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要聞動態 > 上級媒體看盤錦

三年行動首戰進行時|盤錦:奮力在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中走在前列

發布時間:2023-07-13 信息來源:遼寧日報 瀏覽次數:407

  盛夏時節,盤錦大地處處可見抓項目、忙生產、促投資的火熱場景,新產業蓬勃發展,新動能澎湃強勁,奏響了砥礪奮進的時代強音。

  總投資837億元的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遼寧中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多條新增的馬達高端生產線24小時持續運轉,產品出貨量位列國內第一;萘二甲酸、智慧化規整催化劑等13個精細化工項目中試,建設國家級精細化工中試基地更進一步;與央企合作項目總量達到49個,總投資2195.9億元,融合發展漸入佳境……
  在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中,盤錦市搶抓機遇,勠力同心,以“臥薪嘗膽干三年,甩開膀子拼三年”的勁頭,心無旁騖抓發展謀突破促振興,為打好打贏新時代“遼沈戰役”貢獻盤錦力量。
  年初以來,盤錦市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履行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堅持生態立市、工業強市、以港興市,在遼寧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首戰之年,全市上下“一盤棋”,立足資源稟賦,發揮區位優勢,加快項目建設,全面實施“1+5”三年行動系列方案,在工業增長、鄉村振興、打造石化及精細化工全產業鏈、生態文明建設、深化與中央企業合作五方面強勢發力,爭做主戰場、勇當排頭兵,推動高質量發展起勢提速,奮力在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中走在前列。




  發力工業經濟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遼河油田天意石油裝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一套套頂驅設備打包候時發運。制造部副經理馮帥高興地說:“今年一開年就雙喜臨門,頂部驅動鉆井裝置被評選為省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到手合同同比增加30%,生產訂單排到了年底?!?/span>

  天意公司強勁的發展勢頭,是盤錦市發力工業經濟取得新成效的一個縮影。

  工業是盤錦的立市之基,目前12條重點產業鏈已集聚重點項目168個。盤錦市提出,要在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中走在前列,必須發揮好工業這個最大優勢,在工業增長上率先突破,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東北糧食集散和精深加工產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實現工業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盤錦市著力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提能級、強實力,聚焦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加快引育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工業增長新引擎。

  作為工業支柱,石化產業是盤錦市打造“工業強市”的家底和本錢,城市振興,石化產業重任在肩。

  大力推動石化產業轉型升級,堅持“減油增化”“減油增特”,制定形成產業鏈地圖,精準謀劃實施50個產業鏈高質量項目,推動重點產業集群化發展;加快建設數字盤錦、智造強市,工業互聯網二級解析節點成功運行,數智油田、遼河儲氣庫智能化等項目穩步實施,中心城區、重點園區實現5G網絡全覆蓋,遼濱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盤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批首批省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

  不負重托。上半年,盤錦市打造石化及精細化工全產業鏈取得重大突破。

  3月29日,總投資837億元的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項目在盤錦市開工,由中國北方工業集團所屬華錦集團、沙特阿美公司和盤錦鑫誠集團三方共同出資的華錦阿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實施建設,預計2025年機械竣工,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超千億元。項目立足于國內高端和進口替代,將帶動一批上下游產業鏈配套項目建設,形成以高端聚烯烴為特色、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等產業集聚發展的新態勢。

  “大化工+精細化工”產業集群不斷壯大。三力中科等9個項目列入省萬億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項目庫,數量位居全省第四;緊扣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項目,謀劃精細化學品、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等下游10條產業鏈、60個延鏈項目,石化及精細化工全產業鏈漸具規模。

  與此同時,盤錦市還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81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3家,升級建設14家省級典型實質性產學研聯盟,組織6家企業申報省級“揭牌掛帥”項目,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顯著加快。

  筑牢幸福根基

  走好鄉村振興“共富路”


  盛夏時節,走進盤錦市興隆臺區新工街道糧家村,天藍水碧,街巷整潔,老屋古樸,新房明亮,村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幾年前,這里還是遠近聞名的后進村。新一屆村“兩委”摸清家底后果斷推出“三變”措施,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以經營企業的方式經營村莊。如今的糧家村,旅游火了,產業旺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成為新晉“網紅村”,也成為盤錦市鄉村振興的一塊美麗拼圖。

  盤錦市鄉村振興基礎良好、優勢突出,已連續多年走在全省前列。在打好打贏新時代“遼沈戰役”征程中,盤錦市著力揚優勢、補短板,向著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加速沖刺。

  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盤錦市堅決履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政治使命,嚴守耕地230.2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193.45萬畝保護紅線,堅決遏制“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目前,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82萬畝以上,高標準農田已建成148萬畝。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全面提升,水稻、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97.35%和94.63%,位居全省前列。

  盤錦市把大米品牌建設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戰略工程和民生工程,精心推出“紅海灘1號”種子并大力推廣,向中高端市場進發。

  健全完善“聯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地+農戶”利益鏈接機制,實施大米品牌提升工程行動,推廣種植“紅海灘1號”等優質水稻品種超過15萬畝。統籌推進盤錦大米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建設,盤錦大米以588.44億元的品牌價值登上全省區域品牌榜首。今年5月,“遼寶”牌“紅海灘1號”在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糧油產品及設備技術展示交易會(中國國際糧油博覽會)上,榮獲組委會金獎。與此同時,“光合1號”等優質河蟹品種養殖面積也大幅增加,盤錦河蟹品牌價值達到342.3億元。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品牌效益和影響力日益提升。

  推進農業產業規模化發展,高升、遼濱兩個農產品加工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同比增長7.6%和9%。著力推進三產融合發展,榮興稻作人家民俗村、北旅田園黑風關古鎮入選全國重點鄉村旅游線路,休閑農業、農村電商、民宿經濟等新業態不斷培育壯大。

  目前,盤錦市累計創建省級美麗宜居村156個,有4個村獲得國家級美麗宜居示范村稱號。東北新發地農產品供應鏈中心加快建設,入駐商戶達到5000家,讓盤錦市更好融入農產品流通新發展格局。匯福糧油、鶴鄉旺升、益仁農業等9家企業被認定為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遼寧每日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

  今年上半年,盤錦市鄉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049元,同比增長5.3%。

  守好綠色資源

  擦亮生態立市招牌


  從空中看盤錦,近25萬公頃濕地宛若巨大的綠毯鋪展在遼河三角洲,吸引了488種野生動物在此棲息。“濕地之都、生態盤錦”早已在國內聞名遐邇。去年榮膺“國際濕地城市”稱號,更為盤錦市生態作了世界定義。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綠色是盤錦的“胎記”,也是振興發展的鮮明底色。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盤錦市出臺生態文明建設三年行動專項方案,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向共融共興的發展之路大步邁進。

  以協同創建遼河口國家公園為牽動,項目化推進濕地生態保護修復,遼河流域(渾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下游盤錦段)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鞏固拓展國際濕地城市建設成果,完成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遼寧盤錦遼河口候鳥棲息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國際專家現場評估工作;制定出臺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方案,濕地生態產品經營開發經驗做法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宣傳推廣。

  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藍碳調查、監測等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遼濱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24個改造項目基本完成。加快能源結構優化調整,與遼河油田、華潤電力、中核匯海、華能新能源等開展深入合作,分布式光伏發電、煙氣余熱回收及CCUS等新能源項目即將實施。

  盤錦市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指導縣區、經濟區獲得確權60.6萬噸標煤替代量,核定33家重點企業92萬噸可替代空間,實施循環化改造項目24項,100萬噸/年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評國家級綠色園區。

  攜手共謀振興

  融合發展譜新篇

  6月26日,盤錦市與中央企業舉行深化合作座談會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與華潤新能源、中國機械工業工程集團等11家中央企業簽署12個項目和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攜手向更高水平、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戰略合作方向邁進。

  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盤錦,與遼河油田有著悠久的“油地融合”歷史,雙方同飲遼河水,共建一座城,相濡以沫,傳為佳話。不僅遼河油田,華錦集團、遼河石化、北瀝公司等中央企業也植根盤錦,戰略合作不斷深化,形成了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盤錦市與中央企業融合發展,是其先天基因。
  遼河儲氣庫群項目成為油地深度融合的里程碑,日注氣能力全國最大;遼河油田“無廢礦區”成為全國“無廢城市”典型經驗模式……近年來,通過與中央企業合作,一個個大項目在盤錦市拔地而起,一張張美好藍圖相繼變成現實。中央企業在盤錦本地產業鏈、供應鏈龍頭作用更加凸顯,一批石化及精細化工、石油裝備制造、糧食及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現代物流、綠色低碳等產業鏈項目加快實施。
  今年以來,盤錦市不斷續寫與中央企業合作新篇章。落實省委部署,盤錦市將與中央企業合作作為打好打贏新時代“遼沈戰役”的重要舉措,深入實施“央企+”行動,深化“共生、共存、共榮、共贏”合作關系,秉持“一家人、一家親、一條心、一盤棋”發展理念,在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科技創新、國企改革等領域與中央企業開展更多務實合作,成立工作專班,著手建立定期溝通交流機制、項目謀劃生成機制、全方位服務保障機制、督導落實機制,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建設、產業共建等方面的問題,全力打造地方與中央企業融合發展典范。
  今年上半年,盤錦市支持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項目開工建設,支持遼河油田建設“千萬噸油田、百億方氣庫”,支持遼河石化建設稠油研產基地,支持北瀝公司研發專用油品,不斷加強中央企業產業配套,延伸拉長產業鏈條。
  圍繞穩存量擴增量,盤錦市建立項目謀劃生成機制,通過實施駐點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方式,先后與華潤集團、中國物流、中國安能等央企對接會商,不斷拓展合作范圍,推動更多產業項目、區域總部、研發基地、營銷中心、結算中心落戶盤錦,項目梯次建設新格局成效喜人。
  當下的盤錦,上下同欲、眾志成城,產業與生態共融共興,轉型與重構攜手并進。
  延續這一發展態勢,一張藍圖繪到底,打好打贏新時代“遼沈戰役”,盤錦市必將不辱使命!
  現場直擊:齊心合力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頭頂炎炎烈日,260名國資國企志愿者分工有序、相互配合,仔細清理盤錦市興隆臺區青年路道路兩側的白色塑料袋以及綠化帶內的垃圾,為提升城市環境品質貢獻力量。此次行動是盤錦市爭創全域全國文明城市進程中,人人都是參與者、建設者,擦亮城市文明底色的生動縮影。
  盤錦市爭創工作基礎良好,已連續兩屆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完全有條件、有能力為全省作出突出貢獻。今年是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攻堅突破、決戰決勝之年,盤錦市全面貫徹落實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攻堅動員會議重要精神,將盤山縣爭創縣級全國文明城市作為全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遺余力推動盤錦市創建成為全省首個全域全國文明城市。
  秉承“創建為民、為民創建”理念,盤錦市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以爭創全域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以爭創新成效為全面振興新突破首戰告捷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以來,盤錦市上下聚焦全面爭創全域全國文明城市,內外兼修的爭創理念更加牢固,常態長效的爭創機制不斷完善,剛柔并濟的爭創模式漸趨成熟,全面參與的爭創氛圍日益濃厚,全域全面的爭創態勢持續向好。
  聚焦城市發展所需、人民群眾所盼,盤錦市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完成老舊小區改造項目4個、正在推進32個,開工建設口袋公園15處。開展全市戶外廣告專項治理,拆除到期、老舊破損等各類廣告3731處,城市形象更加亮麗。加強靜態停車管控,施劃機動車停車位9759個,“停車難”“亂停車”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務能力,以5G智慧快速公交為骨干、常規公交為輔助,微循環和定制公交、特色公交為補充的多網融合線網體系基本形成。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住建委、民政等部門用心用情用力,全力推進10件民生實事落實。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通過省級驗收。
  現場直擊:資源賦能全域旅游方興未艾
  “空氣清新,像個天然氧吧。更令我們震撼的,是令人陶醉的紅灘綠葦。大美盤錦,果然名不虛傳!”7月9日,來自河北省的游客蘇莉雅站在盤錦紅海灘風景廊道上,眼前如夢似幻的生態景觀令她由衷贊嘆。
  今年以來,盤錦市因勢利導,在強化文旅消費供給、延長消費鏈條基礎上,切實加大對外營銷推介,全力實施“引客入盤”工程?!跋群笥?5列域外旅游專列和200余輛次周邊城市旅游直通車抵達盤錦,帶來可觀客源?!北P錦市文旅廣電局產業發展科科長畢志明介紹。
  盤錦市擁有國家5A級景區紅海灘風景廊道、世界上最大的濱海蘆葦沼澤濕地。總面積800平方公里的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稟賦優異的自然資源為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盤錦市已成為遼寧省唯一的國家旅游標準化示范市和全國第一批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市。
  近年來,盤錦市堅持把文旅產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抓,聚焦“吃住行游購娛”全產業鏈精準發力,三產融合發展態勢方興未艾。
  伴隨著鄉村振興鏗鏘足音,農旅融合發展成為全域旅游重要支撐。盤錦的大米、河蟹、堿地柿子等農業產業蓬勃發展,葦藝草編等非遺項目把“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榮興稻作人家民俗村、北旅田園黑風關古鎮入選全國重點鄉村旅游線路,大洼區榮興村、盤山縣得勝村等成為國家級、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乘著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東風,文旅產業在城市更新進程中迭代更新。通過積極發展“夜經濟”,實施“盤錦有禮”工程,打造了非遺國潮夜市、文化年貨大集等多元化“沉浸式”消費場景,百年福街、廣廈藝術街等相繼躋身遼寧省第一批省級夜經濟示范街區、省級休閑旅游街區和省級示范步行街行列。
  作為遼寧唯一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城市,盤錦市依托優美的濕地風光和豐厚的文化沉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傾力培育文旅新業態和文旅市場消費新熱點,濕地觀光游、鄉村田園游、民俗文化游等十大旅游線路精彩紛呈,紅海灘廊道、廣廈藝術街、北旅田園等內涵品質持續提升,遼河美術館、遼河碑林、遼河民俗博物館等文化游項目魅力倍增。多樣化、常態化、全季化文旅產品供給蓄勢而發,產業鏈條不斷得以拓深延展。上半年,盤錦市共接待域內外游客超過1600萬人次,文旅市場全面復興。
  當前,盤錦市堅持以文旅融合促改革、促升級、促轉型,不遺余力“做大紅海灘,唱響蘆葦蕩”,發揮“文化+”“旅游+”綜合帶動功能,把魅力獨具的生態資源變為產業資源,把生態優勢變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推進全域旅游蓬勃發展。

  譜寫新篇:破發展之題
  謀振興之路
  風起遼東灣畔,潮涌渤海之濱。

  浩蕩遼河口,打好打贏新時代“遼沈戰役”的號角越發嘹亮。一幅幅實干苦干的奮戰拼圖,盡顯城市張力,勾勒振興發展的美麗藍圖。




  美麗鄉村繪就美好生活。特約記者 林松 攝
  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要求,在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中,盤錦市爭做主戰場、勇當排頭兵,錨定目標在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中走在前列。
  全面振興新突破是一場攻堅戰,注定沒有一馬平川的坦途,需要走對路、入對門,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至千里,走出一條上揚曲線,方能在振興之路上行穩致遠。
  深刻認識市情,立足資源稟賦,發揮區位優勢,加快項目建設,盤錦市從全局上謀勢、關鍵處落子,聚焦“1+5”三年行動系列方案,抓住關鍵環節集中發力、破題解題,全力打好主動戰。
  從作風之變破題——建立健全考核指標體系,強化項目化、清單化、工程化工作機制,建立市委評價項目建設工作體系,把抓招商、抓項目、抓落實的能力和水平作為考察干部的重要內容,堅決克服遇到問題聽之任之、部署工作大而化之、任務落實不了了之等不良現象。持續開展12345政務服務平臺“十佳五較差”評選并在當地媒體亮美揭短,獲表揚的再接再厲,挨批評的臉紅心跳。倡導“敢”字當頭,大力培養選拔素質好有定力、悟性高有潛力、敢斗爭有魄力、肯吃苦不惜力的優秀年輕干部。如今,在盤錦市黨員干部隊伍中,“拼搶爭實”的勁頭已蔚然成風。
  從優勢產業破題——工業是盤錦市的命脈。全力實現工業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以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東北糧食集散和精深加工產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為引領,強化頂層設計,細化產業圖譜,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積極盤活存量資源,加快“騰籠換鳥”。如今,盤錦市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的基礎愈來愈扎實,新興產業矩陣正在形成,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新興產業“新芽成大樹”,提升了發展的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
  從補齊短板破題——千億級別的石化產業集群是盤錦市的支柱產業,從規模上堪稱全省范圍內的一個“長板”。但產業鏈條偏短、精細化率偏低,又是不容忽視的“短板”。隨著總投資837億元的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項目開工建設,石化產業轉型升級多了一種解題方式:打通產業鏈上下游,降低成品油產率,邁向價值鏈高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以此為牽動,盤錦加快推進“減油增化”“減油增特”,加快乙烯、丙烯等化工全產業鏈布局,補鏈、延鏈、強鏈進程明顯加快,為實現“十四五”末期石化產業精細化率達到50%的目標奠定了扎實基礎。
  從資源稟賦破題——生態立市,擦亮濕地招牌,還原生態底色,實施全國最大的“退養還濕”單體工程,歷史問題、生態欠賬全部解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推動全面綠色轉型,創建全域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步伐加快。
  從融合發展破題——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盤錦市的發展與中央企業密不可分。搶抓新機遇,持續提升與中央企業合作維度與能級,在國有經濟總量、產業鏈配套延伸、項目建設和品牌建設上尋求新突破,在人才融合、文化融合、治理融合上取得新成效,實現創新融合、深度融合、全方位融合,全力打造全國具有影響力的融合發展典范。
  從民生福祉破題——美麗鄉村遍地開花,打造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樣板,鄉村振興節節推進,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城鄉一體的低保救助標準位居全省前列,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展現城鄉融合“亮色”,擦亮民生“暖色”,盤錦市“面子”光鮮、“里子”厚實,幸福滿滿。
  不負囑托,滿懷希望,在新時代“遼沈戰役”的盤錦戰場上,落實“1+5”系列行動方案,盤錦人立下軍令狀,擂響奮進鼓,正激情書寫濃墨重彩的奮進畫卷。
  盤錦市,前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