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媒體(2007年)
文化
【打造文化盤錦】
開展《盤錦冬韻》、《油城春潮》、《鶴鄉之夏》、《遼河金秋》季節主題活動和新年、春節、元宵節等節日、紀念日大型系列文化活動。舉辦“和諧盛世鬧元宵”燈展、“龍舞迎春”高蹺秧歌、威風鑼鼓、龍獅表演;4月26日至5月23日組織開展“擁抱春天”——盤錦市各族各界慶“五·一”文藝聯歡會等8項內容的《油城春潮》系列文化活動;6月1日至8月31日組織開展第八屆《鶴鄉之夏》廣場文化活動,舉辦慶“六一”少兒專場、慶祝建黨86周年暨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文藝晚會等20余場演出。9月4日至10月24日舉辦《遼河金秋》系列文化活動,舉辦面向農村,服務農民的“走進鄉村”公益文化大行動等活動12項。全年配合全市中心工作,三項大型活動開創盤錦文化史的先河。承辦市五運會開幕式文藝演出《盛世盤錦》,以其鮮明的主題,新穎的創意,空前的規模,出色的編排受到全市各界的高度贊揚。配合“稻交會”協辦《鄉村大世界》走進盤錦廣場演出,舉辦“瀚墨情緣”全國著名書畫家作品展,藝術水平之高在我市尚屬首次。為慶祝十七大勝利閉幕,舉辦“《遼河頌歌》走進新立”大型演唱會,并特邀十七大代表魏書生出席,有效地配合全市的學習宣傳工作。農村等基層文化建設穩步發展。繼續開展文化先進鄉鎮、街道、村、社區創建活動。開展送文化下鄉、進社區活動28次。開展文化扶助活動,為華僑村贈送農業科技等圖書資料1500冊,音響一套,總價值3.5萬元。實施了農村電影“2131”工程,利用省扶持的新設備開展放映場次達1100余場,觀眾近10萬人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全面展開。進一步加強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展了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成立盤錦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宣傳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扎實開展,有序推進。
【專業藝術】
以實施“精品工程”為依托,狠抓創作和排演,打造藝術精品步伐逐漸加快。創作大型文藝表演《盛世盤錦》,在市第五屆全民運動會上演出獲圓滿成功。新創作文藝作品《盤錦我可愛的家鄉》(歌曲)等7部,市直專業文藝表演團體演出達200場。積極參加省以上各類展演賽事,10余人次獲“群星獎”美術、書法獎項,二胡曲《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板胡曲《花梆子》獲器樂類銀獎。評劇《桂英與王魁》參加遼寧省第七屆藝術節演出,榮獲文華政府獎和集體表演獎,趙俊芝、梁素艷分獲優秀表演獎(金獎)和表演獎(銀獎);舞蹈《海灘浪漫曲》獲優秀節目獎(金獎);廣場文化活動獲優秀組織獎。
【文化產業穩步發展】
文化產業統計不斷完善。會同市統計局有關科室,完成文化產業報表設計、內容和制度的制定。開展全市文化產業狀況普查,摸清底數,完善《盤錦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宣傳引導工作進一步加強。利用會議和新聞媒體宣傳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遼河文化產業園的優勢,提高文化產業園的知名度。為指導全市文化產業發展,邀請國家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王永章到盤錦市,在遼河文化產業園做文化產業專題報告。組織有關單位參加“中國東北第二界文化產業博覽會”,對宣傳盤錦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進行一次文化產業建設新嘗試。文化主體產業穩步發展。全市文化市場、文藝團體演出、圖書銷售及各類藝術培訓等文化主體產業穩定發展。截至10月底,全市共有印刷業戶230家,圖書經營網點140家,報刊社17家,電子城3家新聞出版業戶;共有網吧業戶213家,娛樂場所176家,書刊音像297家,電子游戲廳17家,演出場所9家文化市場業戶。
【新聞出版】
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導向。召開盤錦市新聞出版事業20年發展座談會,積極推動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改進審讀方式,采取分類審讀,提高審讀工作效率,全年召開審讀會4次,審讀報刊20種900余萬字,形成審讀報告25份,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加強行業專項治理工作。開展出版物及計算機軟件市場的專項整治,加大對非法印刷、非法報刊、盜版等行為的整治力度,收繳非法電子音像制品10000余張、非法書刊5000余冊,取締非法經營單位16家,進一步凈化出版物市場;開展印刷復制業專項整治,取締無證經營復印社5家,整改印刷企業9家,規范印刷市場秩序。加強版權管理工作。加大版權保護宣傳力度,宣傳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逐步推進了計算機軟件正版化工作。開展了“4·26”版權宣傳周活動,全市設立展臺5處,宣傳展板10塊,散發傳單5000余張,設置了10個彩虹門宣傳標語,出動文化執法人員100余人次,收繳盜版書報刊和音像制品10000余冊(件),營造了保護知識產權良好氛圍。轉變政府職能服務基層。舉辦2期印刷、電子出版物、打字復印行業培訓班,組織印刷技術骨干15人去沈陽參加東北印刷博覽會,提高了行業隊伍的整體素質。
【文化市場】
以日常工作為基礎,開展“掃黃打非”專項治理行動,全市出動檢查人員541人次,查繳盜版音像制品及電子出版物12000余件,收繳非法盜版圖書報刊1800余冊,進一步凈化全市出版物市場。開展網吧場所等專項治理。開展以打擊接納未成年人、超時營業為重點的網吧治理行動,加強中午、傍晚、午夜12點以后時間段的網吧檢查和“12318”舉報電話的受理,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全年出動檢查人員1190人次,檢查網吧4200家次,處罰違法違規經營網吧43家,進一步規范了我市網吧市場經營秩序。開展歌廳等娛樂場所的依法治理。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娛樂場所集中檢查整治活動,采取拉網式檢查的工作方式,重點查處無證經營娛樂場所,對違法經營場所責令停業整頓、限期整改。加強了法規宣傳。1月10日舉辦盤錦市第五屆文化市場法規電視知識競賽,4月26日開展“世界知識產權日”宣傳,促進了文化市場法制化規范化發展。
【文博事業】
啟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成立盤錦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制定盤錦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計劃。組織人員參加省第一、二期文物普查培訓班。堅持和完善《盤錦日報》開辦的專欄,繼續開展《海韻河風》大型系列歷史文物專題片的拍攝工作。截至10月底,《海韻河風》已播出174期,進一步豐富了盤錦的文化底蘊,同時強化了市民保護文物意識和愛家鄉、愛祖國的熱情。加強文物保護工作。“遼一井”被省政府批準(遼政發〔2007〕22號)為遼寧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小白樓”回收的相關準備工作繼續進行;“沙俄沉船”保護修復已完成了棚舍建設一期保護工程。
【文化體制改革】
按照《盤錦市市直事業單位機構分類改革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了《市文化局所屬事業單位機構分類改革實施方案》。按照方案的安排已分類實施。根據事業單位的功能和屬性,科學劃分了局屬文化事業單位類型,理順職能,規范了機構編制。已將市紅旗劇場、市電影公司、市評劇團等生產經營類文化事業單位劃出事業單位管理序列,轉制為文化企業,并抽調人員深入到轉企改制單位指導改革,清產核資、審計、資產評估等改革前期工作已經結束。改革方案已上報待批。社會公益類和委托執法類文化事業單位,重新確定單位職能、名稱、規格、內部機構、人員編制、經費渠道、編制結構比例、領導職數。全面推行文化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實現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和行政任用向平等協商的聘用關系轉變。
盤錦日報
【概況】
2007年,編發稿件近3萬余篇,達1200余萬字。記者最高撰寫稿件數達510余篇,全年撰寫稿件最多的記著的文字數達55余萬字。2007年,新聞作品獲市以上獎項近20篇,有6人獲得省、市先進個人稱號,并受到表彰。2007年廣告收入906萬元,發行收入396萬元,印務中心、新聞印刷收入600萬元,其他收入106萬元。
【輿論導向宣傳】
圍繞項目建設先后開設《貫徹全會精神 強力推進項目建設》、《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全面貫徹十七大精神 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等欄目,對全市項目建設進行大篇幅、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的宣傳,對濱海大道開工、東外環開工、盤錦石油高新技術園區百部鉆機出口項目、華錦集團46萬噸乙烯擴建及500萬噸油化工程、宏冠油輪下水、杰事杰新材料項目、雨潤盤錦生豬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進行全方位報道。包括運行速度、企業精神、黨委政府的大力主導和政策扶持,以及量與質的飛躍,都有不同時期的重點揭示和經驗總結。采寫的宏冠速度、熱度、力度、深度等系列深度報道,抓住“五點一線”定出《面朝大海》、《大戰略促進大發展》等欄目,改變過去平鋪直敘,注意挖掘項目的重大意義和發展深度及影響力。從環境建設到戰略部署,從招商引資到區域發展,新聞宣傳與項目發展的同步推進得到認可。開設的園區行先后報道一大批園區建設的典型經驗和發展進程,改變過去拿來材料為記者現場采訪、深入思考、重筆揭示、總結規律,為又好又快發展直到推動作用。項目建設發稿500余篇,年底前開設2007年任務追蹤項目篇,系統總結2007年項目建設的發展并推進全年任務的全面完成。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挖掘小城鎮建設、農村發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等典型。先后寫出龍頭企業帶農民致富和宣傳知識、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典型。推出“紅星村的姑娘不外嫁的秘密”、“紅辣椒為什么辣不起來”、“田頭訪問機插秧”等鮮活生動的新聞。圍繞構建和諧盤錦和著力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以人為本,強化三個文明的宣傳。先后開設了《爭做文明市民,共建美好家園》、《感動盤錦——道德風采錄》等一些欄目,起到了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鼓勵人、感染人、教育人作用。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文明社區文化、平安建設以及就業、社保、合作醫療、職業教育、慈善救助、環境保護等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問題報道切入,注重小中見大,以點帶面,反映成就。在文化宣傳和挖掘盤錦地域文化方面先后報道了全國小工筆畫展、遼西書畫展、在遼河文化產業園、遼河美術館、遼河碑林、二界溝魚雁文化、上口子高蹺、大荒皮影等。在農村的傳統文化建設方面,報道了太平威風鑼鼓、上口子高蹺、大荒皮影、新興文化廣場等一批鮮活的新農村文化建設典型。
【關注民生民意報道】
年內,策劃出《幸福之年》的系列報道,推出“不文明行為大家談”專欄,從市民的舉動、言行、點滴,反映市民的道德水準,對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設起到較大作用。通過對重病女孩——李華東大篇幅地連續報道這一感人的事情,弘揚愛心善舉,引導了社會風氣。強化輿論監督報道,通過開設“輿論監督”、“市民熱線”等欄目,把政府的關注點、市民的疑點和難點作為媒體的焦點進行深入采訪和揭示,充分反映民意、民眾訴求,分析問題,提供參考,起到了有效的監督作用。年內,報紙為政府工作提供參考解決群眾熱點難點問題30余件。
【大活動強勢跟進】
中共十七大召開前后,編輯部策劃系列成就報道,開設了《細說百姓生活共享改革成果》專欄,對十七大報告進行精細解讀,開辟理論學習專版,同時廣泛關注人民對十七大的反映和全市上下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及時跟進,結合本地區“三大重點任務”做出生動報道。2007全國優質稻米交易會召開,編輯部策劃出版稻交會特刊、“稻花香——稻交會專刊”,對盤錦水稻的歷史、現狀、未來進行詳細報道。“嫦娥一號”升空,本報全方位全程進行關注,為廣大讀者詳細介紹了“嫦娥一號升空”的背景資料。同時策劃出版了“衛星發射——嫦娥奔月”特刊。3月4日,遭遇特大暴風雪的襲擊期間,記者不畏困難,走出家門,報道了特大暴風雪給人們生產、生活造成的危害,報道各條戰線、環衛工人連夜除雪的情景。編輯部策劃出版“斗雪——暴風雪考驗下的盤錦”專刊,大力弘揚盤錦精神。
【拓寬經營渠道】
通過系列活動,全年廣告收入達到906萬元,比上年度增長20%,再創歷史新高。廣告部策劃不斷創新,積極開拓市場,除常規的大拜年、“3·15”特刊、2007年春季和秋季車展等外,抓住2007年全國稻交會之機大做文章,同期廣告份額明顯增多。大力開發油田市場,多思路,多渠道擠進油田,油田市場開發比上年增長20余萬。印務中心以市場營銷為中心,拓寬經營渠道,增加油田市場占有份額。在原材料漲價、市場萎縮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保證了收支平衡。新聞印刷廠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出報率,降低成本。從提高報紙印刷質量入手,使報紙印刷質量在全省報紙印刷質量評比中獲優級,并位次前移。發行中心強化管理,積極拓寬發行渠道,本報在油田發行比上一年度增長500份,實現發行收入近396萬元。旅游公司利用各種營銷手段開拓市場,較好的完成了全年經濟指標;新聞學校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先后策劃了“學習方法報告會”、“星星火炬才藝大賽”、“企業經人報告會”、“小記者夏令營”等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聞達公司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獲得了一定的收入,實現公司扭轉虧損的局面。
【創辦《遼河晚報》】
9月底根據市長辦公會精神,正式托管《盤錦廣播電視報》社,籌建《遼河晚報》。《遼河晚報》以全新的面貌亮相盤錦。
廣播電視
【新聞宣傳】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項目建設為主軸的經濟宣傳報道工作,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加快全市經濟尤其是民營經濟和接續產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盤錦人民廣播電臺在抓經濟報道方面,集中人力,集中時段重點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和諧盤錦、全民創業,開辟6個專欄,播發專稿4200余篇(條),比上年增加340余篇(條),增長20%。盤錦市電視臺把項目建設作為全年的長線報道,重點圍繞遼濱開發區、紅冠造船、高田服飾、遼河油田裝備制造基地、兵器集團控股華錦集團、中潤集團、天龍藥業等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園區開展“跟進式”和“進行時”報道。特別是對“全國稻米交易會”的大規模、縱深的集中宣傳報道,投入記者數量之多,發稿力度之大,時間之長,均創歷史記錄。加大對抓項目工作報道的力度。推出《全民創業大講堂》欄目,播出多期,影響很大。盤錦電視臺全年采編、播出“時政新聞”稿件3000余篇(條),比上年增加25%。盤錦電視臺、盤錦人民廣播電臺對外宣稿件喜獲豐收,盤錦電視臺全年在省以上媒體播發稿件100余篇(條),盤錦人民廣播電臺上稿200余篇(條),分別比上年增加17%和18%。
【集中報道】
盤錦電視臺、盤錦人民廣播電臺專門開辟專題、專欄,集中報道本市“兩會”和十七大盛況,采稿、發稿均在100條以上,使大會盛況、大會精神、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很快地在第一時間傳遞到千家萬戶。著力報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建全國衛生模范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情況。抓“建黨86周年宣傳”,拍攝《盤錦大米》、《遼河三角洲上的綠色之旅》等專題片,社會反響良好。
【安全防范與優質播出】
2007年,進一步健全安全播出領導小組,堅持“人不離座,眼不離屏、手不離鍵”,重點部位、重要地段安裝監控器,節假日、雙休日、黃金周堅持雙人雙崗,死看死守,保證不出現重大問題。“五一”期間,網絡傳輸中心所轉發的湖南衛視節目受到“法輪功”信號的攻擊,市政府、廣播電視局、盤錦電視臺的領導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果斷處置,應對無誤,在極短的時間內切斷了干擾信號源,未造成影響。中共十七大大召開前后,全市廣播電視電視系統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保安全播出。
【落實國家廣電總局17號令】
年內,先后4次組織廣播電視系統的廣告部門,制定落實方案,查擺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播出時間,嚴格規范廣告時限,重點避免虛假偽劣廣告,特別是國家廣電總局和省局明文禁止的廣告。針對一段時間內出現的低俗廣告問題,市委宣傳部和廣播電視局黨委分別召開會議,進行專門的清查和治理整頓,經過認真的自查自糾,使治理整頓低俗廣告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由此,盤錦人民廣播電臺廣告減少收入50余萬元,盤錦電視臺減少收入100余萬元,盤錦的聲訊熒屏得以凈化,聽眾、觀眾比較滿意。為了加大力度,盤錦市廣電局組織監聽監視工作組對縣級電臺進行監聽、監視,進行專門談話,限期整改,取得比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