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達爾文死海”
萘,衣柜里常用的樟腦球,用這個低成本的小東西就能生產出高性能聚酯材料單體——2,6-萘二甲酸。其在電子元件、航空航天、原子能材料以及食品和飲料包裝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
4月2日,遼寧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的中試車間,工人正忙著安裝生產線。在生產2,6-萘二甲酸的成套裝置前,基地負責人張建國介紹,這是年產10噸的中試項目,形成成套生產技術后再進行千噸級工業示范生產。屆時,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這項科研成果將變成產品,實現技術國有化,助力我國乃至世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產業的崛起與發展。
“這就是中試的重要性。”張建國說,中試是科技成果轉化鏈上的重要一環,建中試線不僅對技術有著極高的要求,而且投入較大,是科研機構和企業都不愿觸碰的中間地帶,被稱為“達爾文死海”。
要跨越“這片海”,必須搭建“中試橋”,通過建設高水平中試基地,科技成果才能從實驗室順利走向“應用場”,實現產業化。這不僅是必經之路,更是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
作為石化之城,早在2017年,盤錦市就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合作,籌建遼寧精細化工產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探索市場化建設與運行模式,進行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創新,打通“小試—中試—產業化”通道。
2022年,盤錦精細化工中試基地成為全省首批“省級中試基地”,建成后,擁有中試車間22棟。基地聚焦催化劑、醫藥中間體、電子化學品、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5個重點領域,支持成果產業化。從2020年第一條中試線建立以來,已有三力中科、格林凱默、鍵凱科技、研峰科技等企業的6個項目完成中試,還有5個中試項目正在實施,其中多個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
“基地除了可以提供廠房、危化品倉庫、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配套,還有大量科研和技術人才。”張建國表示,采取“政府主投+公司主管”的建設運營模式,政府投資建廠房,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負責基地運營管理和服務,科學家提供技術支持,企業投入中試設備,政研企三方合作,為科技成果產業化鋪路搭橋。
“眼下,我們正超前布局數字化中試,完善中試基地數智中心建設,實現精細化管理,成熟后可成套搬到企業生產中。”坐在大屏幕前的張建國胸有成竹地說。未來,中試基地將圍繞精細化工產業鏈和創新鏈,緊盯精細化工技術源,打造“立足盤錦、面向遼寧、輻射東北、服務全國”的公共精細化工中試平臺,將“中試—產業化”打造成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