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
> 社會救助
> 綜合業務
索 引 號: | govsmzj-2024-194293 | 主題分類: | 綜合業務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讓流浪的人有可去之處可依之人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24-03-14 | |
主 題 詞: |
讓流浪的人有可去之處可依之人
入冬以來,遼寧省民政廳及時啟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兩次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門和救助管理機構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更有效率、更高質量地把黨和政府對困難群眾的關心關愛落到實處,堅決兜住兜準兜好流浪乞討人員基本民生底線。
制度保障:為流浪的人遮風擋雨
今年冬天,低溫雨雪天氣較頻繁,沈陽市民政局會同氣象部門建立“極端天氣聯動預警機制”,氣象部門每天向市民政局發布未來72小時天氣信息,當未來24小時出現氣溫下降至-20℃、-25℃情形時,聯合發布低溫Ⅱ級、Ⅰ級預警。屆時,市民政局會同市公安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及各區縣政府共同啟動“應對極寒天氣加強救助管理‘三項機制’”,即部門協同聯動巡查機制、區域網格化巡查機制以及后續服務保障機制,確保寒冷天氣下流浪乞討等臨時遇困人員及時發現、及時救助。
據悉,2023年11月以來,沈陽市已啟動“應對極寒天氣加強救助管理‘三項機制’”3次。
冬季還是用工淡季,部分外來務工人員由于找不到工作等原因容易陷入生活困境、露宿街頭。沈陽市組織開展了外來務工人員專項救助行動,將全市23個零工市場納入巡查重點區域,在其周邊設置救助引導牌12個,主動向務工不著人員提供臨時性救助及轉介服務。春節來臨前,沈陽市還開展了“回家過大年”專項救助行動,向靈活務工人員宣講救助政策,為無力返鄉人員購買回家車票。
街面救助:有困難隨時聯系
近日,寒潮再次席卷大連,大連市民政事務服務中心救助管理站(以下簡稱大連市救助站)及時啟動Ⅱ級救助預案,對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展開晝夜勸導巡查救助。
日前,在西崗區勝利東路的一座立交橋下,大連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員見到了在簡易帳篷里休息的馬某。工作人員上前詢問情況,勸他到救助站避寒取暖。雖然馬某拒絕入站,但工作人員還是給他送上了熱乎乎的水餃和保暖貼、棉被等物資,并再三叮囑馬某,遇到困難可第一時間向站里求助。
大連市救助站副站長宋國亮介紹,馬某在這座橋下已經生活四五年了,工作人員曾與其戶籍地的親人取得過聯系,但馬某明確表示拒不回家,他也因此成了救助站的重點關注對象。除了平日巡查之外,一旦遇到惡劣天氣,工作人員每天都要探望馬某,確保他的人身安全。
在火車站公交樞紐站廣場暫住的兩名流浪乞討人員也是大連市救助站重點關注的對象。一人叫王瑞生(化名)、一人叫張春生(化名),都是大連本地人,都拒絕回家,在這里流浪暫住已經五年多。面對工作人員的勸導,兩人仍舊選擇拒絕。工作人員隨即把飯菜和保暖貼送到他們手中,又給他們加蓋了一層棉被。
入冬以來,大連市救助站已救助3346人次。
護送回鄉:千里明月映團圓
“太感謝了,遇見你們這些好心人是我哥的福分!”春節前,錦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跨省護送一名受助人員返鄉,在重慶市涪陵區派出所,受助人員的妹妹見到了走失31年的哥哥,不禁喜極而泣,向工作人員表達了感激之情。
事情要從1月3日講起。當天,一名男子身穿棉服、頭戴線帽,呆呆地站在錦州市凌河區廣州街大橋附近,面無表情,沉默不語。屬地社區網格員將此情形反饋到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并聯系轄區派出所民警聯合開展救助。
“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面對工作人員和民警的耐心詢問,該男子表達不清,派出所協助甄別后確定該男子姓劉,來自重慶市涪陵區,但戶籍已注銷。
接回救助管理站后,工作人員幫劉某換了干凈衣服、端來熱乎飯菜,并安排了專職護工照顧他。安頓好一切后,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馬上聯系涪陵區救助管理站,溝通護送返鄉相關事宜,并聯系劉某家人進一步核實情況。
經了解,劉某患有智力障礙,已走失31年,家人多年尋找未果。父母年邁,盼兒心切,得知兒子還活著,二老非常激動,希望兒子盡快返鄉。
一切準備就緒后,在工作人員的陪伴下,劉某踏上了回家的路。經過20多個小時的車程,劉某終于見到了妹妹及親友,一家人緊緊相擁、抱頭痛哭。“今年春節,我們終于團圓了。”劉某妹妹激動地說。
新春送暖:讓返鄉受助人員溫馨過節
源頭治理是救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朝陽市救助管理站盡最大努力讓返鄉受助人員回得來、留得下、穩得住。
今年73歲的李某住在龍城區海龍街道某社區,獨居且沒有經濟來源,兩個女兒均患有精神疾病無力贍養她。因此,李某經常在街頭流浪乞討,曾被朝陽市救助管理站救助過。
“大娘,我們來看您啦!給您拜年!”春節前夕,朝陽市救助管理站協同海龍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帶著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及救助物資看望慰問李某。
“謝謝你們!每年都想著來看我!”李某開心地說。看到李某精神狀態良好,朝陽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又叮囑街道和社區妥善安置照顧李某,防止其再次流落街頭。
這個春節,返鄉待安置人員王某是在朝陽市救助管理站度過的。2023年12月20日,王某被公安機關送入救助管理站,疑似患有智力、精神殘疾,無法提供任何身份信息;網絡尋親、人臉識別、DNA比對也沒有結果。“聽口音像是本地人。”朝陽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將周邊鄉鎮的名稱逐一念給王某聽,當王某聽到西大營子鎮時反應強烈,于是工作人員帶其到西大營子鎮各個村實地尋親,最終被河南村的居民認出。詢問得知,王某有一個兒子,也患有智力障礙,在外放牧打工,暫時聯系不上。
西大營子鎮政府查詢后反饋,王某原籍確實在該鎮,但因其多次改嫁導致戶口丟失,鎮政府同意幫助其恢復戶籍,在此之前暫時由朝陽市救助管理站代為照看。
春節期間,王某在朝陽市救助管理站得到了悉心照料,穿新衣、吃年夜飯、看春晚,度過了一個溫馨祥和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