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規劃引領,著力構建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醫改總要求,大洼區和盤山縣基本形成了以縣醫院為龍頭、鎮衛生院為支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完整的縣鄉村醫療服務體系,為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打下堅實基礎。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實施意見》,按照區域衛生規劃,合理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堅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公益性,實現“政府辦、政府管”的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主體模式。規劃按服務人口3-10萬人的標準設置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力求通過強化城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補齊體系建設短板,以此形成以城市大醫院為核心,以二級醫院為支撐,以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下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的覆蓋全域的分級診療構架體系。
明確功能定位,著力夯實分級診療基礎。明確醫療機構的功能定位,是落實分級診療的關鍵環節。為發揮三級綜合醫院承擔危重急癥和疑難病癥診療服務的作用;二級綜合醫院(縣級)提供較為復雜疾病的診療服務作用;基層醫療機構承擔基層首診、提供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出臺了《盤錦市雙向轉診工作制度》和《縣、鎮醫療機構雙向轉診病種目錄》,為建立分級診療工作制度,實現雙向轉診,發揮基層首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進一步夯實了基礎。
通過醫聯體建設,推動雙向轉診制度建設。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醫聯體建設的實施方案》,組建1個醫療集團和6個醫聯體。即市中心醫院為龍頭,聯合市中醫院、市人民醫院成立盤錦市醫療集團;分別以市心中醫院、市中醫醫院、遼河油田總醫院、市人民醫院、大洼區人民醫院、盤山縣醫院為龍頭組建醫醫療聯合體,醫聯體建設總體布局基本完成。
強化標準化建設,著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我市基層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每個鎮建設一所政府舉辦的公益性衛生院,每個行政村一個公辦標準化衛生室。開展群眾滿意鄉鎮衛生院示范創建活動,16所鎮衛生院達到標準化建設目標,鎮衛生院“國醫堂”建設覆蓋率達95%。開展星級衛生室評選活動,啟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服務站標準化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構建“四級聯動”的醫療衛生服務新體系,依托市中心醫院開設了三個培訓中心和三個會診中心,重點強化基層衛生專業人員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及管理水平培訓。建立了心電、影像、檢驗遠程會診中心,實現與鎮衛生院遠程咨詢、會診和治療指導;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陸續配備滿足與市中心醫院開展遠程會診需求的DR、心電圖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設備。自2017年1月份正式啟動以來,累計遠程會診11407人次;自去年運行以來,培訓基層醫務人員9600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實施政策引導,著力構建“三醫聯動”新格局。實施差異化報銷政策,引導患者基層首診,新農合鎮級住院報銷80%,縣級就診報銷65%,市級就診報銷55%,患者外轉報銷35%。上半年,新農合縣以下就診率為87.3%,全口徑轉域外就診率為8.52%。
為解決過度醫療、開大處方問題,市政府先后出臺了新農合、城鎮居民按疾病分組支付方式改革試點方案、考核標準和付費結算標準等文件。每月對市中心醫院實行預撥基金,半年和年底根據考核結果統一結算。按疾病診斷組付費改革,盤活了醫院周轉費用,激勵了醫院支付方式改革的積極性,倒逼醫院加強內部管理節約成本。同時有效遏制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促進了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上半年市中心醫院合理控費結余資金達35萬元,僅婦產科上半年次均費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6元,剖宮產率下降了8%;醫療費用同比下降3.09%。
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著力夯實基層服務網底。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最基礎的工作就是要充分發揮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在三級醫療衛生體系中的網底功能作用,家庭簽約服務是分級診療的基礎,更是建立“健康守門人”關鍵。我們印發了《盤錦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施方案(試行)》,重點從“九個結合”入手,全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主要是政策引導與自愿簽約相結合、門診簽約與上門簽約相結合、個體簽約與家庭簽約相結合、村醫服務與團隊服務相結合、先易后難與重點人群優先服務相結合、逐步簽約與提升能力相結合、總量控制與保證質量相結合、區域劃分與有序競爭相結合。
截止到7月末,全市組建家庭醫生簽約團隊465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人數達34.6人,簽約率達26%,其中重點人群簽約人數達23.7人,簽約率達52%。
加強信息化建設,著力打造雙向轉診技術支撐。編制了全市智慧醫療項目建設需求文件,完成了盤錦市衛計委智慧醫療項目書,包括智慧醫療項目建設組織架構文件、智慧醫療項目招標遴選方案、智慧醫療建設實施方案(討論稿)、項目招標方案等相關文件。我們根據項目的輕重緩急,分步實施,將全面完成我市信息化平臺建設,完全實現我市雙向轉診的信息化運作。(曹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