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盤錦簡介 > 盤錦年鑒 > 盤錦年鑒(2006年)

衛生·體育(2006年)

發布時間:2010-05-24 信息來源:盤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瀏覽次數:213

衛生

    【概況】

    2006年,全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 267個(含縣區、油田)。其中,三級醫院3所,三級甲等醫院2所,二級醫院8所,一級醫院31所,未定級醫院16所。全市衛生系統共有職工(含遼河油田)8 934人,床位5 740張,千人口擁有醫生數2.68人,千人口擁有床位數為4.08張。

    全市有縣級醫療衛生機構23所,鄉鎮衛生院32所,全市獨立設置的鄉鎮防保站35所,村衛生所243所,縣、鄉、村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 693名。縣鄉衛生技術人員中,副高以上職稱占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2%;中級職稱占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26.5%。縣鄉衛生技術人員中,大專以上學歷占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15%;中專學歷占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46%。

    市直衛生系統人員編制2 419人,實有人數2 570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博士生2人、研究生28人,共占1.3%、大學本科681人,占33.1%。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 254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228人,占10.1%;中級職稱810人,占36%。2006年,市直醫療機構全年共完成門診量530 954人次,比上年增加23.4%;住院患者32 496人次,比上年增長8.42%;病床平均利用率達到65.4%,較上年提高7.9個百分點;實現業務收入19 468.5萬元,較上年增長12.9%。

    【農村衛生】

    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重點,把解決農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作為基層衛生工作重中之重,通過調控政策,健全機制,推動農村衛生工作深入發展。全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人數達到543 556人,參合率達到99.56%,盤山縣實現了全覆蓋。籌資標準由每人30元提高到50元,共籌集合作醫療資金2 700余萬元,有10 580名農民得到了補償,資金使用率達95%。通過國債建設項目的實施,20個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相繼達到標準,全市35個鄉鎮防保站全部實現上劃,大大提高了預防保健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開展了醫療衛生機構的縱向合作,全市8所城市二級醫院已建立起與縣、鄉醫療機構對口支援關系,有32名副高以上職稱人員在農村工作半年,幫助農村受援單位開展新技術17項,援助設備總值32.3萬元,免費接收進修39人次,培訓衛生技術人員430余人次。在全市范圍組織開展大規模醫療扶貧活動和“科普之冬”送衛生下鄉活動,診治1 676人次,發放藥品及減免各類費用36.15萬元。

    【醫院管理】

    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全面推進醫院的質量管理和質量評價,促進了醫療質量的提高。盤錦市第二人民醫院和遼河油田中心醫院以三甲醫院復審為牽引,圍繞制度建設,提高醫療質量管理和服務質量管理。全市各醫院強化“三基三嚴”訓練,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證醫療服務安全,全年重大醫療糾紛明顯減少。嚴格醫療服務收費管理,規范醫療服務收費行為,全市各醫院門診對藥品和醫療服務收費價格實行公示,對住院患者每日發放“住院費用清單”,接受社會和病人對醫療費用的監督,增加收費透明度。市衛生行政部門強化對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監管,全市的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有明顯提高,各醫院醫療病志甲級率平均達到90%以上,醫療糾紛比2005年下降30%,無重大醫療事故發生。在1 031種藥品實行招標采購降價的基礎上又有42個品種實行降價,實現向社會讓利1 656萬元。

    【衛生執法監督】

    加強和理順衛生監督體制,提高衛生執法監督綜合能力,實現地方、油田、縣區三方聯動,擴大衛生監督和全行業監管的認知度和影響力。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衛生許可、保健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食品添加劑、餐飲業和食堂等專項整治行動。全年出動監督人員12 728人次,實施行政處罰69戶次,罰款10.5萬元,受理舉報投訴案件35起,特別是節日、重大會議和“兩考”期間,先后集中力量對重點場所進行監督,確保了重要時期的衛生安全。從年初開始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依法執業,規范診療行為”專項行動,下發并實施規范執業行為“八不準”,分階段對民營醫院、企業醫院、公立醫院、醫療美容等機構進行專項檢查。共檢查醫院38家,醫療美容機構7家,門診部11家,對部分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處罰,有28家醫院受到警告、責令改正和行政處罰,罰款4.2萬元,停業整頓3家,撤銷1家,對2家門診部因功能不足降為診所。強化對個體醫療市場的監管,組織專業執法隊伍,采取日常監督和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堅持不斷地整治個體醫療市場。全年共檢查個體醫療機構318家,取締非法行醫52家,注銷證照16家。雙臺子區對個體診所實行了量化分級管理,興隆臺區對個體醫療市場深入實施“五統一”管理措施,分別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城市個體醫療市場整治成果得到鞏固。

    【社區衛生】

    積極整合衛生資源,城市居民享有的基本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根據國家、省《關于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意見》的文件精神,積極制定和落實促進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發展的一系列配套文件,引導優良衛生資源向社區衛生服務轉軌,著力打造“15分鐘醫療圈”。將市一院、市中醫院、市四院、市六院以及盤錦監獄醫院納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規劃,一級、二級醫院基本完成與社區對接,形成了遍及全市城區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構筑由2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為主體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到93.3%,有近50%的家庭有了固定的社區醫生,市民最遠步行15分鐘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醫療服務。全年舉辦2期全科醫師、社區護士培訓班,培訓轉崗醫生、護士193人,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輸送了合格的全科醫學人員。

    【公共衛生】

    堅持以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為重點,緊緊圍繞疾控規范化試點這一契機,強化網絡系統建設,提高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經省級專家組評審,市疾控中心、大洼縣疾控中心通過規范化試點評審,初步總結出符合盤錦市實際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規范模式,轉變了衛生部門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遼寧省衛生廳于8月份在全市召開規范化建設現場會,推廣此經驗。在2006年召開的全省衛生工作會議上介紹通過疾控規范化試點帶動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方面的經驗。市疾控中心以規范化試點為動力,申報并通過了國家實驗室認證,成為全省繼沈陽、大連之后的第3個獲得國家認可的單位。2006年,全市共報告乙類法定傳染病11種、發病1 896例,發病率為147.64/10萬。全市計劃免疫“四苗”接種率達98%以上。連續15年無脊髓灰質炎病例發生,連續6年無霍亂疫情發生。結核病防治規劃得到全面落實,省下達的結核病防治任務全面達標,實施了“全球基金結核病防治項目”,接受了項目的中期評估和綜合考評,進入省結核病防治先進行列。全市孕產婦死亡率為10.53/10萬,嬰兒死亡率為10.0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11.58‰;全市孕產婦和兒童系統管理率分別為92.00%、91.89%,住院分娩率為100%。在省內率先實現無償捐獻成份血100%的工作目標,市中心血站被評為全省先進采供血機構,第二次申報“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有望再獲殊榮。健康教育深入人心,大洼縣被命名為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示范縣。愛國衛生運動工作扎實推進,完成了省下達的1 000套無害化廁所的農村改廁任務;順利通過省級衛生城復檢,并獲得全省衛生城市第二名。

    【專科建設】

    2006年,全市衛生部門采取多種渠道提高在職醫療衛生技術人員業務素質,完成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71項,完成市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232項,參加繼續醫學教育人員3 992人,占應參加人員的比例達到98%以上,培訓合格率達95%。加大了引進新技術、新項目的力度,全年共引進和開展醫療新技術、新項目91項,申報省級科技進步獎2項,衛生系統獲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市級12個重點專科在原有基礎上又有新的發展。

    【行風建設】

    按照“五個階段、五項重點”的要求,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促進了行業作風建設逐步好轉。到自查自糾階段結束,全市衛生系統從業人員共上繳款項211 036元。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大宗醫用耗材和藥品已經實行全省招標采購,對于5萬元以下的醫用耗材,下發6章21條管理辦法進行規范。在全市醫療衛生單位全面開展以“爭創醫德醫風示范單位、爭當人民滿意醫務工作者”、“誠信服務杯”競賽以及“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樹行業新風”為載體的行風建設活動。舉辦慶祝“5·12國際護士節”大型表彰活動和2場大型健康衛士楷模先進事跡報告會,全系統有2 500余人參加,市疾控中心姚禎、市二院于敏作為省“健康衛士”代表分別做了先進事跡報告。通過“雙爭”評比,全系統涌現出5個“醫德醫風示范單位”,涌現出以陳永珊為代表的30名“人民滿意醫務工作者”。各醫療衛生單位也開展了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學習宣傳活動,樹立和維護醫療衛生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滿意度達到85%以上。

 

藥品食品監督

    【藥品監管服務】

    逐步更新理念,強化服務意識。在服務中規范管理,為企業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圍繞藥品、醫療器械監管這個中心,規范藥品生產、流通秩序,在依法行政的同時,不斷創新藥品監管模式,逐步改進監管手段,已經初步由重審批、輕監管轉變為審批與監管并重;由事后監管轉變為事前防范與事后監管并重;并努力將監管關口前移,在先行調研、理清基本工作思路的基礎上,開展了多形式、多層次的執法監督檢查和規范管理服務,幫助企業向規范化、集約連鎖化方向發展。以遼寧天龍藥業有限公司為龍頭的全市藥品生產企業年產值超2億元,有121個制劑品種、凍干粉針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一;盤錦華成制藥有限公司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水飛薊素生產企業,也是大洼縣最大的出口創匯企業;盤錦森榮藥業有限公司、盤錦天源藥業有限公司,也通過GMP認證,企業重現生機。支持遼河藥材經銷處等實力強、管理規范的藥品經營企業進行兼并、重組,擴大經營規模,增加連鎖門店,使企業做強做大。嚴格按照國家實施GMP、GSP認證標準,對全市8家藥品生產企業、5家藥品經營連鎖企業、6家藥品批發企業、405家藥品零售門店進行認證跟蹤檢查。制定了全市“兩網”建設實施方案,完善了三級藥品監督網,并建立了監督員舉報記錄,保障了供應網渠道明晰、管理規范。農村藥品監督網已深入到全市29個鄉鎮,301個自然行政村;供應網的建設已深入到全市28個鄉(鎮)衛生院、757個村衛生所和個體醫療診所、85個縣以下零售藥店,覆蓋率已達到100%;確定了7個藥品配送主體,平均藥品品種配送率已達到90%;全市共有藥品監督員11名、協管員49名,信息員301名。已達到了鎮鎮有協管員,村村有信息員。全年共審批開辦藥品零售企業43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連鎖門店34家、辦理藥品經營許可證許可事項變更5件,并對其中23家零售企業進行了GSP認證現場檢查驗收。

    【打擊制售假劣藥械違法行為】

    一、鞏固認證成果,加強對已認證企業的日常監督,對不嚴格執行認證標準的企業依法進行查處。加強藥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了監督檔案,在加強日常監督檢查的同時,做好現場檢查記錄,并將現場檢查記錄歸檔。

    二、加大藥品抽驗工作力度。制定下發《盤錦市藥品監督抽驗實施方案》。全年共抽驗檢品500件,完成353件,不合格218件,不合格率43.6%。

    三、加大藥品專項整治工作力度。根據省局查扣齊齊哈爾第二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所有藥品的總體部署,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快速度在《盤錦日報》、盤錦電臺、盤錦電視臺向全市群眾、藥品經營和使用單位進行通告,立即停止銷售和使用該公司生產的所有藥品,提醒廣大市民禁用。并組成6個稽查組,分區域對全市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單位進行拉網檢查,共出動行政執法人員150人次,檢查藥品生產企業8家、藥品經營企業112家、醫療機構65家,查封、扣押藥品23個品種3 815盒、1 910支,使該公司生產的所有藥品在本市市場得到有效控制。8月3日,接到省局明傳電報《關于安徽華源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欣弗”克林酶素磷酸脂葡萄糖注射液使用過程中產生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后,立即召開緊急會議部署工作,第一時間通知相關部門,采取應對措施,派出4個檢查組對藥品經營企業、使用單位和兩縣進行逐一排查,啟動了“兩網”建設中的藥品監督網絡,形成以縣藥監局為中心,各鄉鎮為支點的排查網絡。通過新聞媒體公告《關于暫停銷售、使用“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的緊急通知》;告知相關部門和廣大群眾立即停止銷售和使用“欣弗”,并公布監督電話。共查出“欣弗”1 245瓶,其中被廠家召回681瓶、暫扣546瓶、使用18瓶,被使用的18瓶中,7月31日有1瓶被一“黑診所”用給一11歲男童,并出現不良反應,后經盤錦市第二人民醫院治愈。

    四、加大對各類藥品醫療器械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全年共立案423起、結案384起,結案率90.7%,沒收假劣藥品貨值6.9605萬元,罰款50.87841萬元;取締非法制售藥品窩點5處。

    五、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年初盤錦市藥檢所完成了降糖類保健食品中添加化學藥格列美脲、格列本脲的實驗方法設定、方法驗證和檢驗結果等工作,并上報省藥品檢驗所復核。承擔31個品種、共74個批次的以心腦血管類藥品為主的起草工作任務。承接了中檢所下達的中成藥中違法添加化學藥的科研項目,現已收集品種30個共76批次;設定違法添加化學藥7個,建立了對每個目標化學藥的檢驗方法,并驗證該方法的可行性、理論上的可操作性以及對所收集的76批的實驗結果。組織開展了快速甄別假劣藥品授權高效液相分析方法工作。

    【食品安全綜合監督】

    一、2006年,分別召開4次食品安全委員會工作會議和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工作會議,總結了2005年食品安全工作;確定了以城鄉結合部為食品安全重點整治區域;安排部署了“3·15”專項檢查活動以及“五一”、“十一”黃金周食品安全工作;討論《盤錦市重大食品安全應急預案》征求意見稿;制定出臺《2006年盤錦市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盤錦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盤錦市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查處預案》等制度。建立食品安全綜合評價4個分支體系。一是對有關部門評價體系,二是對縣區政府評價體系,三是縣區政府對鄉鎮政府評價體系,四是對食品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成立市、縣區、鄉食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實施市、縣區、鄉三級組織管理模式。實施成員單位聯席會議、信息通報和聯合監管工作制,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增強了綜合監管能力。

    二、積極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按照初級農產品生產、食品生產加工、食品流通、食堂和餐飲等消費4個監管環節,以食品保健、綠色食品、水產品、生豬定點屠宰及肉制品、散裝食品、飲品罐頭等為重點整治內容,先后組織開展了對農貿市場、超市的食品、清真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衛生狀況進行了大檢查,對標有“內蒙古伊穆河乳品有限公司、廣饒東方乳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東方牌“腦白金加鋅補鈣奶粉”、“高鈣中老年奶粉(補鈣、補鋅、補鐵)”和“全脂中老年補鈣奶粉”、本地區生產的酸奶、膨化食品、豆制品、熟肉制品、醬油和餅干6類食品進行了抽樣,檢驗結果表明,酸奶食品各大超市比較規范,均在恒溫存放,但一些小超市、農貿市場還是常溫保存,一些散裝膨化食品、非發酵性豆制品、熟肉制品、餅干外包裝上無生產日期和生產批號,有些生產日期模糊無法辨認,現場加工的熟肉食品、餅干無法確定其生產日期,并對違法經營者予以曝光。對全市申報的48家放心食品生產企業進行聯合評估檢查。建立各企業檔案,嚴把食品安全關。全市學校食堂量化分級管理率達到100%;畜產品“瘦肉精”平均檢出率為零;縣以上較大型超市、市場進貨索證索票率達到98%;全市小麥粉等15類食品,具備生產條件的企業93%取得生產合格證;糖果制品等13類食品生產企業85%取得生產許可證。

    三、強化種植、養殖、加工、流通、消費環節的分段監管。從源頭上嚴把農業投入品、畜牧飼料使用等安全關,嚴把生產加工領域質量標準關,嚴把市場準入關,最終實現安全消費。實行信用獎懲制,對長期守法誠信的企業加強宣傳,全力支持;對失信企業,實行嚴厲處罰并公開曝光。各監管部門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設立舉報投訴電話,及時處理食品安全事故。

    【隊伍建設】

    強化干部隊伍和制度建設,全面加強系統內部管理。建立健全系統內部管理各項規章制度39項。加強了社會監督工作,促進作風的根本好轉。廣泛征求意見,下發了征求意見函300余份。設立了作風建設舉報電話,聘請社會監督員21名。邀請市人大、市政協的領導上門檢查、監督、指導藥品監督管理工作。深入開展學習型、奉獻社會型機關創建活動,全面提高了食品藥品監管機關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開展“聯鄉幫村”等扶貧活動。開展“以規范行政行為,樹立行業新風”為主題的“政風行風建設年”活動,重點抓好治理商業賄賂的專項工作。規范行政審批工作程序,完善行政審批項目的具體內容、標準和要求。制定優化審評資源配置、提高效率的辦法和措施,建立健全科學、公正、透明的審評審批機制和審查體系,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體育

    【群眾體育】

    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結合省體育局實施的建設村屯文化體育廣場工程,實施農民健身工程,開展送體育器材下鄉活動,為部分村屯安裝了健身器材、乒乓球臺、籃球架等。盤山縣高升鎮邊東村和大洼縣新興鎮園林村建立高檔的健身廣場和活動室。

    2006年,有兩個鄉鎮被推薦為“全國億萬個農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盤錦市體育局被省民委、省體育局授予全省民族體育先進集體,體育局局長霍春元被評為全省民族體育先進個人。

    【競技體育】

    2006年是省十運會舉辦年。省十運會期間,盤錦市共取得獎牌67枚,總分747分的成績。其中,金牌17枚,銀牌19枚,銅牌31枚,有2人打破省運會紀錄,田徑項目居全省獎牌榜第5名。盤錦代表團被賽會評為“體育道德風尚獎代表團”。

    【體育產業】

    全力搞好體育彩票的發行工作,其中重點做好排列3、排列5的新玩法發行銷售。加強對各銷售網點的指導、培訓,注重體彩宣傳。全年體彩發行量7 960萬元,創歷史新高,位居全省第7名。

    【場地設施建設】

    根據市體育場總體規劃,全年在對市體育場健身廣場進行維修、維護的基礎上,在體育場東南側建設了網球場地4個、籃球場地和排球場地各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