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油田·華錦集團(2001年)
遼河石油勘探局
【概況】
圍繞“十五”計劃目標,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壯大企業實力和提高職工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深化配套改革,推進科技進步,強化經營管理,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績。鉆井完井691口,進尺125.9萬米;完成二維地震1295公里,三維地震769平方公里;井下作業30619口,實施各類測井作業7253井次,常規錄井934口,儀器錄井169臺月;建筑施工隊伍完成產值7.67億元;完成機械加工產值2億元,同比增加2306萬元;供電量27億千瓦時,自發電量4億千瓦時;供水量5349萬立方米;通信裝機3718臺。全年實現總收入132.2億元,上繳稅費6.82億元。其中,主營業務收入82.89億元,補貼收入6.2億元,營業外收入3100萬元;主營業務成本支出82.85億元,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1.91億元,營業外支出4.08億元;上繳稅費5.17億元;超額完成了年初職代會確定的利潤指標。生產經營單位總收入同比增長6.5%,多種經營銷售收入42.7億元,上繳稅金1.65億元,實現利潤0.56億元。外部市場全局共實現國內社會市場產值5.5億元,其中,基建系統共完成社會市場開發工作量4.6億元,鉆探系統完成產值9136萬元。國際市場完成合同總額4000萬美元,實現收入1000萬美元。職工收入增加,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在實現企業總體經濟效益目標的基礎上,職工收入總量比上年增長10%以上。按照住房商品化、分配貨幣化的原則,新建職工住宅6000套,共計50萬平方米。為解決邊遠地區平房和住房未達標戶職工的困難,調整礦區布局,集資建房1397套,11.9萬平方米。投資1.4億元,用于職工住房維修、老房電路改造、供暖供水管線維護、生活飲用水質改善、礦區環境整治、幸福中學建設,進一步改善了職工生活條件。
【服務油氣主業實現雙贏】
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創優活動,動用主要裝備、人員和技術,增加科技含量,降低成本費用,提高工程、產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在確保油田分公司油氣生產基本穩定的同時,實現年初制定的雙贏目標。鉆探和修井作業系統推廣使用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強化生產組織和管理,工程質量和生產效率進一步提高。在鉆井平均井深比上年增加145米的情況下,鉆機月速度達到2649米/臺,井身質量合格率100%,固井質量合格率99.7%。測井合格率100%,錄井合格率100%;修井作業交井一次合格率98.8%,優質井率90%;設計、施工質量合格率100%,基建工程優良率70%。在沈--撫輸油管線、冷一聯、洼一聯、油改煤等重點建設、改造項目中,基建系統優化設計、施工方案,強化過程管理,嚴格落實責任制,保證了投資控制,按期、優質完成了施工任務。生產生活保障系統全面推行服務質量標準,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
【外部市場開發取得新進展】
在穩固占領油田內部市場的同時,瞄準目標市場,廣泛搜集信息,落實政策機制,加強組織領導,注重發揮優勢技術,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初步形成了以整體優勢外闖市場的格局。在國內市場,以西氣東輸工程為主線,統一組織油建、筑路、設計、監理等單位參與招投標工作,共投標50項,中標29項,中標率58%,合同金額4.3億元。鉆探系統各單位先后進入大慶、新疆、吉林、長慶、冀東等油田市場和本溪、大連等地的施工及技術服務領域,承攬國內項目39項。在國外市場,積極參與集團公司對外工程承包項目,加強與各專業公司的合作,鉆探、基建戰線具有對外工程服務能力的11個單位,全面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共有5部鉆機,1部修井機和4套地震采集、固井、測井、酸化等專業設備進入中東、北非、南美、東南亞、中亞6個地區施工作業。全局外部市場空間擴大、份額增加,共實現國內社會市場產值5.5億元。其中,基建系統共完成社會市場開發工作量4.6億元,鉆探系統完成產值9136萬元。
【企業改革取得顯著進展】2001年,堅持以結構調整為重點,著力解決企業長期形成的體制弊端和結構性矛盾。
一、按照適應市場、提高效益的原則,進一步精干主業,分流富余能力。全局鉆井隊從75個調減為65個,作業隊從275個壓縮到220個,其中有20個作業隊轉產為撈油隊。
二、按照主輔分離的原則,新組建歡喜嶺、曙光、于樓三個地區公用事業處,全局物業系統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管理的格局已基本完成。
三、按照有進有退的原則,對長期處于嚴重虧損狀態的運輸公司撤銷單位編制,實行分散化經營,既實現了平穩過渡,也取得了良好的減虧效果。
四、按照優勢互補、合理布局、有效利用資源的原則,對部分同類型單位進行整合。全局3個隔熱管生產企業進行了聯合,4所職工醫院進行了合并重組。對區域教學管理機構、個別規模較小的學校進行了調整,撤銷了興隆堡儲運公司。
五、全局三項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
(一)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健全完善干部聘任、績效考核、選拔培養、監督約束和交流機制。對新聘任的50多名處級干部全部實行任前公示,對筑路公司行政領導班子和機關部分處室領導干部進行公開招聘。
(二)在用工制度改革方面,重新開展“五定”工作,采取效益或效率定員法,編制出14個系統、74個專業隊種的勞動定員標準,對工作量不飽滿的崗位,實行撤崗、兼崗、并崗。嚴格控制職工增長和用工總量,對新增的400多名職工,全部實行市場工資、短期合同的新型用工制度。積極創造條件,使1171名職工子女實現社會化就業。
(三)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調整對二級單位的承包考核辦法,進一步完善經濟效益決定工資總量的分配機制,堅持按季度考核兌現。積極搞好微觀分配,主要生產單位搞活分配面達100%,最大浮動額度已達到職工檔案工資的50%,較好地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
六、基本完成集體企業改制的工作目標。2001年,共審批廣源、興海等45個集體企業改制方案,其中完成38個企業改制工作。截止到2001年底,累計完成75個多種經營集體企業改制工作,從業人員7719人,吸收職工投資1億多元,改制企業經營規模占集體經濟總量的71.4%,人員占職工總數的72.6%。同總額4000萬美元,實現收入1000萬美元。
【強化經營管理】
全年制訂出臺30多項內部法規,使企業的各項管理工作基本做到有章可循,促進了企業決策行為和生產經營行為的規范化,為推進企業依法治理奠定了基礎。
進一步健全完善生產經營系統的管理制度,堵塞了管理漏洞。相繼制定《資金授權管理暫行辦法》、《物資招標(招商)采購管理辦法》、《基建市場管理實施細則》、《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辦法》、《多種經營項目投資管理辦法》、《內部市場管理辦法》、《關于加強外包工程事前審計的規定》等十幾項規定,使管理更加規范。實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節約資金2600萬元。“油改煤工程”設備招標節約資金300多萬元,清理掛靠和不規范隊伍142個,撤銷銀行賬號40個。
堅持以財務資金管理為重點,建立完善監督約束機制,加強資金的集中管理,清理撤銷一批銀行賬戶,全面開展對外投、外借和對外擔保的清查工作,糾正不規范行為,減少了資金風險。加強投資管理和控制,規范投資決策和程序,加大項目前期工作的力度,強化對項目實施過程的審計監督,確保投資總量不超,杜絕了計劃外項目。高效、優質完成6個礦區的油改煤工程項目,降低礦區供暖成本。加強成本、費用管理,初步形成全員、全過程降成本、降費用的有效機制。將有關管理指標首次納入對二級單位承包考核范圍,推動了管理增效工作的深入開展。加強內部市場管理,與油田分公司聯手清理整頓內部市場,對主營業務工作量實行區域定向服務,減少了工作量流失。
嚴格落實以崗位責任制為核心的各項規章制度,全面加強安全、環保、質量、節能、計量等方面的工作,建立實施HSE管理體系,不斷完善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積極推進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工作。加強生產組織協調和現場管理,完善生產管理運行各項規章制度,合理配置施工力量,保證了生產組織工作的科學、有序,提高工作的時效率。
全局安全、環保、質量工作全面達標。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經濟損失都比上年大幅度下降。杜絕了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無污染作業、鉆井率均達98%以上??碧骄直辉u為集團公司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先進企業。
【技術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技術創效能力明顯增強。全年取得重大科研成果35項,申請國家專利52項,科技創效8000多萬元。側鉆水平井、熱采井套管補貼等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多底井分支井、超稠油集輸等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全年共投入科技資金7093萬元,重點圍繞物探、鉆井、測錄井和井下作業四個領域,廣泛開展科研攻關和新技術推廣,形成一批特色、創效技術,較好地發揮了科技在企業發展中的技術支撐作用。
一、集中力量,突出重點,找準主攻方向,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難題,提高固井質量技術,熱采井套管補貼技術,多底分支井鉆井技術,開發地震技術等取得了重大突破。
二、加速推進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對深井鉆井綜合配套技術,水平井、側鉆井及側鉆水平井技術,深層地震勘探技術,成像測井技術,深層壓裂技術等10項核心技術進行整合配套并推廣應用。
三、瞄準市場,發揮優勢,形成了側鉆井、側鉆水平井技術,地化氣相色譜錄井技術,油氣水井帶壓作業技術等5項特色技術,以及長輸管道、大型儲罐全自動焊接和河流、道路定向穿越等5項基建施工技術,在外闖市場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全年運用特色技術獲得外部市場工作量6000多萬元。
完善科技項目管理機制,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全部實施課題制、合同管理,落實責任制,一批項目取得重大進展。
【多種經營】
集體企業改制后,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框架和運行機制,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在改制企業中,通過抽樣統計表明,12個改制企業經營狀況呈良性發展趨勢,銷售收入同比平均增長6.8%,利潤總額增長31.1%。面向社會市場,開發了有機熱載體爐、粉煤灰磚、輕型彩板等新項目,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盤錦中興街改造、雙興路西住宅開發項目已全面展開。采取各種形式,妥善解決了一批小企業、小廠點、小商店等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問題。以市場為導向,促進多種經營產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優化。將恒泰利公司與筑路公司管材廠進行了重組。PVC型材、管材、門窗、外墻涂料、玻璃工藝品、導熱油等產品都形成了一定規模,市場占有率逐步擴大,其中高溫導熱油、PVC排水管材等四種產品獲得本年度遼寧省優秀產品獎。“遼寧遼河油田恒泰利禹塑建材有限公司”成立。6月,原筑路公司通達塑料建材總廠在集體企業改制過程中,為擺脫困境,挽救企業,筑路公司決定引進外部投資者。信息發布后,興隆臺工程技術處恒泰利建安總公司經研究論證,決定對筑路通達塑料建材總廠投入524萬元貨幣資金,占該廠總股份的52.4%。經局主管領導和有關部室協調,雙方就人員、資產、土地等問題進行充分協商后達成共識并簽訂了協議。8月16日,經改制重組的通達塑料建材總廠重新注冊登記,組建為“遼寧遼河油田恒泰利禹塑建材有限公司”。同日召開成立大會。
【領導班子和職工隊伍建設】
以思想政治建設和作風建設為重點,組織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深入學習江澤民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決定》,加深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內涵的理解,提高了領導干部思想政治素質,加強和改進了作風建設。按照集團公司黨組的部署,局領導班子及成員集中開展“三講”學習教育活動,認真抓好“三講”整改方案的落實。舉辦5期處級干部“三講”學習教育培訓班。在全局黨員干部中深入開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大力開展效能監察。全年共立案查處違紀違法案件54件,結案54件。處分黨員、干部54人,其中移送司法機關1人。共挽回經濟損失191.16萬元。加大對失職案件的查處力度,全年共立案查處失職類案件30件,挽回經濟損失190多萬元。
在重點抓好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和作風建設的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局黨委和勘探局先后制定出臺涉及干部選拔任用、產權代表管理、后備干部和科級干部隊伍建設等一系列干部管理制度。實行領導干部任前公示、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和試用期制。全年共調整充實了34個二級單位、25個局機關部室及直屬單位的領導班子,為30個二級單位配備了35名正、副總工程師和6名總會計師,進一步改善了領導班子結構,推進了干部隊伍年輕化進程。
全局廣泛開展以“轉觀念、提素質、抓改革、促發展”為主題的形勢任務教育,引導廣大職工認清形勢,正視困難,堅定信心,牢固樹立起市場觀念、競爭觀念、服務觀念、效益觀念,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做到眼睛向內,苦練內功,正視矛盾,迎難而上,為完成全年生產經營任務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把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管理融為一體,在改革和生產經營各個環節中,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從“講政治、保穩定、促發展”的高度,抓住熱點、矛盾問題,做好改革過程中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職工群眾來信來訪和矛盾糾紛調解處理工作,同時盡最大努力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保持了隊伍基本穩定。
為適應企業走向市場的迫切需要,針對近兩年勘探局大規模減員帶來的隊伍結構變化,全局各級黨政工團組織協調配合,大力提升職工隊伍素質。年初,局黨委和勘探局表彰47名勞動模范和43個基層先進集體;5月,作出向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楊建新學習的決定;9月,表彰、獎勵25名局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和92名局級優秀人才。通過表彰先進,弘揚正氣,較好地發揮了先進模范人物的示范導向作用。下半年,局黨委和勘探局組織主營業務隊伍技術素質狀況大調查,召開“加強職工培訓,提升隊伍素質”經驗交流會,舉辦全局第六屆職工技術比賽。通過不同方式、方法強化職工業務技術培訓,全年共培訓6.1萬人次,其中舉辦財務管理等各類專業知識培訓班50期,培訓干部8300人次。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分公司
【概況】
遼河油田分公司深入貫徹中共十五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集團公司、股份公司工作會議的部署,緊密圍繞“十大工作目標”,廣泛開展“創新管理年”活動,認真實施“三個五工程”,大打勘探開發管理進攻仗,強化企業經營管理,各項工作均取得可喜成果,全面完成或超額完成了股份公司下達的各項業績考核指標。
全年完成二維地震采集759公里,三維地震采集741平方公里。完成各類探井63口,進尺18萬米。完成新老井試油128口224層。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801萬噸,可采儲量1109.9萬噸,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105.5%和100.9%;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0.39億立方米,可采儲量6.63億立方米,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103.9%和102%;控制石油地質儲量4798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106.6%;預測石油地質儲量5252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210%。
全年投產新井703口,年產油123.3萬噸;對老井采取各類措施6769井次,年增油327萬噸;投轉注水井120口;完成油田注水2748萬立方米,注水油田年注采比0.84;熱采稠油注汽1514萬噸,年油汽比0.5。
全年生產原油1385萬噸,超產10萬噸;實現原油配置商品量1260.35萬噸,超計劃指標9.1萬噸;生產天然氣11.77億立方米,超產1.3億立方米;外供5.5億立方米,超供0.5億立方米;油田自然遞減率31.97%,綜合遞減率9.22%,分別比上年下降0.63和1.19個百分點,綜合含水上升率1.3%,與上年持平。
在下半年國際油價持續走低的情況下,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60億元,實現利潤總額50.19億元,投資和油氣單位操作成本控制在計劃指標之內。
【新區勘探和老區滾動勘探取得新成果】
認真落實股份公司勘探工作會議精神,在老區勘探程度高、新區勘探目標復雜的形勢下,大打勘探進攻仗,通過加強前期研究、優選勘探目標,深入開展三維資料精細處理解釋、儲層預測追蹤及“三老”資料復查,優化井位部署,精心組織實施,新區勘探和滾動勘探均取得可喜成果。
全年新區勘探上報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277萬噸,可采儲量610萬噸;完成控制石油地質儲量4798萬噸,預測石油地質儲量5252萬噸。主要取得五個方面成果:
(一)東部凹陷歐上報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24萬噸,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30萬噸。
(二)海上勘探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99萬噸,預測石油地質儲量2825萬噸。
(三)西部凹陷東部陡坡帶控制石油地質儲量685萬噸,預測石油資源量1000萬噸。
(四)高升斜坡帶控制石油地質儲量300萬噸。
(五)曙一區興隆臺油層超稠油熱采出油,實現控制儲量升為探明儲量2254萬噸。
滾動勘探上報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524萬噸,可采儲量499.4萬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0.39億立方米,可采儲量6.63億立方米。老區新塊勘探取得突破性進展,老區新層勘探有新發現,老區擴邊勘探取得新進展。通過超前研究、優化部署、精心實施,有一批井取得良好效果。滾動深井和開發控制井試油試采成果顯著,有效地緩解了產能建設不足的矛盾。
【產能建設達到預期效果】
針對產能建設目標復雜,新區稀油油藏埋藏深、低滲透、特殊巖性比例大的特點和老區剩余油高度分散、調整難度大的現狀,堅持“超前研究、精心部署、優化實施、跟蹤分析、及時調整”的原則,在總結以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及時制定產能建設管理辦法,明確方案實施程序和鉆井運行順序,對新區新塊先實施控制井,確保鉆井成功率和產能建設到位率;對特殊巖性油藏和深層低滲透砂巖油藏實行全過程管理,發現變化及時調整。全年安排鉆開發井和開發控制井730口,建產能170.3萬噸,配產110萬噸。由于投資缺口大,通過多次優化調整,實際鉆井672口,進尺124.77萬米,建產能137萬噸。共投產新井652口,年產油122.49萬噸。雖然少鉆新井58口,少建產能33.3萬噸,仍超額完成了當年新井配產。全年安排鉆氣井20口,由于天然氣后備資源不足,實際鉆井11口,建成天然氣年產能力1億立方米,在產能建設缺口0.65億立方米的情況下,通過老區挖潛等措施,超額完成天然氣生產任務。
【油田穩產基礎有所改善】
在認真分析注水開發油田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召開注水開發工作會議,總結分析經驗教訓,及時調整注水工作部署。全年投轉注水井120口,日增注水7750立方米;老井復注40口,日增注水量4724立方米;新增分注井174口,有效地改善了水驅效果。針對熱采稠油進入高輪次吞吐階段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在深入研究剩余油分布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增加大修側鉆井和局部加密井,進一步完善井網,提高油層平面動用程度。通過實施分注選注,優化注汽參數,提高注汽質量,提高了油層縱向動用程度,延緩了稠油遞減,熱采稠油年油汽比與上年持平。
強化綜合治理,三級綜合治理區塊基本達到治理目標,其中18個分公司級綜合治理區塊實施各類措施2368井次,年底日產液水平比治理目標低5715噸,日產油水平與治理目標持平,綜合含水降低1.74個百分點;熱采稠油區塊階段油汽比0.51,比治理目標0.5高0.01。
【企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加大生產經營基礎設施投入,規范基本建設管理,沈--撫管線更新改造工程一次投產成功。投資1.44億元新建冷家油田集輸系統,投資3200萬元實施超稠油集輸工程,投資5000萬元更換隔熱管。開展第二次崗位責任制大檢查,綜合考評總分數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及時消除事故隱患,保證冬季安全生產,促進基層基礎工作水平的提高。加強原油特別是超稠油外銷組織,保證了生產的連續、穩定運行。加強對外協調,錦州采油廠周邊盜用電治理取得初步成效,日用電量下降15萬千瓦時。按照集團公司、股份公司統一要求,認真做好關聯交易和市場開放工作,基本實現了市場開放50%的工作要求。
【企業內部改革繼續深化】
繼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實行業績考核,與200余名處級領導干部和1000余名科級干部簽訂業績合同。認真實施勞動組織改革和勞動組織結構調整,完成石化總廠2800名員工的歸并和特種油開發公司、淺海勘探開發公司兩個公司近600名員工的劃轉工作。挖掘人力資源潛力,全年實現勞動力挖潛1600人。健全完善新的薪酬分配機制,建立單位薪酬總量隨效益指標完成情況浮動的激勵機制,實現了業績獎勵隨業績指標同步增長。調整完善油田分公司機關管理職能和機構設置,先后成立物資、鉆井、基建、資產管理中心,成立市場和關聯交易管理辦公室,設立法律事務處,增強油田分公司機關的協調、管理和監控能力。
華錦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概況】
堅定搞好企業的信心,強化管理、降低成本、調整結構、開拓市場,克服市場變化、原料不足、資金緊張等困難,經營運行開始走出低谷,完成了“十五”期間振興集團的第一步任務。全年實現企業總產值28.38億元,銷售收入31.99億元,綜合效益1.82億元,實現增加值5.57億元,實現利稅2.08億元,產品產銷率100.5%,資產負債率降低2個百分點,完成改造投資2.06億元,重大事故為零。
【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同步提高】
各生產單位樹立“管生產就要管制造成本”的新思想,努力在降低車間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上尋找效益增長點,強化工藝消耗管理和現場物料管理,不斷解決制約裝置長周期、滿負荷運行的“瓶頸”問題。集團所屬企業的生產裝置運行平穩,生產周期長,負荷滿,沒有發生重大事故,為集團集中精力解決其他問題奠定了基礎。集團控制的17項消耗指標中有8項低于上年,有4項與上年持平。16種產品的質量綜合合格率為98.4%,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上級抽檢合格率100%,用戶意見處理率100%。裝置有效運轉率平均為92.57%,比上年略有增加。乙烯公司、錦天化和熱電廠三大裝置的兩年一次的大修和改造任務按期、安全、保質完成。遼河化肥廠和錦西化肥廠的合成氨綜合能耗繼續下降。遼河化肥廠在一季度天然氣嚴重不足、外供蒸汽多次中斷的情況下,實現合成氨、尿素生產的有效運轉361.86天和356.28天,提前6天完成全年產量計劃。錦西化肥廠全年生產尿素57.13萬噸,實現綜合效益15938萬元。乙烯公司面對原料收率低、價格高、供量不保等困難,外找原料,內抓6爐運行和乙烯下游產品的增產改造,全年生產聚烯烴26.33萬噸,聚丙烯、苯乙烯分別提前16天和9天完成年度產量計劃。精細公司順酐廠原料苯法改造順利成功,年產能力達到1.2萬噸,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料成本高受制于人的局面,產品成本同比降低1125元/噸。塑料公司的門窗產量再創新高,達到18.5萬平方米。原動力公司在中外合資人員分離,思想不穩定的情況下保持了較好的生產水平。
【七項調整改造全面完成】
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投資2.06萬元,選擇投資省、見效快、技術可靠、內部關聯性強的7個改造項目,作為扭轉困難局面的關鍵措施,克服資金不到位、工期緊張、工序復雜和酷暑嚴寒等困難,以20萬噸復合肥生產裝置擴產改造完成為標志,7個改造項目年內全部完成,形成新的經濟效益增長點,為以后調整產品、原料結構,增加經濟效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錦天化的合成預轉化改造工程順利完成,增產合成氨5%,年增效益500萬元。精細公司投資480萬元,僅用兩個月時間完成順酐原料苯法改造工程,徹底解決了缺乏原料的問題,使瀕臨倒閉的企業起死回生。遼通公司完成8萬噸芳烴抽提改造,對乙烯公司的副產品進行深加工,其產品又是順酐廠的原料,實現了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乙烯公司完成6爐運行改造,保持高產水平。丁二烯及PBL工程分別于10月和11月竣工,該項目建成投產,解決了ABS的原料PBL依賴進口的問題,大幅度地降低了產品成本。投資1700萬元的復合肥廠改擴建項目,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遼河化肥合成氨自熱轉化爐改造、20萬噸ABS和20萬噸乙烯合資擴產、錦天化3萬噸聯醇、3萬噸三聚氰胺等項目的前期工作得到積極推進。
【科研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
年內,PTMEG中試獲得成功,年產200噸的中試裝置轉入正常生產。經過兩年多的設計、修改、調試以及工藝改進,該裝置于年前產出合格產品,并轉入正常生產,產品已供給下游廠家使用,正在為擴大生產做準備。
一批科研課題取得了成功或階段性成果。順酐酯化、加氫催化劑已完成小試,并通過專家鑒定委員會審查評議,已向國家申請公開專利。與山東農科院聯合開發的高效活性生物有機肥,經多地點、多作物的田間試驗,具有降低肥料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產量等功效,得到試驗農民的認可,顯示了較好的市場前景;無規共聚丙烯課題取得新進展;聚丙烯信號電纜、阻燃級ABS專用料的研制工作已經完成,作為技術儲備,待條件成熟時投入生產;完成催化劑702-1型氯甲烷課題,產品成功用于浙江巨化氟化學公司生產中;預轉化催化劑試產成功,在錦天化應用效果良好;節能型一段催化劑試產成功,已經應用于山西化肥廠生產中,并出口美國;塑料公司改進型材配方,年可節約成本200萬元。以上科研成果大部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提高了集團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了全體職工尤其是科研人員科技興企的信心,增加了集團的發展后勁。
【招商引資對外貿易】
遼河熱電合資項目經歷兩年多的工作,于年底掛牌運營。中外雙方各占50%股份,引進外資3000萬美元。開辟出一條以存量吸增量,盤活存量、擴大增量的企業發展新路。精細公司催化劑廠與德國南方公司的合資談判已進入實質性階段。
對外貿易有很大進步。全年共出口尿素11.5萬噸,催化劑254噸,聚丙烯50噸,產品遠銷到美國和東南亞10個國家。全年共進口化學品4700噸,設備、備件及儀器20臺套,實現出口創匯1378萬美元,進出口總額2300萬美元,其中進口額922萬美元。集團的經營開始融入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