道重要樞紐,依托盤錦交通區位優勢,推進“盤錦—京津冀地區”“盤錦—山東—中部地區”“盤錦—長三角地區—西南地區”“盤錦—東南沿海地區”等4條銷糧通道建設,推進主產糧區的內陸干港建設。
三、關于水稻精深加工產業發展規模和質量方面
一是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深入實施盤錦大米品牌提升工程,牢固樹立盤錦大米品質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的理念,以盤錦大米“紅海灘1號”優質品種為示范引領,通過盤錦大米品牌和市場影響力的顯著提升,增強我市對東北腹地水稻資源的吸附和產業拉動力。全力支持大米深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提升龍頭企業的加工規模和綜合實力,推動優質社會資本與本地大米深加工企業合作,不斷提升市場主體競爭力,切實改變盤錦大米加工企業“散”“弱”“小”的發展格局,進一步提升我市加工東北腹地水稻資源的綜合能力。發揮大洼臨港經濟區比鄰港口等優勢,做好稻米精深加工產業發展的空間載體規劃,支持引導本地企業逐步向園區集中,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積極吸引國內龍頭企業入駐,構建產業生態,促進大米深加工產業集群化發展。加強與省內新民市及吉林、黑龍江等省份重點水稻產區的合作,圍繞糧食物流綠色通道、產業精深加工等方面建立互利共贏合作機制,共同推動水稻產業的發展。
二是做好產業鏈條延伸文章。初步形成了糧食倉儲物流、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四個產業鏈條,產業鏈條進一步細化。做細稻米加工產業鏈,進一步實施盤錦大米品牌戰略,制定盤錦大米品牌認定和質量標準,發展以碎米、米糠、稻殼等副產物為原料的精深加工產業,推動盤錦大米加工由初級加工為主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轉變。做優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加工產業鏈,穩定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加工產能,重點發展低溫豆粕等精深加工產業,推動中儲糧油脂和匯福糧油大豆加工項目建設,適度引進大豆加工項目。做實玉米加工產業鏈,依托“北糧南運”物流通道節點和中儲糧進口玉米配額優勢,重點發展以玉米淀粉為原料的精深加工產業,生產混合飼料或研磨淀粉,發展玉米胚芽油等精深加工產業。做新衍生生物醫藥產業鏈,重點圍繞水稻、大豆、玉米及特色植物等資源,強化校企合作深度和科研成果轉化進程,利用合成生物學、代謝工程、蛋白質工程等生命科學前沿技術手段,打造具有我市自主知識產權的微生物高效細胞工廠,實現生物質資源向氨基酸、維生素、甾體藥物中間體、營養化學品、功能性碳水化合物等高值化資源的綠色轉化。
三是加快構建“1+2+N”全域化糧食產業空間布局。以遼濱經開區為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利用盤錦港和大型糧食企業集聚優勢,探索建設大宗糧食交易平臺和期貨實物交割地,發展大豆規模化精深加工、功能性食品添加劑、天然工業添加劑、生物基材料與化學品等產業,培育發展玉米等精深加工產業。以臨港經濟區、高升經濟區為拓展區,承接中儲糧盤錦儲備基地進口糧食儲備外溢,延伸發展食品、醫療等糧食精深加工產業,依托神州沃良等現有食品生產加工基礎,發展大米休閑食品、快消食品、健康飲品、調味用品等產業,打造食品精深加工產業區。稻米加工企業作為物料供給區,將大洼區各鎮街大米加工企業集聚地作為副產品精深加工原料來源,為產業發展提供物料支撐。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實施糧食安全體系構建工程。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動,強化糧食儲備體系、糧食應急保障體系、糧食監測體系建設,全面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質量。
二是實施糧食穩產優質工程。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及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水利項目建設,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三是實施“北糧南運”物流通道配套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推進中儲糧盤錦儲備基地大型糧食倉儲項目建設,規劃建設10萬噸級糧食(含油脂)專用泊位、糧食運輸直航航線、域內糧食鐵路專用線,提高糧食物流自動化、數字化水平和運轉效率。
四是實施貿易平臺搭建工程。支持中儲糧、北大荒等企業擴大貿易規模,探索以市場化形式建立糧食產業服務中心,引進糧食運輸、外貿、金融、法律、中介等服務性機構,逐步完善港區及周邊地區配送、咨詢等服務能力,打造東北地區糧食進出口中轉及貿易中心。
五是實施品牌標準升級工程。開展綠色優質糧食產品品質評價和推介活動,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突出盤錦大米地理標志和品牌保護,建立“一袋一碼”大米產地認證追溯機制,實現優質優價。
六是實施創新研發轉化工程。在打造覆蓋糧食生產、倉儲運輸到加工貿易等各環節的智能管理系統同時,組建糧食精深加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實現研發、中試、轉化全流程深度合作。
七是實施服務要素保障工程。扎實做好土地、人才等政策保障,積極支持企業生產擴建、技術改造、研發投入、新產品產業化,并依托中儲糧、匯福糧油、益海嘉里等“鏈主”企業強化項目招引,促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盤錦市人民政府
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