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主題分類: | 縣區政府工作報告 |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2015年 大洼縣政府工作報告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16-02-03 | |
主 題 詞: |
2015年 大洼縣政府工作報告
大 洼 縣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 2015年12月28日在大洼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縣 長 陳林松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顧
2015年,縣政府面對宏觀經濟下行的嚴峻形勢,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面貫徹落實“四個著力”要求,堅定建設“中國五個大縣”奮斗目標,開拓進取、攻堅克難,較好的完成了縣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提前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預計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30億元,增長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10.7億元,可比增長7.1%;固定資產投資實現230億元,下降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7億元,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31400元,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4180元,增長8.7%。
(一)積極作為、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
把握關鍵,精準發力,大力推行“遼東灣+、紅海灘+、宜居鄉村+”三大招商模式,注重與盤古智庫等權威機構合作,成功舉辦中青企協大洼行等活動,全年“走出去”403次,“請進來”企業197家,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2個,中國物流東北基地、拉夫金減速器制造等一批具有標志意義的項目簽約入駐。招商“百日攻堅”成效明顯,成立駐京招商機構,走訪京津冀地區企業300余家,與52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包保服務、分類指導等工作機制執行到位,項目建設質量和速度持續提升,實施億元以上項目36個,竣工項目32個,均超額完成全年計劃。要素供給保障有力。全國第一支養老產業債券和全省第一支農墾棚戶區改造貸款通過評審,新增企業貸款13億元,調整建設用地規劃297公頃,實現供地230公頃。
(二)做亮品牌、放大效應,景區建設和產品開發引爆旅游板塊
樹立“遼寧旅游新名片、東北旅游集散地”全新定位,躋身“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省全域旅游示范縣”,紅海灘度假區步入“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行列。“引客入洼”成效顯著,全年接待游客14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實現7億元。成功承辦中國旅業家財智高峰論壇,構建“一山一灘”、“一寺一灘” 跨省旅游格局,與27家旅游聯盟、千余家旅行社達成合作協議,吸引團隊游8655個、游客25萬人次,同比增長229%。舉辦紅海灘國際馬拉松、人民文學作家大洼行、稻草文化藝術節等20余次重大活動,在全國率先自主研發150余種“大洼禮物”系列衍生品,旅游影響力不斷提升。
(三)擴大成果、豐富內涵,宜居鄉村和庭院美化實現全域覆蓋
始終堅持高標準建設宜居鄉村,投資16.9億元,建成98個美麗村,鋪設黑色路面852公里,護砌邊溝1517公里,實施平改坡4010戶。推進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實施農村24小時供水、村村通燃氣、全域垃圾集中清運、無害化廁所改造等工程,成果普惠廣大農村百姓。庭院治理日漸規范,形成“三級聯動、整體推動”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產業融合勢頭良好,休閑觀光、庭院經濟、民宿旅游等富民產業逐步興起。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改造10條特色鮮明的中心示范路,鎮區面貌煥然一新。宜居鄉村影響持續擴大,被確定為“中國人居環境共建示范城市”,全年接待省內外參觀考察5000余人次。
(四)夯實基礎、特色經營,品牌農業和認養農業同步提質增效
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突出抓好安全監管和品牌建設,被確定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全國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縣”、“全國墾區優勢產業追溯體系整體推進試點單位”、“全國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示范單位”、“省水稻高產創建示范縣”和“省河蟹出口示范區”。實施16項農田水利工程,綜合機械化水平提升至93%。新建高標準設施農業小區3個,推廣泥鰍魚養殖3.2萬畝,河蟹產量2.6萬噸。高質量完成農產品品牌規劃,“OH”系列堿地農產品附加值明顯提高。高標準現代農業示范帶建設扎實推進。植樹造林92.3萬株。大力發展認養農業,認養水田面積超過3萬畝,客戶輻射24個省市。
(五)科學規劃、差異發展,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推動轉型升級
依托食品城、總部基地等平臺,大力發展樓宇經濟,面積達到6.2萬平方米,主營業務收入3.3億元。新建創業孵化器10個,新增小微企業3000戶。電子商務蓬勃發展。成立東北首家縣級淘寶館,創造開館當日120萬元的全國銷售記錄,大洼農產品溯源被阿里巴巴確定為其全球推廣三大模式之一。“裕農購”覆蓋城鄉,農村電子商務在全國率先取得突破。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7.5億元,帶動就業1.1萬人。被評為“全國十大縣域電商發展示范縣”、“全國電子商務示范縣”、“省電子商務發展示范縣”。被商務部確定為全國三大電商培訓基地之一。專業市場實現轉型。北方紅木文化城試營業,銷售額突破億元大關。遠中果蔬批發市場交易額實現2.3億元,東北地區最大的韓國商品銷售中心簽約入駐。
(六)創城惠民、合力攻堅,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質大幅提升
圍繞“拆、改、建、管、教”,全力推動“從鎮到城”的轉變。“拆”除違法建筑9.3萬平方米。“改”造樓體外立面50萬平方米,啟動規范商網牌匾,改造鶴吉輕工市場。“建”成紅海灘大街等15條路網工程,鋪設地下管網55公里,結束了縣城雨污混流的歷史,實施大伙房水庫輸配水工程26公里、電纜落地工程27公里,新增綠地13萬平方米,更新路燈9000盞。“管”理實行網格化,“智慧城市”全面啟動,非訴執行和“小廣告”治理效果明顯,僅用15天完成1174臺營運三輪車取締工作,新增公交車30輛,新增停車位6000個,城市管理井然有序。“教”養成習慣,開設“創城進行時”等12個專題欄目,設置各類公益廣告1000余處,“文明大洼從我做起”、“與文明城市同行”已成為廣大群眾的行動自覺。
(七)把握機遇、銳意改革,治理體系和管理模式創新充分釋放活力
完成縣改區前期基礎工作,已進入國家審批階段。被確定為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國有農場農墾職工住宅用地流轉改革進入實際操作階段。鎮村社會治理體系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新興、王家等“兩鎮五村”重新理順職能,政務服務已延伸至農村。精簡機構、簡政放權,完成市場監督管理局、衛計局等部門組建工作。機關管理、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進一步規范,服務效能明顯提升。王家國有農場改革試點取得積極成效。國有農業資源管理改革全面鋪開。借鑒新加坡淡馬錫模式,組建國政置業等5家國有公司。
(八)民生實事、落地生根,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實現城鄉一體
實施精準扶貧,80戶、225名國標貧困人口全部靜態脫貧,10個貧困村全部消除貧困。扎實推進棚戶區改造,征收房屋2000余戶,高標準設計實施榆樹佳苑、勝利小區2個棚改安置小區工程,完成5692戶棚改任務。成功舉辦夏、秋兩季房交會,銷售面積27萬平方米、銷售額13億元。東升、盛興等5個老舊小區改造和65萬平方米“暖房子”工程全部完成。沈盤疏港通道(大洼段)和遼河生態文明示范路建成通車。全民參保登記計劃順利完成,參保率達到95%以上。新增實名制就業4500人。有效整合教育資源,新高中正式投入使用,8所學校塑膠操場鋪設如期完成。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實現統一規范運營。被確定為“全國衛生縣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和“省體育藝術示范縣”。
(九)務實擔當、依法行政,“兩個轉變”和效能提升鞏固和諧局面
深入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加強。創造性推行“統籌推進抓落實”工作機制,政府執行力有效提升。自覺接受縣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民主監督,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建議40件、政協委員提案70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100%。全面加強社會治理工作,獲得“省平安示范縣”、“省食品安全放心縣”、“省級生態縣”等榮譽。積極化解信訪事項,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得到有力維護。不斷加大常態化檢查力度,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圓滿完成“六五”普法工作。文化體育、民族宗教、防震減災、人民防空、雙擁共建、監察、統計、審計、檔案、殘疾人等工作都取得了長足進步。
各位代表,今年工作的結束,意味著“十二五”各項任務的收官,“十三五”新征程的開啟。回首過去,我們既有付出的辛酸,更有收獲的喜悅。面向未來,我們既有未知的挑戰,更有美好的憧憬。
過去的五年,是大洼科學發展搶占先機的五年。經過不懈探索,找到了一條更加符合大洼實際的發展之路,“中國五個大縣”建設由廣泛共識轉化為統一行動,在實踐中日益完善、持續提升,引領大洼在經濟新常態下闊步前行。
過去的五年,是大洼提檔升級實力增強的五年。地區生產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逐年增長,經濟總量和質量實現雙提升,全國縣域基本競爭力綜合排名由第97位前移至第75位,大洼已駛入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
過去的五年,是大洼城鄉面貌發生巨變的五年。城區面積擴大2倍,綠地面積增加2.3倍,城鎮化率提高到60%,昔日小城鎮變成生態文明大縣城。高標準全域化開展宜居鄉村建設,農村環境生態化、基礎設施景觀化、農民生活便利化、日常管理規范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已成為全國城鄉一體化發展典范。
過去的五年,是大洼體制改革深度優化的五年。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新突破,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鎮村社會治理體系改革、國有農場經營體制改革取得積極成效。各項改革的加快推進,為大洼發展注入活力、贏得主動。
過去的五年,是大洼發展成果惠及百姓最多的五年。相繼實施80余項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普惠城鄉百姓,“感受小康”、“人頭小康”、“農村小康”在大洼率先成為現實。
各位代表,五年拼搏,玉汝于成,所有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縣委統攬全局、堅強領導,得益于縣人大、縣政協有效監督、全力支持,得益于全縣人民齊心協力、團結拼搏。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個領域的同志們,向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向駐洼解放軍、武警和消防官兵,向所有參與、支持和關心大洼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清醒認識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依然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項目引進競爭加劇,消費熱點不多,外需市場不足,經濟持續增長難度加大。二是人才結構還不能適應新常態下動力轉換、結構優化的需要,創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進培養力度需進一步加強。三是面對城市全域化、全域生態化和百姓需求多樣化,城鄉發展和改善民生的水平還存在差距。四是政府行政服務效率還需提高等等。對此,我們將增加憂患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正視矛盾、直面問題、補齊短板,決不辜負全縣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十三五”主要目標任務
“十三五”是我縣實現縣改區重大戰略,主動融入遼東灣新區發展的機遇期和攻堅期。縣政府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四個著力”舉措,緊緊圍繞全市“實現全面轉型、走向全面發展”目標要求,打造與遼東灣新區融合一體發展的新區域,努力建設宜居宜游宜業、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的生態綠色新大洼。
“十三五”時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高,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與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相匹配,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顯著提升,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深化,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有效增強,全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民生福祉大幅改善。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起步之年,良好的開局是成功的一半,我們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縣委九屆十五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充分利用“四大發展機遇”,全面加強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為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贏得先機、筑牢基礎。
2016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3%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以上。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依靠創新驅動,構建更高層次的開放經濟格局
在盤錦由全面轉型邁向全面發展、遼東灣新區實現破繭成蝶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全市向海發展、以港強市戰略,盡快與遼東灣新區形成融合發展大格局。
推進產業融合。臨港經濟區要主動承接遼東灣新區高速發展的輻射,圍繞裝備制造、臨港物流加工、健康三大主導產業,突出規劃引領,強化項目支撐,完善配套設施,盡快成為遼東灣新區重大項目配套基地和盤錦港后方加工物流腹地。
推進項目融合。發揮地域資源優勢,增強招商引資針對性和實效性,全年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0個。深入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進一步加大包保服務、分類推進工作力度,確保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5個,竣工億元以上項目25個。
推進開放融合。借助“互聯網+”開放平臺,推動各行業深度開放融合。以創新需求擴大供給,充分挖掘稻米、稻蟹、堿地柿子、泥鰍魚等特色農產品出口潛力,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和引進外資項目,擴大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規模。
(二)推進結構調整,鞏固優勢產業的實體經濟基礎
推進旅游產業升級。提高“遼寧旅游新名片、東北旅游集散地”品牌影響力,進一步確立旅游業的戰略支柱產業地位。加快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三期工程建設,豐富稻夢空間、水上休閑、海上航空等旅游產品,實現由“觀紅灘”向“游紅灘”轉變,爭創國家5A級景區。推進“紅海灘+濕地”,確保“醉美濕地”年內開放,建設“稻海”休閑慢行系統。推進“紅海灘+度假”,加快昆侖湖水上樂園、西湖溫泉冰雪世界、紅海蓮泉灣二期等簽約項目建設。推進“紅海灘+溫泉”,促進天沐、隆恒、寶源等項目實現營業。推進“紅海灘+民宿”,重點打造一批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宿旅游村。推進“紅海灘+文創”,突出旅游衍生品開發推廣,豐富“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繼續實施“引客入洼”,新建旅游區域聯盟2個以上,全年接待游客達到16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億元。
推進專業市場轉型。重點抓好北方紅木文化城運營,全年銷售額力爭突破5億元。加快北方紅木加工制造產業園建設,打造集生產、加工、銷售、物流于一體的東北地區最大的紅木產業集群。恢復黃金珠寶城建設,推進韓國城運營,保持已有項目持續增效。
推進現代農業提效。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適當擴大規模經營,全力打造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帶。擴大泥鰍魚、稻蟹養殖面積,新增設施農業3000畝,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域農產品溯源體系,積極推廣“OH”系列堿地農產品品牌,持續提高附加值。植樹造林110萬株以上。
推進存量企業做強。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存量企業轉型升級,爭創“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加速推進華潤雪花啤酒文化產業園、中國鋼研無機復合管制造、蘆葦板材精深加工等重點項目建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源。
(三)加快轉型升級,培育多元發展的平臺經濟引擎
發展小微企業互助平臺。保持樓宇經濟良好發展態勢,重點打造總部經濟、電子商務、中介家政服務、現代物流、文化傳媒旅游、都市型工業六大特色商務樓宇,逐步實現由數量激增到質量飛躍的重大轉變,樓宇面積力爭達到10萬平方米。在加大引進力度的同時,鼓勵存量小巨人企業合資合作、擴產升級。加強政策、資金、人才等扶持力度,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發展電子商務平臺。突出農產品電商主體地位,全面深化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承辦好中國第一屆農產品電商峰會、滿天星計劃2.0版本全國首發儀式。重點培育盤錦洼客、金社裕農等龍頭企業,“裕農購”向全省鋪開,全年實現電商銷售額15億元,解決就業1.5萬人。實施互聯郡跨域戰略,搶占縣域電商發展制高點。完成遼寧電商城建設,發揮電商培訓基地作用,舉辦淘寶大學全國縣長學習班。
發展認養農業平臺。在全國中心城市增設認養農業旗艦店,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營銷格局,將“大洼認養農業”做成國字號品牌。運用“智慧農業”體系,搭建多品類認養平臺。推進公司資本重組,實現與旅游、文化、金融的深度融合。全年力爭實現認養水田15萬畝。
(四)完善體制機制,增強要素保障的內生發展動力
全面深化改革。積極推進縣改區工作,與遼東灣新區深度融合發展。全面落實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具體任務,穩步推進國有農場農墾職工住宅用地流轉。全域實施鎮村社會治理體系改革,進一步推動社會治理力量下沉。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簡化工作流程。持續推進國有農場改革。
強化要素保障。積極向上爭取扶持政策和資金支持,保障有效投入。通過PPP、PPN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建立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提高資本運作能力。做好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深挖非農用地存量,保障重點項目需求。大力培養和吸納人才,重點引進旅游、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研發設計等領域帶頭人,切實加強職業教育和就業培訓,建立多層次人才使用和培養機制。
(五)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實現城市建設的全域化步伐
圍繞實現“農村現代化、全域城市化、農民市民化”目標,打造生態田園城市。持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實施安全飲水提升工程,實現全域24小時供水,推廣燃氣壁掛爐等清潔能源利用,保持超市、衛生室、澡堂良好運營。強化庭院環境治理,實現庭院內外環境同步規范、相得益彰。發展庭院經濟、民宿等特色富民產業,重點培育“一村一品”。注重鄉村文化建設,強化“村規民約”的制度約束力和執行力,引導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文體活動和協會組織。打造中華路和向海大道、沈盤疏港通道(大洼段)、興遼路、紅海灘景區4條美麗鄉村精品示范帶。努力做好全國宜居鄉村現場會籌備工作。
圍繞實現“宜居、宜游、宜業”目標,打造精致旅游城市。推進城市文化和品牌建設,實施30萬平方米樓體外立面和商網牌匾改造工程。推進縣城老舊小區和鶴吉農貿市場改造,完成鳳山路、中心路等路網工程,增加縣城出租車數量,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強化污水處理系統建設和運行,打造“生態海綿城市”。舉辦好房交會,努力消化存量,大力發展養老產業,保證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深化創城成果,推進城市執法管理體制改革,運用好“智慧城市”管理平臺,細化完善測評體系,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六)關注民生改善,建設全民共享的和諧幸福家園
主動適應小康社會群眾多樣化需求,大力推動各項社會事業體制改革。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成城鎮教育資源整合,建設縣級公立幼兒園。發揮“醫聯體”作用,在新立、王家率先實現縣、鎮、村醫療衛生和公共服務一體化,爭創“全國健康城市”。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打造“書香大洼”。完善農村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全面完成5926戶棚戶區改造任務,榆樹佳苑、勝利小區竣工交付,啟動興順小區建設,打造精品民心工程。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爭創“全國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縣”。政府主導,實現水稻保險群眾無償受益全覆蓋。進一步推進全民參保,提高參保覆蓋率。改造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200戶,新增殘疾人就業100人。啟動縣級衛計服務中心、文體活動中心、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殘疾人托養中心等民生工程建設。
深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鞏固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健全完善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保持社會秩序安定有序。高度重視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工作,堅持領導干部定期接訪、帶頭包案制度,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杜絕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落實好優撫和安置政策,確保蟬聯“省雙擁模范縣”。啟動“七五”普法,提高全社會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創新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有效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扎實開展全國第三次農業普查,爭創“省試點示范縣”。深入實施碧水、藍天、環境治理等工程,奮力向“國家生態縣”邁進。
各位代表,大洼正處在轉型發展、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面對“十三五”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新業績。
我們一定要嚴格依法行政。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自覺維護縣委權威,主動接受縣人大法律監督、縣政協民主監督,廣泛接受社會公眾和輿論監督。建立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做好政務信息公開,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我們一定要狠抓工作落實。時刻牢記責任和使命,以“三嚴三實”的標準,求真務實、敢于擔當,全力以赴把各項工作抓出成效、抓出亮點,始終保持走在全市前列。
我們一定要密切聯系群眾。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不懈地為群眾、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謀福祉,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我們一定要保持清正廉潔。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充分發揮監察、審計作用,進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深入改進作風,從嚴管理隊伍,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各位代表!藍圖繪就,號角吹響,新常態帶來新機遇,新挑戰實現新跨越。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拼搏奮進,為再創大洼發展新輝煌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