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民生信息
> 就業創業
索 引 號: | govsrsj-2025-244613 | 主題分類: | 就業創業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抓好就業這個最基本的民生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25-03-13 | |
主 題 詞: |
抓好就業這個最基本的民生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經濟大省發展得快一些,理應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積極探索經驗、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特別是要抓好就業這個最基本的民生。這一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就業問題的高度重視,我們要從戰略高度認識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切實把這個最基本的民生抓緊抓實抓好。
就業是民生改善的“溫度計”、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是勞動者獲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徑,也是支撐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運行的“基本盤”。具體來說,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是推動形成有效擴大內需長效機制的重要前提,這不僅能促進中小微企業等經營主體的穩定發展,還能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改革發展提供充足回旋空間。
得益于經濟總量擴大、結構優化升級以及一系列存量和增量政策帶動,2024年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較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低于5.5%左右的預期目標;城鎮新增就業1256萬人,連續4年保持在1200萬人以上。這些數據顯示出我國經濟與就業形勢的向好趨勢。但同時也要看到,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穩定和擴大就業要積極構建“以增長促就業、以就業穩增長”良性互動的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錨定高質量充分就業目標,進一步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加大各類資金資源統籌支持力度,有針對性優化調整階段性政策并加大薄弱環節支持力度。
“有活沒人干”和“有人沒活干”并存是我國就業市場長期存在的局面,是結構性就業矛盾的直觀體現。解決這一矛盾,關鍵在于加快塑造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隊伍。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增加制造業、服務業緊缺技能人才供給。落實推動公共就業服務下沉基層的政策舉措,摸清轄區內勞動者就業失業情況、重點群體就業服務需求以及各類用工主體用人需求信息,為企業和勞動者提供高效、便捷、精準的就業服務。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推進擴大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切實保障勞動者工資發放,清理整治欠薪,堅決糾正各類就業歧視。政府有關部門、法院、工會、企業等應共同探索創新適合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特點的維權服務方式,不斷改進和優化維權服務。加快構建技能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讓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引導企業建立健全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和業績貢獻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促進人力資源優化配置。
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強化稅費減免、創業擔保貸款、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鼓勵企業吸納重點群體就業,促進重點群體自主創業。一方面,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落實和完善穩崗返還、專項貸款、就業補貼等政策,加強對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支持。大力推進“直補快辦”,充分釋放穩崗效能。另一方面,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和穩定就業,統籌好新技術應用和崗位轉換,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實施先進制造業促就業行動,將先進制造業企業納入重點企業用工服務保障范圍,及時提供勞動用工咨詢、招聘信息發布、用工指導等服務。加快培育數字經濟、銀發經濟等就業新增長點,創造更多高質量的就業機會。與此同時,優化就業創業服務,拓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渠道,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和就業服務,促進脫貧人口、農民工就業,強化大齡、殘疾、較長時間失業等就業困難群體幫扶。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繼續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優化調整和落實落細穩就業政策各項舉措,織密織牢就業保障網,推動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高質量發展,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