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油田·華錦集團(2009年)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
【概況】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以下簡稱油田公司)地跨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兩省(區)的13個市(地)、35個縣(旗),總部在遼寧省盤錦市,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骨干企業。油田公司下設采油、科研、集輸、工程技術、裝備制造、工程建設、礦區服務等53個單位,年原油生產能力1000萬噸,年天然氣生產能力8億立方米,是全國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產基地。截至年底,油田公司用工總量115056人。其中,上市單位40490人,未上市單位74566人。全年實現三級儲量1.7億噸,生產油氣當量1088萬噸,經濟規模達到450億元。
【油氣勘探】
2009年,油田公司按照“突出石油預探,加強新區、新領域準備”的思路加大勘探力度,全年部署預探井58口,完鉆33口,新獲工業油氣流井18口;部署滾動、油藏評價井36口。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288萬噸、控制儲量6608萬噸、預測儲量7018萬噸,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110%、132%和117%;三級儲量規模1.7億噸。新增動用石油地質儲量597.7萬噸,新增動用石油可采儲量1021.2萬噸,儲采平衡系數大于1。其中,新區新增可采儲量151.7萬噸,老區增加可采儲量869.5萬噸。針對評價目標埋藏較深和投資不足的實際,突出興隆臺潛山整體評價;老區滾動勘探深化老區周邊和新帶勘探。完鉆評價和滾動探井32口,進尺9.13萬米,鉆探成功率77.8%,鉆井成功率100%,試油18口19層,獲工業油氣流14口14層,超額完成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任務,為油區持續穩產奠定了資源基礎。
一、三項突破。油田公司在興隆臺潛山完鉆評價井3口,2口井獲百噸工業油流,在平面擴展的同時,實現含油底界由4000米拓展到4700米的重大突破,新增探明儲量3288萬噸,使潛山帶含油幅度從1600米增加到2300米,實現興古潛山油藏深度的突破。油田公司部署實施的安1—H1井日產油15噸,累計產油6019噸,潛山含油底界延深150米,實施的勝21—H1井日產油30噸,實現靜安堡潛山與東勝堡潛山的連片,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000萬噸,實現靜安堡潛山西滾動勘探的突破。油田公司在海南8—15—17老井試油獲得35噸高產油流的基礎上,按照“坡中找壘,壘中找高”的成藏模式,發現有利構造圈閉面積15平方千米,展現了淺海中生界良好的勘探前景,獲得海南構造帶中生界深化勘探的突破。
二、五項進展。中央凸起南部油氣勘探取得進展。繼趙古1井實施成功后,小洼潛山新完鉆的趙古2井和老井洼101井在太古界陸續獲得工業油氣流,海外河潛山實施的風險探井海古2井也見到良好油氣顯示,預示中央凸起南部潛山存在較大勘探潛力。高升元古界潛山勘探取得進展。部署實施的高古2井在元古界獲得工業油氣流,實現高升古隆起勘探的首次突破,擴大了西部凹陷元古界油氣勘探領域。前進構造帶巖性油氣勘探取得進展。部署實施的前32井、沈79井和老井前34—7井在沙四段均獲得工業油氣流,新增控制石油地質儲量1298萬噸。東部凹陷中南部中深層碎屑巖和火成巖油氣勘探取得進展。在紅23井獲得工業油氣流后,部署完鉆的于103井、紅24井、大46井相繼見到良好油氣顯示。遼河灘海蓋州灘斷裂構造帶油氣勘探初見成效。按照“預探中東部、準備西部”的部署方針,實施鉆探的蓋南1井和龍王3井獲得工業油氣流,其中,蓋南1井日產油氣當量達270噸,是灘海地區近年單層產量最高的探井,蓋南1井和龍王3井的鉆探成功,開辟了灘海東部新增勘探領域,對促進蓋州灘斷裂構造帶及灘海東部地區油氣勘探具有重大意義。奈曼油田九下段擴邊勘探擴邊部署滾動勘探井6口,完鉆4口并投入試采,均獲得工業油流,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00萬噸以上;海南3塊擴邊勘探部署完鉆的海南33—9井初期日產油12噸,日產氣6600立方米,累計產油2114噸,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60萬噸。
三、預探區域地震處理解釋。在加強采集、處理一體化,處理、解釋一體化工作基礎上,注重處理解釋與地質評價相結合,提高地震資料處理解釋水平。全年完成地震資料采集843平方千米。完成三維滿覆蓋處理面積4023平方千米、二維處理310千米;在灘海龍王廟等28個區帶解釋三維地震資料1.29萬平方千米,二維地震資料5400千米,發現和落實圈閉107個。
【油田開發】
2009年,在新建產能大幅調減的情況下,油田公司圍繞原油穩產千萬噸級規模目標,以經濟效益和提高單井產量為核心,按照“效益優先、產能落實、新區控制、油汽比高、開發試驗”的原則,優化產能建設投產方式,優選壓裂層段,全年完鉆新井86口,建產能30.2萬噸,投產80口,年底開井57口,日產油860噸。其中,水平井開井33口,日產油690噸。全年跟蹤實施產能建設井位72口。興古潛山高效開發、邊臺潛山二次開發、曙一區超稠油難采儲量開發三類試驗相繼獲得成功。優化井型設計,優化注采系統,轉換開發方式,提供2010年產能建設可實施井位318口。其中,水平井152口,預計新建產能90萬噸。以提高油汽比和儲量動用程度為核心,稠油轉換開發方式工業化實施達到預期目標,齊40塊規模汽驅油汽比提高0.02,年增油13萬噸;杜84塊SAGD日產油從558噸上升到1032噸。優化注汽參數、強化動態調整,錦45塊蒸汽驅產量實現翻倍,杜229塊SAGD循環預熱達到預期目標,錦16塊二元驅完成轉驅前準備工作,高3—6—18塊火燒油層日產量由25噸上升至58噸,杜66塊火驅單井日產油提高5倍,四項重大開發先導試驗成果顯著。開展興隆臺潛山、前進潛山等重點勘探領域的隨鉆分析,全年完成各類樣品分析測試1.9萬塊;完成興古、馬古和奈曼5口井高壓物性取樣分析工作,提高遼河油田高壓物性測試(PVT)取樣測試指標。全年生產原油1018.6萬噸,實現商品量944萬噸;生產天然氣8.1 億立方米 ,外供4 億立方米 。完成注水2446 萬立方米,注水油田年注采比0.95。稠油注汽2134萬噸,油藏動態監測完成地層壓力試井1699口,生產測井1521口,飽和度測井215口,井間監測69個井組,分析化驗4578樣次,油區綜合遞減率16%,自然遞減率30.5%。
【工程技術服務】
2009年,油田公司加強生產組織協調,科學調配作業力量,組織開展“三提一降”(提高素質、提高質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活動,通過優化整合作業隊伍、加強施工現場監督、規范入井工具管理,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作業成本。全年完成修井作業22191井次,單井作業時效84.5%,比上年提高1.5%,小修平均單井施工周期縮短1.2小時,大修縮短7.2小時。加強管理,降低生產成本,依靠特色技術穩定外部市場,充分利用政策有效拉動工作量,發揮整體優勢,實現工程技術業務持續發展。先后與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中國石油長城鉆探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工程技術服務合作協議》。全年在國內外市場動用基層隊91支,完成各類施工1826井次,完成產值5.38億元。提升生產輔助單位服務保障能力,油田供水、電力、通信設施安全平穩運行。圍繞油田生產,實施高—渤輸油管線改造、沈二聯污水深度處理、20萬立方米原油儲罐、遼河油田天然氣利用、興一轉原油脫水應急工程等重點工程建設。抓住有利機遇,發揮遼河EPC總承包優勢,先后中標承攬西氣東輸二線東段、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慶段工程、秦皇島—沈陽天然氣管道工程、大連保稅油庫二期和三期工程、廣州南沙油庫擴建工程等項目,全年開發油區外部項目57項,實現收入48.8億元,比上年增長190%。
【裝備制造】
2009年,油田公司堅持“立足地區市場,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積極開發國內市場”的發展戰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送上門、參展會”等多種方式,加大市場開發力度,提高市場占有率。裝備制造在滿足油田公司需要的同時,開發大慶油田、吉林油田、新疆油田等市場,在穩固原有海外市場的基礎上,開拓阿聯酋、阿塞拜疆、印尼、伊朗、哈薩克斯坦等國家海外市場,已在迪拜、印尼、伊朗等國家設立銷售聯絡處。油田公司裝備制造企業先后參加北京振威石油國際裝備展、大連海事展、大慶石油裝備展、上海海事展等重大石油裝備展銷會,支持盤錦市承辦第一屆中國(盤錦)國際石油裝備與稠油技術博覽會,舉辦集團公司主持的ZJ40JD鉆機出廠驗收及產品推介會,擴大企業知名度。突出采油、鉆井、海工等重點領域,持續開展系列研制和技術升級,稠油熱采設備、風力發電機組等項目取得重要進展。海豹6號震源船下水進港,完成海洋石油鉆采平臺及海洋鉆機、快速移動鉆機制造,中國石油第一臺1.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總裝下線。全年裝備制造企業實現收入30.5億元,外部市場收入4.5億元。
【多種經營生產】
2009年,油田公司多種經營系統把“保生存、保穩定”作為基本目標,突出抓好“人才、市場、管理、項目”四項重點工作,全年實現收入83億元,創利潤5000萬元。按照油田公司持續開展重組整合清理法人實體工作要求,全年減少2個多種經營母公司、6個子公司。加強重點項目建設,油田公司多種經營企業全年完成項目建設投資3億元。其中,遼海公司投資5000萬元建設鉆具三期項目,內涂層已形成規模生產,鉆桿接頭進入試生產階段。天意公司投資5000萬元建設頂驅二期項目,加快直驅頂驅和斜直井頂驅研發。完成中國第一臺交流變頻直驅頂驅研發制造,并進行調試和工業化試驗;斜直井頂驅已完成主體設計。同時,旋轉導向鉆井系統初步試驗取得成功,被遼寧省科技廳列為重點科技計劃項目。大力公司投資8400萬元建成碳酸二甲酯生產基地,設計生產能力1.6萬噸/年碳酸二甲酯和1.3萬噸/年丙二醇,正式投產。金東公司投資2720萬元建成阜新LNG項目,在阜新煤礦紅山站建設天然氣液化處理站,正式投產。裕隆公司投資2600萬元建成射孔器材擴建項目,實現廠區整體規劃搬遷,更新各類設備27臺(套),射孔器材產能由12萬配套米/年提升到16萬配套米/年,已經投產。申鵬公司投資1100萬元建成3.5萬噸油泥焚燒綜合利用項目,項目建設規模為年處理1萬噸含聚水,年可生產炭黑2600噸、化工油400噸,年焚燒處理3.5萬噸油泥,可生產壓力1.0兆帕的過熱蒸汽7萬噸。召開多種經營系統座談會,在“引導、支持、協調、服務”八字方針的基礎上,明確對多種經營系統“加強領導、加強管理”的八字要求。充分發揮一體化優勢,研究落實降低質量保證金收取比例、議標項目價格下浮比例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千方百計開發國內外市場,國內以遼河油田市場為中心,以大慶、長慶為兩翼,全年實現收入7億元,國外緊跟中國石油在中亞、中東的海外項目,全年實現收入4億元。
【經營管理】
2009年,油田公司落實中油集團公司要求,實現“節約投資10%、操作成本降低5%”的目標。加強投資管理,通過優化投資結構、優化項目設計、實施剛性約束,實現投資受控。完善大預算管理機制,推行月度通報制度,動態監控預算執行情況,合理控制成本支出。開展“勤儉節約、挖潛增效”活動,節約物資和化學品采購成本3.4億元,資產挖潛8600萬元。落實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要求,五項費用(業務招待費、差旅費、辦公費、出國經費、會議費)比上年降低11%。出臺“三控制一規范(控制機構編制、控制用工總量、控制用工成本、規范薪酬分配)實施意見”,開展五定(定責、定編、定崗、定員、定崗位規范)工作,加強薪酬分配激勵機制管理,控制用工總量增長。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實行嚴考核、硬兌現。健全完善內控、法律風險防控體系,嚴格概預算、結算、市場、合同、資本運營管理,組織開展審計和效能監察,加強質量管理和標準化工作,啟動ERP系統建設,規范內部管理。全年上市業務實現總收入192億元,超交考核利潤1.78億元,實現稅費27.75億元;未上市業務實現總收入163.98億元、上繳稅費16.46億元,完成考核指標。
【科技進步】
2009年,油田公司按照“主營業務驅動”和“研發大項目、培養大人才、取得大突破、形成大成果”的總體思路,推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及中油集團公司和油田公司重大、重點科技項目的一體化攻關進程,全年爭取到各級科技投入1.69億元。其中,國家資金3053萬元,集團公司資金3570萬元。完成各類科技項目91項,申報國家專利165項。其中,發明專利59項,獲得授權專利91項,其中發明專利18項。油田公司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6項,其中一等獎3項,獲盤錦市科技進步獎29項。國家、集團公司等科技重大項目管理規范有序,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集團公司“稠油開采先導試驗基地”在油田公司正式掛牌運行,“遼寧省石油石化學會”2009年12月26日在油田公司正式成立。
一、地震高精度成像處理技術與油藏評價技術。開展基巖油氣藏勘探、地震資料成像處理等理論研究和技術攻關,形成深層弱反射信號的能量恢復、補償及去噪等地震高精度成像處理技術系列,成像精度進一步提高,平均信噪比達到2.5以上。完善基巖地層巖性組合判別與評價技術,建立前新生界地層框架。突破“巨厚玄武巖不能成藏”的傳統觀念和認識,首次在高升元古界潛山獲得工業油氣流,將興隆臺潛山含油底界拓深至4700米,縱向拓深500米。應用巖性追蹤、沉積相預測等特殊巖性油藏評價技術,解剖西部洼咻坡洼過渡帶、大民屯榮勝堡洼陷等重點勘探領域,新增控制儲量6608萬噸。
二、蒸汽驅、SAGD、水平井技術。圍繞蒸汽驅、SAGD、水平井三大主體技術,開展13項配套技術攻關。自主研發低沉沒度無接箍越層抽油泵,申報專利2項,提高泵效10%以上,解決了汽驅井砂埋管柱問題。完善偏心式分層汽驅技術,常溫投放成功率100%,打撈成功率90%以上。完成蒸汽驅分層防砂堵水(采油)一體化管柱的設計和專用工具的加工。完成全陶瓷泵超細微粉的篩選和燒成工藝的優化工作,成功研制高溫生產井不壓井井口防噴及相應配套設備。建立過熱蒸汽/濕蒸汽的流動/換熱數學模型,完成SAGD舉升減載裝置的樣機加工,實現井下長期直讀測試技術高溫高壓條件下井口長期密封,完成4點溫度、2點壓力測試點的優化設置,申報發明專利3項。完成分段完井分段注汽工藝設計,加工高溫管外封隔器等配套工具,申報國家專利9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研制出裸眼封隔器壓縮式密封膠筒和低密度高強度密封投堵球材質,使分段完井分段壓裂技術取得實質性進展。水平井找堵水技術研發環空化學封隔分段堵水和液體橋塞分段堵水兩種堵水工藝現場試驗施工7井次,單井日增油7噸。水平井低溫自生氣增能技術開發出各類型水平井低溫增能劑,獲發明專利2項,申報發明專利2項,發表論文3篇。
三、火燒油層。以國家科技專項項目和油田公司重點項目為依托,重點優化厚層塊狀稠油油藏油井、注汽井射孔方式,確定了厚層塊狀稠油油藏注汽速度與過火面積的關系,揭示火燒前沿驅油機理與受控因素,解決室內物模研制、點火器參數確定、舉升工藝配套等3項火燒關鍵技術難題,實現成功點火及穩定燃燒。高3—6—18塊火燒油層火燒階段增油11137噸,階段最高日產油60噸,平均日產油比轉火驅前提高2.4倍。
四、稠油污水不除硅回用技術研究。開展不除硅稠油污水回用技術的前期研究,建立“去除二三價陽離子”不除硅稠油污水循環利用技術路線,進行螯合樹脂深度軟化稠油污水實驗,研發購置現場試驗的相關設備和裝置,并進行現場試驗。預期通過現場中試,建立具有原始創新的不含硅污水回用鍋爐和稠油污水達標外排處理兩項理論,形成微量二價、三價結垢離子控制、鍋爐平穩運行控制等五大技術系列,年可降低污水除硅費用1億元,促進油田污水處理行業的科技進步。
五、稠油蒸汽吞吐技術和水驅開發技術。圍繞提高稠油蒸汽吞吐效果進行稠油油井疏導引流技術、新型分注技術等20項新技術的研究與試驗,初步解決了稠油管外竄槽、儲層傷害、汽竄、近井堵塞、地層虧空、流動性差、油層動用不均等難題。圍繞改善水驅開發效果,開展三管四配注水、水竄層排查等16項注水配套技術研究與應用,解決稀油分注級別低、注水突進等難題。沈67注水區塊平均日增油達20.8噸,綜合含水率下降7.5%,茨4斷塊日產油由10噸上升到12.3噸,高升油區稠油助排增油5155噸。
六、井下作業技術。圍繞復雜結構井作業、帶壓作業等領域開展攻關,研制系列鉆銑工具和脹管整形工具,研發暫堵、防竄、攜砂、防噴一體化的多功能修井液,開發17種連續管井下作業工具,完成水平井水力噴射配套工具及軟件的研制開發,集成電動作業機和井口自動操作系統,攻克熱采井帶壓作業管柱冷卻降溫、防噴器耐高溫、油管內部堵塞等三大技術難題。全年實施水平井大修、壓裂、打撈、測試、套管修復等作業61井次,施工成功率100%,大幅度地提升了工程技術的服務能力。
七、長輸管道施工等重點技術。重點開展長輸管道、大型儲罐設計施工等技術研究,掌握復雜條件下頂管隧道施工圖的設計技術,完善管道配套防腐技術,攻克15萬立方米儲罐的施工工藝技術,應用內腳手架正裝法施工工藝,全年建造10萬立方米大型儲罐31具,創產值7.44億元。實現長輸管道施工、大中型管道穿跨越、管道配套防腐及大型儲罐設計施工等四項重點技術跨越式發展,確保沈興線、西氣東輸二線等工程穩步推進。
八、裝備制造技術。開展稠油裝備、海洋石油裝備等重大項目攻關研究,攻克50噸/小時燃油(氣)注汽鍋爐的設計制造技術,累計申報國家專利12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掌握自升式采油平臺的改造與設計技術,成功將整平船改造成儲油能力800立方米的自升式采油平臺,自主設計出最大儲油能力1000立方米的自升式采油平臺。研制出新型ZJ30J撬裝式鉆機,設計海洋鉆井平臺9000米模塊鉆機,攻克大功率單軸式絞車、海洋專用52米塔形井架、大載荷6750千牛的提升系統及雙向移動底座平臺等多項關鍵技術,實現從陸地鉆機到海洋鉆機的轉變。
【安全環保】
2009年,油田公司推進“有感領導、直線責任、屬地管理”,嚴格考核和責任追究,層層落實安全環保責任,簽訂《安全環保責任書》2000余份。落實領導承包點制度,全年開展安全聯系點活動3918人次,發現各類隱患3796個,幫助基層解決問題1500余個。推進HSE體系建設,深化體系內部審核,編制全新的《HSE管理審核標準》,按照標準審核打分。全年審核二級單位、直屬公司、直屬部門108個,審核生產作業現場403個、車隊102個、職能科室和部門985個,發現不符合項283項,發現問題、隱患2154個,并及時組織整改。開展“安全經驗分享”活動,落實《反違章禁令》和《HSE管理原則》,開展綜合檢查、專項檢查、節日檢查。油田公司HSE監督總站監督檢查各類現場5998個次,發現隱患問題3116個,經濟處罰3.6萬元。各單位監督部門組織現場檢查,全年累計發現隱患和問題23938個,查處各類違章行為788人次,進行經濟處罰39萬元。開展“安全大討論”和“風險大排查”活動。全年確立隱患治理項目185項,投入資金2.1億元,用于報廢井整治、儲罐維修、加熱爐更新、電力系統改造、熱注系統更新、噪音治理、消防安全系統改造等重大事故隱患整治項目。其中,重點治理城區井和河道內油氣水井,組織封井設計595口,組織封井施工517口。突出重點領域、要害部位、關鍵環節、特殊時段安全環保管理和重大風險控制。加強海上作業安全監督管理,開展海上作業活動日常檢查和專項安全檢查72次,整改問題和隱患535個。投入海上隱患整改資金2000萬元,解決重大安全隱患2項、一般安全隱患51項,改善海上生產設施安全狀況。加強交通安全管理,嚴厲查處無證駕駛、酒后駕駛、超速駕駛、無路單行車、不系安全帶等十大不安全行為。組織專項檢查30次,檢查車輛3800臺次,查處違法違規車輛212臺次,對違章行為進行曝光處理。加強源頭削減、過程控制,實施污染減排措施,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行清潔生產,實施可持續發展。組織春季、汛期環保專項檢查,檢查各類站點280個、油井6000口,作業現場7000井次,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組織整改。投資6000萬元對歡四聯進行擴建,日減少污水外排量6000立方米,年減排化學需氧量(COD)129噸。投入800萬元完成特油大8站、曙工處2號站等8臺鍋爐脫硫除塵裝置安裝與改造工程,年減排二氧化硫791噸。處理含油污泥9萬噸,回收原油3900噸。投入500萬元安裝15套污染源在線監測裝置,強化減排監測工作。制定油田公司《修井作業綠色施工規范》,防止修井污染,實現清潔生產。完成電力集團、華油公司等6個單位清潔生產審核工作,通過盤錦市驗收。實施清潔生產方案182個,節約燃煤3555噸,節約天然氣3950萬立方米,節約新鮮水8.6萬噸,減少油泥排放3000噸,節約用電2156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硫71噸,取得經濟效益3979萬元。全年未發生重大及以上環境污染事件和生態破壞事件。
【黨建工作】
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資金緊張、產量調整、市場需求下降等一系列壓力困難,油田公司各級黨組織以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集團公司黨組和遼寧省委的工作部署,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企業中心工作,推進黨委五個一(與時俱進服務好“第一要務”,求真務實抓好“第一責任者”,拓寬思路開發好“第一資源”,面向市場打造好“第一品牌”,以人為本把握好“第一信號”)系統工程,充分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為油田克服困難、戰勝危機提供有力保障。以“堅定信心迎挑戰、共克時艱促發展”為主題,進行新一輪形勢任務教育,組織宣講團組400余個,舉行專題報告會、主題教育展覽1000余場次,受教育10萬余人次。推進“四好”(政治素質好、經營業績好、團結協作好、作風形象好)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強化理論武裝,兩級黨委中心組全年平均學習40次,形成高質量體會文章273篇。修訂《“四好”領導班子考核細則》、制定《落實“三重一大”(重大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使用)決策制度實施細則》。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全年調整、提拔處級干部122人。推進“懲防腐敗體系”建設,強化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效能監察、案件查處等工作,挽回經濟損失132萬元。對112個領導班子和600余名領導人員進行年度考核,信任率90%以上的均超過90%。油田公司班子成員年度績效考核均為優秀,在集團公司所屬地區公司中名列前茅。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全年新建二級黨委1個、三級黨委2個,選拔調整黨總支書記87名、黨支部書記306名,建立“六個一”(選配一個好書記、建設一個好班子、帶出一支好隊伍、完善一套好制度、構建一個好機制、創造一流工作業績)黨支部示范點215個。創建優秀共產黨員工程1084個、責任區3287個、示范崗5104個。新建黨員教育基地125個、活動室614個。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8期,培訓入黨積極分子1099人,發展新黨員1577名。深入推進“五型五好”(學習型、安全型、清潔型、節約型、和諧型;完成任務好、團結協作好、民主管理好、技能素質好、遵章守紀好)班組創建活動,評選年度“五型五好”標桿班組84個、先進班組200個,超額完成80%的階段達標任務。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建成遼河油田企業文化教育中心和石油文化廣場,先后命名60個示范基地和示范點,組織和接待學習參觀活動150批次1.2萬人。創作《遼河油田之歌》、《遼河油田賦》,制作企業文化手冊、畫冊和宣傳片,開展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再學習再教育活動。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組織“我的祖國·我的遼河”歌詠大賽等系列文化活動。油田公司黨委首倡的“我的崗位我負責,我在崗位你放心”、“油稠人不愁,困難也低頭”、“知職工情、答職工疑、解職工難、凝職工心、聚職工力”入選中油集團公司“新中國60年最具影響力60句石油名言”。開展創建先進單位、先進集體、“精品工程、滿意服務”、“安全、文明、優質”工程、窗口行業精神文明示范單位、“責任、陽光、效率”機關等精神文明主題實踐活動。油田公司黨委和油田公司獲得“建國60周年中國文化管理典范單位”、“遼寧省先進集體”、“遼寧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遼寧省企業文化建設示范基地”等榮譽稱號。
【和諧礦區建設】
2009年,油田公司爭取政策支持,多方籌措資金,組織實施油田主街主路改造、遼河石油廣場建設、員工住宅樓外墻保溫、偏散遠小礦區搬遷等13項重點民生工程,改善員工家屬生活環境。推進物業信息化建設,實施“星級小區”評比,推行“一站式”服務,提升礦區服務水平。維護員工根本利益,保障福利待遇,落實保險政策,員工收入水平保持穩定,兌現了危機面前企業不裁員、員工收入有保障的承諾。拓寬渠道,擇優安排1056名子女就業。落實信訪穩定責任,突出抓好源頭預防和重點群體穩控工作,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兩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60周年等特殊時段的維穩任務。與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等單位協作,嚴厲打擊涉油犯罪,開展平安單位創建活動,啟動礦區服務系統安全隱患整治工程,增強員工群眾的安全感、安居感。切實履行“四不讓”(不讓一個困難子女上不起學,不讓一個困難員工看不起病,不讓一個困難子女就不了業,不讓一個困難家庭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承諾,實施困難幫扶1.1萬人次,投入幫扶資金1900余萬元,解決部分員工家庭和員工家屬的實際困難,穩定員工隊伍,創造了和諧。 (魯艷萍 田 英)
中國兵器遼寧華錦集團
【概況】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遼寧華錦化工集團公司是以石油化工、化學肥料為主業的化工企業。集團公司擁有遼寧盤錦、葫蘆島和新疆庫車3個生產基地,下屬遼河化肥、錦西化肥、新疆庫車化肥3套大化肥裝置,500萬噸煉油、70萬噸乙烯、5萬噸ABS等石化裝置,以及熱電、油品儲運、供水、工程維護、物流等輔助企業。2009年末在崗職工1.1萬人。
【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2009年,全集團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保增長、保市場、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全年實現銷售收入71億元、綜合效益6.6億元、利潤3億元,銷售收入和利潤比上年分別增長38.5%和42.8%,重大安全、質量、環保事故為零,備受兵器集團和華錦萬名職工矚目的“十一五”重點工程建成,即將投產。
【生產經營】
2009年,克服尿素市場供大于求、遼河化肥廠供氣不足、三大化肥廠均進行設備大修等困難,千方百計爭供氣、保連續、創高產,全年生產尿素145萬噸、實現利潤3.5億元,繼續發揮“十一五”項目投產前的效益支撐作用。新疆化肥廠狠抓裝置高負荷生產,彌補停產損失,全年累計生產尿素51.7萬噸、實現利潤2.1億元;錦天化公司通過精心組織年度設備大修、關鍵設備特護,以及精細化對標管理,尿素裝置A級連續166天,累計生產尿素57.4萬噸,實現利潤1.9億元;遼河化肥在供氣不足、裝置低負荷運行的情況下,優化裝置工藝方案,精心工藝操作和設備維護,通過設備大修消除了尿素合成塔減薄等重大隱患,合成、尿素裝置實現A級連續100天,全年生產尿素35.5萬噸。盤錦乙烯公司在6月份完成破產和回購資產后,實施原料優化措施,利用油化工程石腦油資源降低原料成本;加強對市場和經營情況的預測分析,每周進行效益測算,調整生產運營方式;加強職工技能培訓,狠抓連續生產、節能降耗,乙烯、苯乙烯裝置A級連續超過200天。全年生產“雙聚雙苯”15.6萬噸,實現利潤5570萬元。雙興公司與技術中心合作完成PBL和IM—ABS縮短反應時間的工業化試驗,實施冷凝液、廢水等技術改造,為老裝置增產增效奠定基礎。熱電公司加強燃煤質量控制和裝卸管理,及時處理設備隱患,加強工藝指標控制,蒸汽鍋爐保持良好運行狀態,實現利潤1699萬元。工程公司克服人員少、任務重的困難,科學調配人力物力,完成三大化肥廠設備大修和日常包保工作,并在“十一五”工程投料開車中發揮了突擊隊作用。塑料公司全年生產編織袋2611萬條、塑料膜5305噸,均超額完成年計劃。
【重點工程建設】
2009年,華錦“十一五”工程進入竣工中交和投料開車的關鍵時期。全體建設者發揚不畏困難、連續作戰精神,節后大干搶工期,三查四定保質量,圓滿完成了工程建設任務。7月,“十一五”工程勝利竣工。進入工程收尾階段,全體工程建設者按照“速度是效益、質量是根本”的管理要求,深入分析形勢,周密安排部署,迅速掀起春節后施工大干高潮,督促施工隊伍快速復工、增加力量、延長時間;以竣工驗收促進施工進度,倒排尾項施工計劃,定期講評、抓住不放;通過抓關鍵、抓典型、完善激勵機制,調動職工積極性,決戰工程掃尾,圓滿完成掃尾階段的施工任務。工程建設僅用兩年的時間,基本實現“十一五”工程的機械竣工。9月全部工程實現中交。機械竣工后,操作人員全部進入現場,隨時處理問題,嚴格細致開展“三查四定”活動,嚴格審查工藝處理方案,以管線吹掃為主矛盾線,加強蒸汽平衡調度,協調推進儀表調校、單機試車、大機組油運等工作,嚴格中交驗收標準和程序,實施現場環境整頓和全封閉管理。9月28日,全部生產裝置中交,創造了近年國內同類石化項目建設工期短、投資省的較好水平。9月,公用工程全部投入運行。6月,儲運項目實現中交,并具備接收海外原油條件。9月,成功將原油輸入盤錦油化罐區,為油化裝置投料開車創造條件。蒸汽鍋爐項目在施工隊伍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動員內部力量搶進度,強力推進施工和設備調試,兩臺鍋爐分別于7月和9月產出蒸汽。此外,5萬噸/日污水處理場運行平穩,公用鐵路、水、電、空壓系統等陸續投用。到9月16日,隨著乙烯、油化主火炬的正式點火,公用工程系統全部投用,為工藝處理和主體裝置投料提供堅實保障。
【節能減排與技術創新】
加強對20項產品單耗和36項能源指標的量化考核,開展節能專項活動,大部分節能指標達到考核目標,全公司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15.49噸標煤/萬元,比上年下降27.2%。新老裝置污水都已進入污水處理場處理,COD排放濃度50mg/L以下,達到了一級A排放標準,全年COD排放總量744噸,比上年減排445噸;3臺220噸/小時鍋爐氨法脫硫改造項目完成了前期工作,進入初步設計階段;通過加強減排管理,廢水、SO2、NOX排放分別為864萬噸、4610噸和3420噸,全面完成了兵器集團下達的考核指標。MUSP肥中試、長效緩釋系列肥推廣、尿素脲酶抑制劑NBPT中試、J340產品試驗等取得了新進展,為產品升級提供了技術儲備;完成了生產給水改造、編織袋項目施工圖等30多項主要設計任務,實現設計收入近600萬元。
【資本運營與管理】
以解決乙烯公司高負債、低效益問題為目標,積極推進乙烯公司破產工作,科學制定破產方案和各項預案,加強與主要債權人的溝通,經過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5月,完成破產及資產回購,11月5日盤錦市中院正式終結破產程序,減輕了乙烯公司的長期債務負擔,奠定了扭虧的堅實基礎。與安哥拉石油公司的合資談判積極推進,第一輪盡職調查和合資合同《主要條款》的談判已經結束,并于8月簽署《主要條款》;先后進行4輪合資合同談判,完成相關協議和方案準備,雙方在《合資合同》許多重大問題上達成一致。通過將熱電公司、錦禾公司運作到“遼通化工”上市公司,解決與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問題,為進一步通過上市公司融資創造條件。針對“十一五”工程投料開車后,各種易燃物料引進現場的實際,實施現場封閉管理,認真審查試車安全方案,嚴格執行動火、檢修作業的審批程序,加強現場安全檢查和處罰力度,匯編事故案例進行全員教育,確保投料試車的安全。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全年重大安全事故為零。完成了新項目化驗、檢定等人員取證,以及儀器檢定和大量計量協調工作,新裝置質量管理基礎工作逐步完善;完成了原有產品企業標準修訂和備案,加強產品質量監督,產品出廠合格率100%,重大產品事故為零。優化籌資方式和資金結構,強化資金集中管理,節約了籌資成本,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建立和完善適合大化工裝置實際的煉油、乙烯成本核算辦法,核算體系更加科學完善。根據工程建設需要及時進行機構調整和人員調配,平穩完成了工程建設與生產經營機構的歸并工作;開展重點工程生產準備人員培訓、操作工實戰培訓,加大老裝置操作人員崗位培訓考核力度,培訓實效性不斷增強。扎實推進績效、工程進度和ABC考核,較好發揮了激勵作用。加強招標管理、合同審查和審計監督,較好維護了企業利益,防范經營風險。 (鞠海峰)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遼寧石化分公司
【概述】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遼河石化分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始建于1970年,占地面積177公頃。原油加工能力500萬噸/年,固定資產原值34.11億元,共有員工2801人。擁有三套可加工不同品種原油的常減壓蒸餾裝置,催化裂化、柴油加氫、潤滑油加氫、汽油加氫、延遲焦化、潤滑油糠醛白土聯合精制、氣體分流、聚丙烯、制氫等生產裝置,以及污水處理場、酸性水汽提和硫磺回收等主體裝置共計18套。主要產品有瀝青、潤滑油、燃料油三大系列,是中國石油的稠油、超稠油加工基地和瀝青生產基地。
【主要生產經營指標】
2009年,加工原油435.5萬噸,生產道路瀝青139.0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39.6億元;實現賬面利潤13.75億元,比上年增加10.64億元;上繳稅費28.5億元,比上年增加23億元;完全單位加工費215.74元/噸,實現成本控制目標;每噸油利潤318.52元,比上年增加248元/噸;效益指標位居26家煉化企業前列。
【主要產品】
2009年,生產汽油27.69萬噸,柴油117.75萬噸,石腦油30.47萬噸,潤滑油(基礎油)16.32萬噸,石油焦21.43萬噸,道路瀝青139.05萬噸,液化石油氣8.59萬噸,蠟油32.35萬噸,燃料油4.88萬噸,聚丙烯2.37萬噸。
【主要措施和成果】
生產運行不斷優化,效益顯著提高。積極協調好原油入廠,保證裝置平穩運行。由于遼河油田原油限產,造成公司遼河原油進廠比計劃減少48.41萬噸,公司積極籌措原油資源,努力完成加工任務。在進口原油品種由2種增加至6種的情況下,適時調整進口油摻煉比例,保證裝置平穩運行,確保產品質量合格和加工任務的完成。同時,產、運、銷緊密銜接,以市場為導向,努力實現效益最大化。優化生產,創新管理方式,努力挖潛增效。通過開展雙優化工作,將生產優化與能耗優化有機結合,全年共確立優化項目57項,已組織實施42項,累計創效3262萬元,通過優化,部分指標已達到股份公司同行業先進水平,如糠醛劑耗0.54公斤/噸原料,在股份公司節能排名第一,電單耗38.95千瓦時/噸,在股份公司排名第二,水單耗0.33噸/噸原料,在股份公司排名第三,蒸汽單耗0.12噸/噸原料,在股份公司同類裝置節能排名第七。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科學系統地優化生產計劃,加強計劃的執行力度。堅持每月對加工方案進行優化和效益預測,每周對上周的優化方案執行情況進行講評,對下周生產方案進行優化,制定最佳的效益路線,并隨時根據資源情況、銷售情況、成本控制情況進行調整,達到成本最低、利潤最大、物料平衡、產運銷協調,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將各項能耗、物耗及費用指標層層細化分解到各單位、班組、崗位和個人,并在此基礎上,嚴密跟蹤每項承包指標的發生情況,利用經濟責任制獎金考核的杠桿作用,強化過程控制,以月經營預算會、月經營活動分析會及月獎金考評會為平臺,進行綜合講評分析,獎優罰懶,激勵先進,鞭策落后,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益,確保各項指標按照優化計劃有序受控,營造以效益為中心,各項業務協調發展的良性生產經營環境。ERP成功上線,為全面落實預算編制,隨時準確把握生產經營的主動權奠定了基礎。重點抓好生產管理過程中的變動管理,嚴格執行生產管理制度和標準。MES上線運行使公司的生產運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加熱爐競賽活動使加熱爐熱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加強化工三劑制度建設,實現全過程規范管理。
【設備管理】
以設備創完好活動為載體,將年度評選“完好”變為每季度各單位自檢自評申請、統一驗收的評選方式,使工作更加有力、有效,實現管、用、修三個環節的協調配合;加強設備技術攻關工作,對催化壓縮機氣封等進行改造,提高了大機組運行可靠性;通過開展設備隱患治理工作,全年共查出各類隱患405項,消除346項,整改率85.4%,裝置運行可靠性顯著提高;圓滿完成了催化系統停工大檢修任務,同步實施技改項目10個,檢修施工進度、施工質量、施工安全、規范作業等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建立了腐蝕監測體系,開展腐蝕調查和實效分析,取得良好成效;石化變的投入運行,解決了新增負荷的供電問題,為公司發展奠定了基礎。
【安全環保】
堅持貫徹落實“環保優先、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理念,從本質安全入手,抓實質,抓實例,抓基礎,穩步推進HSE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安全工作程序嚴格受控;嚴格執行《反違章禁令》,狠抓要害部位、關鍵環節、特殊時段的安全環保監管,事故次數同比下降17%,承包商的安全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完成26套生產裝置、儲運設施的風險(HAZOP)分析,風險識別能力顯著提高;屬地化管理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通過專項整治,廠區面貌大有改觀;強化對違章行為的監督與考核,每周的違章行為曝光,對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杜絕違章行為發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全年違章次數同比減少49次。環保工作穩步推進,環保設施平穩運行,加強污染源一級排放口達標控制,三廢處理裝置投入運行。污水處理場的COD指標出現實質性變化,外排污水基本達到遼寧省新頒布的地方標準,硫磺裝置外排尾氣含硫量實現達標。基本完成了瀝青池污水、污物的清理。南蒸餾車間、凈化車間的有害氣體得到有效控制,廠區內異味明顯減少。
【企業管理】
2009年,按照內控體系要求,強化內控管理工作,全公司干部員工管理觀念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規范意識、標準意識增強,管理制度日臻完善,管理工作向縱深發展,形成了工作講標準、管理分層次、考核有獎懲的良好格局。
一、完善雙文明考核體系,調動干部員工的積極性。堅持“一體化考核”原則,使考核體系向系統化、實用化轉變。專業管理細則更加完善,業績合同與考核掛鉤,在獎金分配上,進一步體現出多勞多得,調動了全體干部員工的積極性。
二、全面開展管理評審,制度建設更加務實。公司對全部制度進行了清理,明確了“制度總數少于200個、總字數少于150萬字”的總體控制思路,確定了公司級、部門級和基層級三級管理模式。在部門自評和互評的基礎上,進行了公司級評審。
三、對標管理工作收到成效。通過對比分析,進一步挖掘裝置潛力,分析指標提升空間,查找與先進指標的差距。不斷拓展對標領域,從經營管理到基礎工作,全面對標,并制定趕超先進的具體標準,促進各項工作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在節能減排方面,制定節能減排總體規劃,明確了努力方向。綜合能耗48.34公斤標油/噸,比上年減少2.53公斤標油/噸;加工損失率0.51%,比上年降低0.19%;綜合自用率3.87%,比上年降低0.21%。對標工作取得良好業績。
四、加強各項基礎工作。在完善公司崗位巡檢管理標準及車間巡檢制度的基礎上,全面推廣“看、聞、聽、摸、記”五字巡檢方針,現場巡檢水平明顯提高。計量、統計工作發生新變化。計量儀表完備好用,計量的數據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誤差管理工作已有起色。
五、加強領導班子和人員考核工作。考核體系完善、過程嚴密、結果合理,有效地推進“四好”班子建設工作全面開展。勞動紀律整頓和勞動組織專項整治活動收效很大。崗位著裝、胸卡佩戴更加規范,個別員工上花班現象得到清理,個別服務單位人員整建制轉崗及對違紀違規人員的處分,對勞動紀律的加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員工培訓工作取得可喜成績,公司選手在集團公司500萬噸級煉化企業職業技能比賽中,榮獲3塊金牌,位列金牌總數第一。
六、各項管理工作業績顯著。物資采購管理學習先進企業的經驗,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工程管理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程項目,并推出了員工第二食堂、儲運管理中心等一批樣板工程;紀檢審計工作為公司降本增效、堵塞管理漏洞提供了有力支持;公司檔案工作扎實規范,被集團公司評為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科技攻關與技術改造】
年內承擔的股份公司“劣質重油輕質化重大科技專項”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在科研、設計、糠白車間等單位的共同努力下,1.5萬噸/年重油梯級分離試驗性示范裝置開工生產,達到連續造粒10小時以上,圓滿完成試驗任務。標志著一項新的劣質重油加工技術獲得階段性重大突破。通過此項工作,公司整體攻關組織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環保型橡膠填充油的研發已轉向工業試驗,糠白裝置通過系統改造,在試生產過程中,精制油收率和產品性質與實驗室數據基本一致。為環保型橡膠填充油實現工業化生產邁出了具有轉折性的一步。在科技攻關工作中,還針對行業實施的國Ⅲ汽油新標準,在催化裝置改造的基礎上,從催化劑和工藝參數調整入手,系統有序地進行多參數交叉試驗,解決了汽油質量升級問題,在股份公司同類裝置中,攻關效果顯著。
【精神文明建設】
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嚴格執行“三重一大”制度,在公司黨委確定的“一六六”具體思路指導下,干部員工隊伍精神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班子建設進一步加強,員工的責任心和隊伍的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員工食堂服務質量明顯提高,第二員工食堂的建成,改觀了廠內員工的就餐條件和環境;當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油品儲運系統辦公樓,改善了油品儲運系統員工的工作、休息環境;新實行的全員健康體檢、改善通勤車條件、通訊費和通勤費補助等受到員工的普遍歡迎,員工收入較上年有所增加。企業文化活動內容豐富,群團工作成績斐然。《遼河石化之歌》成為一張精美的企業音樂名片;國慶六十周年系列活動增強了員工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公司有線廣播系統恢復、《遼河石化》報改為周刊,使公司的宣傳陣地更加堅實;各類體育競賽活躍了員工的業余文體生活,使員工鍛煉了身體,陶冶了情操。在綜合治理、信訪穩定工作方面,經過全公司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9年公司被授予遼寧省平安單位榮譽稱號。為公司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馬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