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市政協提案答復
> 2018年
索 引 號: | 主題分類: | 2018年 |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政協074市城鄉辦關于打造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的提案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18-09-03 | |
主 題 詞: |
政協074市城鄉辦關于打造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的提案
盤城鄉發〔2018〕15號 簽發人:齊志強
關于市政協第74號提案的答復
尊敬的莊航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打造留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的提案》已收悉。根據您的提案內容,我們把提案辦理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圍繞您提出的五點意見和建議進行了認真研究,通過一系列的調研、走訪和座談,在綜合各協辦單位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提案答復意見,具體如下:
一、加強規劃管理,注重歷史文化保護
全面抓好縣域鄉村建設規劃、鎮域鎮村體系規劃和鎮總體規劃編制或修編工作,鼓勵推行“多規合一”,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加快編制村級土地利用規劃并完善村莊規劃,強化農村建設用地規模、布局和時序的引導管控。同時,強化鄉村規劃許可管理,建立健全違法用地和建設查處機制。積極推進歷史文化保護規劃編制,指導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制定保護發展規劃,劃定保護范圍,落實保護措施,延續鄉愁歷史文脈。
二、加強建筑風貌管理,傳承農耕文明
加強對鎮(街道)村(涉農社區)風貌特色規劃編制、規劃管理、建設實施等工作的技術指導和監督檢查,將村鎮風貌納入村莊規劃,編制農宅圖集。組織各鎮村在建設過程中,依托自身優勢和發展條件,找準風貌特色定位,突出本地建筑風格,注重建筑風格、色彩、造型、體量、景觀等各方面進行精細化設計,把握好村鎮環境風貌、空間形態、色彩體系、自然景觀以及建筑風格協調統一,繼承和延續村鎮歷史脈絡、風俗習慣、文化底蘊和地域特征,打造盤錦特色的農村住宅建筑風貌。將市、縣區文物遺址列入保護項目,有計劃保護青年點、名人故居、老民居等近現代歷史建筑。加強古漁雁文化、上口子高蹺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在農事節氣、農業景觀、宅院村落、鄉土節慶、民間藝術、祖傳家訓、鄉風民俗等方面挖掘提煉優秀鄉土文化,把農耕文明優秀遺產和現代文明要素緊密結合,讓盤錦人民記住鄉愁。
三、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一)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
1.產業體系。一是加強高升農產品加工示范集聚區建設,2018年新引進項目10個、新開工建設項目4個,主營業務收入增長7%以上。二是大力發展認養農業,2018年全市發展認養農業面積達到35萬畝。三是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充分利用“紅海灘+”、“互聯網+”、“2019相聚盤錦”等優勢,依托美麗鄉村建設成果,以全域旅游推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培育休閑農業園區、農業采摘園、休閑農莊、農家樂15家。四是大力培育“一村一品”,2018年培育主導產業或產品收入占全村農業總收入70%以上的示范村10個。
2.生產體系。一是抓好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和要素組合,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提升農產品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二是調減旱田區玉米種植面積3.5萬畝,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和露地高效經濟作物,切實增加農民收入。三是加快發展設施農業,2018年建設設施農業面積4萬畝。四是開展國家水稻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重點抓好100畝攻關試驗區、1萬畝核心示范區、10萬畝輻射帶動區建設。五是抓好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和執法三大體系建設,加快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監管信息化平臺建設,確保我市順利通過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檢查驗收。六是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2018年全市農產品“三品”認證面積達到80%以上。
3.經營體系。一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18年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個以上。二是加強龍頭企業培育,2018年重點培育加工型、外向型農業龍頭企業5家。三是強化農產品品牌培育,組織企業開展“中國好糧油”評選活動,擴大“盤錦大米”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參加國際、國內各類會展,提升我市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四是加強農業科技人才支撐,2018年全市農業科技培訓人數達到17萬人次,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00人左右。
(二)深化農業農村三項改革
1.加快推進農墾改革。以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以國家、省深化農墾改革專項試點為抓手,創新農業經營管理體制,建立與農墾土地性質和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土地經營管理制度和勞動用工制度,發揮農墾規模化、組織化、產業化優勢,積極培育主導產業,盤活資源要素,做大做強農墾企業。
2.抓好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建立規范高效的“三權”運行機制,健全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
3.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逐步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四、以市場化為引導,加快培育特色產業
一是緊緊圍繞特色產業,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提高產業競爭力,注重高端產業、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新興手段,拉伸延長產業鏈條。二是以市場化機制推進特色產業建設,大力招商引資,圍繞做大做強特色主導產業加快引進一批優質企業。加大特色產業、民生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的開發、儲備、包裝和推介力度,圍繞主導產業深遠謀劃,統籌推動,打造品牌,實現差異化、特色化、集約化發展。三是繼續推進特色街區、小鎮建設,指導已建成的特色街區、小鎮不斷豐富文化內涵,打造特色品牌體系,鼓勵特色街區、小鎮品牌文化項目參加國內大型展銷會、文化消費節等活動,擴大品牌知名度。四是以民宿村建設為契機,推動各區縣、經濟區做好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牢固樹立“先規劃,后開發”理念,與“美麗鄉村創建”、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形成民俗體驗、休閑觀光、特色民宿等多層次多元化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
五、以生態文明為目標,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聚焦“四個著力”,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統籌城鄉發展,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目標,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戶廁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鞏固完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成果,進一步提升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管理水平,將全市除動遷村外的所有行政村均建設成“生態良好、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產業發展、管理到位、宜居宜業”的美麗宜居鄉村,為全市農村居民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記憶鄉愁,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全面提升全市農村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以上是對提案的答復意見,我們將以您的提案為契機,更好地推進全市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工作。歡迎今后提出更多寶貴意見和建議。
盤錦市城鄉一體化工作辦公室
2018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