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29-top_img.png
盤錦市林業和濕地保護管理局

《遼寧省濕地保護修復實施方案》政策解讀

發布時間:2021-03-23 瀏覽次數:394


一、《實施方案》出臺的背景

為了貫徹黨中央 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89號,以下簡稱《制度方案》)精神,確保《制度方案》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和政策制度落實到位、取得實效,結合我省實際,制定了《遼寧省濕地保護修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二、《實施方案》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四個著力”“三個推進”,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保護濕地,強化濕地利用監管,推進退化濕地修復,提升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遼寧提供重要保障。

(二)基本原則。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的原則;堅持全面保護、分級管理的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堅持綜合協調、分部門負責的原則;堅持注重成效、嚴格考核的原則。

(三)主要目標。到2020年,全省濕地總面積不低于2092萬畝,建立較為完善的濕地保護修復制度體系,全面提升濕地保護管理水平。

三、《實施方案》的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建立濕地分級管理體系。建立濕地分級體系,依據生態區位、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將全省濕地劃分為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列入不同級別濕地名錄進行管理,大力推進省重要濕地確認工作。完善保護管理體系,通過設立國家公園、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等方式加強對重要濕地的保護。加強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和濕地保護管理機構能力建設。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管護聯動網絡。

(二)逐步建立濕地保護責任制。嚴格濕地面積總量管控,確定全省和各市濕地面積管控目標,劃定濕地生態保護紅線,采取嚴格的措施保護納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的濕地。實行“先補后占、占補平衡”的原則,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提升濕地生態功能,制定濕地生態狀況評定標準,完善評價指標體系,提升濕地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陸生、水生動植物棲息地生態環境。逐步建立濕地保護成效獎懲機制,將保護成效指標納入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制度體系。

(三)健全濕地利用監管機制。建立濕地利用管控機制,按照國家、省主體功能區定位確定各類濕地功能,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完善涉及濕地相關資源的用途管理制度,合理設立濕地相關資源利用的強度和時限。加強濕地保護執法,嚴懲破壞濕地的行為。強化濕地利用監督,探索建立濕地利用預警機制和約談機制。

(四)建立退化濕地修復制度。根據“誰破壞,誰修復”的原則,由破壞濕地資源的責任主體承擔修復責任。對因歷史原因形成的、因公共利益造成生態破壞的、因重大自然災害而生態受損的濕地,由各級人民政府承擔修復責任。實施濕地修復重大工程,對集中連片、破碎化嚴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濕地進行修復和綜合整治,實施退耕還濕、退養還灘等工程。完善生態用水機制,根據水資源條件為濕地生態補水配置水量,全力保障生態用水。

(五)健全濕地監測評價體系。建立跨部門濕地監測評價議事協調機制。健全濕地監測評價規程和標準體系,建立健全濕地監測網絡,提高監測數據質量和信息化水平,實現監測數據和成果共享。建立生態風險預警機制,防止濕地生態系統特征發生不良變化。

四、《實施方案》的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人民政府要把濕地保護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進一步完善綜合協調、分部門實施的管理體制。建立濕地保護修復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落實濕地保護修復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加強督導檢查。

(二)加強法治建設。各市要積極研究制訂濕地保護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或規章,要盡快啟動地方濕地立法工作。要圍繞本實施方案提出的目標任務,抓緊編制工作方案,細化實化目標任務。

(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發揮政府投資的主導作用,形成政府投資、社會融資、個人投入等多渠道的濕地保護和修復投入機制。

(四)完善科技支撐體系。開展沼澤、湖泊、河流、濱海等各類濕地保護與修復技術示范和科學研究,在濕地修復關鍵技術上取得進展。

(五)加強宣傳教育。開展廣泛的濕地保護宣傳,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提高公眾對濕地價值和效益的認識,不斷增強公眾保護濕地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努力形成全社會保護濕地的良好氛圍。

政府網站年度報表 政府網站檢查通報

版權所有:盤錦市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標識碼:2111000031 ICP備案序號:遼ICP備11007870號-1 遼公網安備21110002000056號

技術支持單位:市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 聯系電話:0427-2283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