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市政協提案答復
> 2020年
索 引 號: | pjsrmzf-2020-003438 | 主題分類: | 2020年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對市政協八屆三次會議《關于優化工業園區土地資源利用的提案》第0021號意見的答復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20-11-02 | |
主 題 詞: |
對市政協八屆三次會議《關于優化工業園區土地資源利用的提案》第0021號意見的答復
尊敬的趙志英委員:
感謝您對盤錦市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的支持,您在《關于優化工業園區土地資源利用的提案》中提出了我市工業園區建設用地供需矛盾、利用效率低、單位產出效率低、用地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并提出要在工作中積極盤活存量、統籌低效用地再開發、科學安排用地、開展園區整治等建議。全市自然資源系統一直將開發區土地利用效率和提升土地集約利用水平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接到提案以來,我局深入研究提案內容,改進相關工作,現就有關問題做出答復。
全市自然資源系統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以市委市政府高質量發展系列部署為抓手,洞悉把握新機遇,自覺主動融入新工作,摸好家底、做好規劃,管好資源、守好紅線、用好資源,進一步探索實施自然資源融合戰略,確保各項決策部署在全市自然資源系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在提升工業用地利用效率方面,開展積極探索,切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一直以來,全市自然資源管理系統致力于推動全市提升工業用地集約利用水平,按照自然資源部統一部署,做好開發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定期監測工作,務求準確反映全市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狀況。特別是去年我局在調查全市工業用地總體利用情況的基礎上,對5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土地利用現狀進行初步分析,以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為樣本,開展了土地集約利用情況調查評價工作,深入剖析工業用地開發利用。同時運用研究成果,將批后供地,建設用地使用等納入了政府績效考核,建立自然資源利用評價體系,形成初步成果。
目前,各開發區用地現狀是產業用地比例高,項目集聚,布局集中,開發潛力大,且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優先于企業用地發展。但我們同時看到,全市工業用地二級市場發育程度較低,阻礙工業用地市場化流轉,影響了存量用地的盤活和節約集約利用。主要原因是,一是招商引資對項目的優惠政策主要是優先提供土地,擠占了工業用地二級市場自有交易的空間,為了獲得土地財政收入,政府壟斷一級市場影響了市場規律。二是土地轉讓市場成本較高,除了土地價格外,一般還要有地上資產轉移價格,較直接在一級市場獲得凈地付出更多資金。三是二級市場配套體系不健全,評估、公正、保險、金融等領域服務跟不上,增加交易風險。
針對工業用地退出機制不暢的問題,市政府于2017年組織開展了工業用地“租讓結合”供應試點,印發《盤錦市工業用地租讓結合試點工作方案》(盤政辦發〔2017〕76號)。先租后讓制度設計的初衷是促進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和產業效益提升,為企業降低初始投入,優化營商投資環境。從試點情況看,產權人對租賃產權認同度不高,園區以先租后讓方式提供土地的招商引資吸引力不足,且先租后讓供應方式主要吸引創新創業型企業、小微企業等在創業初期資金不足的項目,這類企業使用標準廠房即可滿足生產要求,更能縮短生產啟動周期,所以在我市先租后讓的政策吸引力不大。
下一步,全市將積極探索在提升工業用地利用效率,切實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一是服務高質量發展,全力提升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能力。強化自然資源要素支撐,將保障高質量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圍繞市委提出的“堅持“產業為先、項目為王”的發展要求,緊緊圍繞重點項目、重大民生工程,尤其是重點支持保障石化產業鏈項目用地需求,推動重大項目加快落地、形成有效投資。提升用地審批效率,圍繞項目建立全過程,采取提前介入,上門服務,提供“管家式”“綠色通道”服務。做好土地儲備工作,積極盤活利用油田低效建設用地資源,加強優質資源儲備,為我市項目落實及政府融資發債提供保障。
二是探索工業用地減量化發展途徑。通過規劃引導低效地逐步退出,城區大量工業用地已被劃為住宅用地或商業用地,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已對城市功能分區產生不利影響,應當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引導下逐步退出。通過政策扶持、收益共享,引導企業本身或社會資金參與低效地再開發,做到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共贏。按照城市規劃需調整用途收回開發的,由有權批準的政府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進行招拍掛,并給予土地使用權人相關土地及地上物拆遷安置補償。
三是嚴格工業項目用地準入門檻。強化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落實“畝產論英雄”要求,提高工業企業生產效率,引進優質企業,提升新增工業用地的產出效率。嚴格工業用地控制指標審查。推進“兩清理”工作,盤活土地資源,督促推進閑置土地及批而未供土地處置專項行動,確保任務按照清單逐項銷號。對存量項目對占地面積嚴格按照《國土資源部關于發布和實施<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24號)和《入園協議》落實,對實際投資不足的,按投資比例收回部分未使用土地,并安排其他項目使用,充分利用存量土地資源。
近期,市委市政府正在部署開展社會投資工業項目“標準地”供應模式創新探索。建立對工業用地開展區域整體評估的機制,帶著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容積率、能耗、畝均稅收等指標出讓國有建設用地,統籌區域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強化用地全過程監管,按照“誰主管、誰提出、誰監管”的原則,建立覆蓋審批、建設、驗收全流程的監管機制。通過機制創新,逐步探索出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的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