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盤錦簡介 > 盤錦年鑒 > 盤錦年鑒(2013年)

縣區建設(2013年)

發布時間:2015-08-10 信息來源:盤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瀏覽次數:2734

雙臺子區

    【概 況】 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52億元;公共財政收入完成8.25億元,其中:國稅收入完成12 200萬元,地稅收入完成51 300萬元,非稅收入完成1900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81億元,增幅位列全市第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0元;商品房銷售額實現28.6億元;外貿出口額實現7 300萬美元;新增貸款余額實現7億元;引進內資項目到位資金實現55億元;工業用電量(所屬)實現0.83億千瓦時。

    【第一產業】 完成土地規模化經營2.1萬畝,轉移農村勞動力2350人,發放各種惠農補貼1867萬元。高家、谷家等城中村、城邊村改造開發加速推進,修建鄉村道路68公里,村屯衛生整治通過省級驗收。陸家鄉變為建制鎮獲得省政府批準,城鄉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

    【第二產業】 完成精細化工產業園區30平方公里規劃編制工作,儲備工業用地260公頃;道路、排水、集中供熱、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8個,總投資超過50億元,投產達效后年產值超過百億元;竣工項目11個,年產值可實現50億元。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個,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5億元,用電量比上年增長7.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1%,增幅列全市第一位。

    【第三產業】 以渤海路為主軸的中心商務區活力開始顯現,3萬平方米中央地下商業街即將投入運營。五金機電汽配城一期交付使用,遼河左岸C區商業中心等項目全面啟動。盤錦精細化工現代物流集聚區被評為省級物流示范園區,興隆新二百、博景自由港項目進入全省100個重點服務業項目行列。服務業增加值實現4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7億元。

    【招商引資】 “大招商、招好商”的理念和舉措漸趨成熟。總投資20億元的張明化工、總投資15億元的飛揚化工等一批重大項目先后簽約落地。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6個,總投資超過150億元,完成實際利用外資8 800萬美元。

    【項目建設】 億元以上開工在建項目55項,北化魯華碳五碳九深加工、藍碧源博景自由港、興隆新二百等總投資超過100億元的26個項目實現新開工。宏業石化二期、海德鑫乙酸仲丁酯、良信中央地下商業街等18個項目實現竣工,竣工項目數量創歷史新高。

    【要素保障】 爭取各類政策性貸款15.9億元,域內金融機構新增貸款余額7億元,向上爭取各類資金5.2億元。通過撤鄉建鎮,破解城區發展空間不足難題。全年爭取用地指標35公頃;通過增減掛鉤,取得周轉用地指標70.6公頃;通過規劃修編,增加遼河新城規模用地指標100公頃。

    【城區建設】 遼河新城發展的東西、南北軸線拉動作用初步顯現。天琴灣等沿河地產開發加速推進。林豐路、城北街建設進展順利,中新線實現通車,城北立交、林豐路大橋等新城與老城區實現連接。向上爭取6個棚戶區改造項目納入2014年省級重點項目,占全區棚改總戶數的70%,爭取棚改專項貸款13.5億元。新啟動實施學府園二期等4個棚改項目,改造面積近20萬平方米。加大回遷安置工作力度,華錦水岸一期等9個項目實現竣工,1 062戶居民順利回遷。

    【基礎設施建設】 下大氣力實施老城區路網、街巷建設維修改造。累計投資3.5億元,實施了新開河路、一統河南路等8條主干路網建設;維修改造次街路、巷路40條,改造面積6萬平方米;新建城北街等3座泵站;啟動了紅旗大街西段等3萬延長米排水管網改造;完成遼河崗等5個便民停車場和5個小游園建設;新增綠化面積96.46公頃。

    【城市管理】 編制老城區、遼河新城等各類規劃14項。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載體,集中開展城區環境綜合整治,老城區“臟亂差”頑疾得到有效治理,城市亂停亂放、私搭亂建等違章違法狀況得到有效遏制。綜合整治10個棄管小區,直接受益居民4700余戶。城市“四化”工作通過省級驗收,市容市貌持續改觀。

    【民生工程】 投入財政資金3.4億元,推進民生工程,投入總量和增幅均創歷史新高。年初政府承諾的10件惠民實事件件得到落實。進一步提高了社區干部、輔警和環衛工人等基層群體工資水平。全年累計發放各項保障金、救助金6 700萬元。新增就業25 01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4%以內。完成 8000萬元養老保險金征繳任務,啟動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參保工作,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

    【社會事業】 加大教育資金投入力度,維修改造6所學校,新建2所公辦幼兒園,教育強區建設得到推進。中醫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東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入省級示范服務區行列。文體活動中心、鳳凰文化廣場、圖書館相繼投入使用。首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縣區”殊榮。區關工委進入全國五好基層關工委行列。完成第十一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推進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人口、環保、檔案、物價、法制、水利、武裝、僑務、民族、宗教、殘疾人、婦女兒童、青教等社會各項事業也都有了新的進步。

    【社會穩定】 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公安信息化建設,加大街面見警率,提高了老百姓日常居住、出行安全感。健全和完善各類應急體系,突發事件處理能力不斷提高。完成“十二運”安保工作。建立了信訪工作責任體系,形成“一崗雙責”的信訪穩定機制,完善并堅持實施全區信訪聯席會議制度,積極、妥善解決基層群眾的合理訴求,解決了一大批遺留多年的信訪積案。

    【生產和食品安全】堅持標本兼治,堅決取締非法小煉油企業10家,扎實推進涉氨等危化品企業專項治理,全區安全生產和食品安全形勢保持穩定。通過省食品安全基本標準驗收,食品安全工作進入全省先進行列。

    【黨的建設】 始終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不斷增加黨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執行力和制度的約束力,使各級黨組織始終成為推動雙臺子區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堅強領導核心。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全面開展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宣傳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雙臺子區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楊軼菊)

2013年雙臺子區街(鎮、場)基本情況一覽表

 

    雙臺子區領導成員名單

    一、中共雙臺子區委

    書  記  楊衛新(2月離任)

            楊  斌(2月任職)

    副書記、區長

            馮  英(女)

    副書記  張國軍

    常委、常務副區長

            楊壯力

    常委、組織部部長

            馮桂霞(女)

    常委、紀委書記

            王本星(8月任職)

    常委、宣傳部長

            蘇志偉(10月任職)

    常委、政法委書記

            孔大雨

    常委、人武部政委

            張永宏

    常  委  王嘉寧

    二、雙臺子區人大常委會

    主      任 李大森

    常務副主任 里 冰

    副  主  任 辛炳勝

               王艷華(女 )

               范鐵成

    三、雙臺子區人民政府

    區      長 馮  英 (女)

    常務副區長 楊壯力

    副  區  長 徐  偉

               石貴生

               翟月雷

               張  野

    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督察長

               王曉光(4月任職)

    副區長 王惠蓮(女,掛職)

               劉學貴(掛職)

    四、政協雙臺子區委員會

    主  席 叢連希

    副主席 張云山

           蔣文夫

           楊玉東

           卓軍奎
 
    五、雙臺子區紀委

    書  記 王本星(8月任職)

    副書記 王金昶

 

興隆臺區

    【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348.9億元(圖一),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154.9億元,增長7.9%,其中,工業增加值123.2億元,比上年增長14.3%;第三產業增加值192.1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0.5%、44.4%和55.1%。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30295元,比上年增長8.4%。
 

    【農林牧漁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2%。其中,農業增加值1.3億元,增長2.3%;林業增加值0.01億元,增長1.8%;牧業增加值0.4億元,增長1.3%;漁業增加值0.1億元,增長4.9%;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0.04億元,下降1%。

    全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259公頃。在糧食作物中,水稻播種面積7170公頃;玉米播種面積48公頃。在非糧食作物中,蔬菜播種面積124公頃,與上年持平。全年糧食產量57274噸,比上年增加4072噸。其中,水稻產量56665噸,增加4082噸;玉米產量346噸,比上年減少273噸;蔬菜產量8450噸,減少100噸;水果產量13噸,比上年減少15噸。

    全年肉類總產量3314噸,比上年減少82噸。其中,豬肉產量2312噸,減少32噸;禽肉產量999噸,減少47噸。禽蛋產量3400噸,增加50噸。生豬出欄2.8萬頭,年末存欄2.5萬頭。全年水產品產量1270噸。其中,淡水產品養殖1010噸。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6萬千瓦特。

    【工 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23.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14.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下同)實現增加值108.2億元,比上年增長18.0%。其中石油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9.4億元,比上年增長17.9%;石油化工產業集群(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7.9億元,比上年增長14.9%。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3%,集體企業增加值增長21.5%,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下降6.4%,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18.6%,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16.2%。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加值增長4.8%,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8.9%。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主要產品產量情況 

2013年主要產品產量及增長速度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8%。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為97.3%,重工業為98 %。按注冊類型分,國有企業產銷率為100.0%;集體企業產銷率為97.1%;股份合作企業產銷率為100.0%;股份制企業產銷率為96.1%;外商港澳臺投資企業產銷率為100.0%。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87.62億元,比上年增長28.5%;實現利稅54.44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實現利潤37.69億元,比上年增長2.8%。

    【建筑業】 2013年全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131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59.7億元,比上年增長14.6%。竣工產值98.7億元,比上年下降1.6%。房屋施工面積141.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4%。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4.1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區本級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31.6億元(圖二),比上年增長23.7%。區本級中,建設項目投資131億元,比上年增長24%,房地產開發投資100.6億元,比上年增長23.3%。 全區施工項目126個,比上年下降21.3%,其中,新開工項目28個。房地產開發項目68個(不包含在施工項目個數中)。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00.6億元,比上年增長23.3%,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2%。住宅投資63.3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商用房投資25.8億元。

    房屋施工面積717.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2%,其中,本年新開工175.5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03.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2%;商品房銷售面積156.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4%,商品房銷售額75億元,比上年下降8.4%。

    房地產企業資金來源情況,本年資金來源合計101.3億元,資金到位率100%,其中,國內貸款13.2億元,比上年下降24.2%;自籌資金39.7億元,比上年增長0.6%;其他資金來源48.5億元,比上年增長18.3%。
 

    【國內貿易】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34.9億元(圖三),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3億元,比上年增長13.8%。限額以上148家法人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4億元,比上年增長22.2%。其中,汽車類零售額增長28.6%,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增長3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增長48.4%,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15.6%,中西藥品類增長-50.5%,金銀珠寶類增長17.4%,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5.2%,通訊器材類增長6.4%,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898%。
 

    【對外開放】 外資企業實現全年出口創匯1552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地產品11359萬美元,比上年下降11.5%。實際利用外資24812萬美元。勞務輸出216人次。合作貿易伙伴遍及亞洲、歐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國家和地區。

    【財政稅收】 財稅收入實現較大突破,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稅收收入45.1億元,比上年增長9.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5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增值稅3.9億元,比上年增長11.3%;營業稅8.8億元,增長20.4%;企業所得稅2.2億元,增長33.9%;個人所得稅0.7億元,下降0.2%,房產稅0.7億元,比上年增長8.3%。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7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教育支出1.1億元,比上年下降71.9%;公共安全支出0.3億元,比上年下降1%;農林水事務支出0.5億元,比上年下降39.7%。
 

    【科學技術】 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穩步推進。認真組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2013年共組織申報國家、省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28項,立項9項,獲得國家科技計劃項目2項,科技扶持資金130萬元;省級科技計劃項目7項,科技經費資助560萬元;組織申報市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8項,立項7項,獲得市級科技經費資助930萬元;組織申報區本級科技計劃項目22項,立項11項,撥付“科三費”資金3290萬元;2013年共組織實施國家、省、市、區科技項目27項,共計“科三費”支持4810萬元,這些科技項目的實施將有效地促進了興隆臺區科技、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2013年全區域共申報國家專利345件,其中申報發明專利數52件,已擁有發明專利144件。全區有高新技術企業21家,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1家,省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7家,市級試點企業8家,這些知識產權示范、試點企業專利技術轉化達到70%以上。

    高新技術產業持續發展,全區規模以上高新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52.8億元,比上年增長105.1%,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8.8%。

    【教育、文化和衛生】 2013年,全區初中招生394人,在校生1286人,畢業生492人。普通小學招生660人,在校生3543人,畢業生736人。幼兒園入園人數3146人,在園人數7689人,離園人數1698人。全區中小學入學率為100%,中考成績再創歷史新高,全區升入高中學生319人,初中升學率為99.4%。

    2013年,遼河文化產業園扎實推進“遼河文化綜合體”項目進程,文化綜合體二期工程“興隆臺區藝術夢工廠”室內裝修硬裝部分結束,三期工程“L型地塊”14棟主體建筑全部竣工。大力實施“文化產業人才集聚工程”,為產業發展儲備人才。積極向省委宣傳部等上級部門申請扶持資金300萬元,緩解了項目建設過程中的資金壓力。2013年,遼河美術館共舉辦各類展覽活動20次,會議、培訓30余次,專家大講堂8次。其中成功舉辦“中朝美術家作品展”、“2013遼河畫院精品展”、“盤錦市老年書畫展”等文化藝術展,并全力籌備、正式啟動“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申辦工作,進一步提升了業內知名度。“2013中國盤錦第二屆珠寶玉石藝術收藏博覽會”、“市服務業委2013春季車展”、“盤錦平安產險2013夏季汽車展覽會”等商業展會反響良好,展會成交額達3.5億元,有效拉動會展業發展。同時,“‘把幸福給你’——郭明義先進事跡展”、“盤錦市秧歌大賽”等公益性活動的舉辦,為市民提供了豐富文化生活,共享和諧發展成果的平臺。

    構建由1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為核心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到100%。加大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管理力度,參合農民積極性普遍提高,參合人數達到了31215人,常住農業人口參合率達100%。2013年參合人員住院補償2795人次,2013年報銷金額達971萬元。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年末全區戶籍人口 437552人(表2)。其中,城鎮人口411733人,鄉村人口 25819人。全年出生人口3189人,出生率 5.07‰;死亡人口1404人,死亡率1.95‰;人口自然增長率 3.12‰。

2013年戶籍人口數及構成

    城市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23元,比上年增長9.3%,連續八年位居全省第一。2013年,全區共有低保對象1645戶,共3163人,累計發放保障金1113萬元。自2013年1月1日起,興隆臺區原部分縣域低保標準調整為城區低保標準,即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276元調整為396元。自2013年7月1日起,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396元提高到436元。

    重點民生工程取得明顯成效。全區實現實名制就業23438人, 完成市下達計劃指標的137.9%。扶持創業帶頭人71人,帶動就業409人。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創建社區就業實體691戶,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00萬元,完成市下達計劃指標的100%;普惠制就業培訓4019人,完成計劃指標的134%。創業培訓487人,完成計劃指標的162.3%。全民創業3461人,完成計劃指標的123.6%。全民創業帶動就業9512人,完成計劃指標的113.2%。企業失業保險金收繳1251.2萬元;發放失業金192.5萬元,節余1058.7萬元。《就業失業登記證》發放30510本。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9%以內。

    截止到2013年12月底,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參保單位107個,參保繳費2575人,共收繳養老金2058萬元;有離退休職工617人,共支付養老金2538萬元。養老金累計結余3483萬元。參加失業保險的單位有67個,繳費職工2169人,共收繳失業金179 萬元。

    【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2013年,啟動征收項目26個,已完成征收項目11個。完成省政府下達的棚改任務數為1060套,興隆新城300套公租房、200套廉租房已主體完工。全年回遷安置3247戶、30.42萬平方米。投入資金約2042萬元,對西二路、云匯路等道路45條進行維修施工,其中大修11條,零星修補34條。總投資242萬元,完成農村公路維修。全年新增綠地面積21.2公頃,投入綠化資金1690萬元,完成管廊帶狀公園、南湖公園、螃蟹溝等綠化任務。投入資金320萬元,建設新立工業園污水處理項目。

    嚴格執行“一崗雙責”制度,建立了24小時值班制度,切實履行建筑業、燃氣、環境、交通運輸等四大安全監管責任。在重大節日或會議期間,集中力量開展多次整治及宣傳活動,實現了全年安全生產態勢平穩。

    2013年土危房改造項目申報59戶,補助資金54.25萬元。投入資金200萬元,對園丁、興順、豐裕等3個老舊社區進行了改造。投入資金384萬元,實施鶴鄉小區維修改造工程,完成瀝青路面及人行道板修補、垃圾房建設、環路改造等項目。對1100萬平的城區供暖工作進行協調管理,做好冬季供暖工作。完成轄區1987萬平方米的街路、村屯保潔、垃圾清運等環境衛生工作任務。在全省率先建設并投入使用環衛工人驛站29個。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及時維修養護市政排水設施,完成城區排澇工作。全年受理市民投訴880件,人大政協議提案37件,民心網案件85件,榮獲15星高星件1件,10星高星件2件。全年受理省、市、區交辦信訪案件55件,接訪100件次,處理率100%。

    2013年,承接第4批下放職能共計86項,涉及放權單位共計6個。全年審批及備案各類項目共計1240項。加強建筑業管理工作,對轄區60個在建項目進行監督檢查,立案查處違法案件29件。完成房地產投資額100.6億元,商品房投資額75億元。組織兩屆房交會,共參展30個樓盤,銷售新建商品房5942套,銷售總額33.88億元。啟動藍天工程,加強支流河水質監管力度。開展支流河整治、環保宣傳和創綠等工作。完成全區18個街道地震助理員和各社區地震速報員的更新登記。

    安全生產總體態勢平穩。建立了安全生產考核制度和考核控制指標體系,2013年區政府對32家政府有關部門(單位)下達了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2013年,共監督檢查生產經營單位8769家次,消除各類事故隱患4272處。

    據初步統計:2013年,興隆臺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8.9億元,全區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5人,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 1.4%;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20萬人,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十萬分之零點五;2013年全區機動車總數11.6萬輛,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4人,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為0.34。 (顧曉琳)

興隆臺區領導成員名單

    一、中共興隆臺區委員會

    書  記  楊衛新(2月任職)

    副書記、代區長 陳寶庫(8月任職)
   
    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張 皓(女,3月任職)

    常委、副 區 長 葛立軍(8月任職)

    常委、組織部長 趙世田

    常委、紀委書記 王  磊

    常委、副區長   楊懷林

    常委、宣傳部長 趙書哲(3月任職)

    常委、人武部政委 劉國新(4月任職)

    二、興隆臺區人大常委會

    主  任 王子信

    副主任 李長林 李桂昌 耿大華 李妍(女)   岳姮蓉(女)劉軍(12月任職)朱立明(12月任職)

    三、興隆臺區人民政府

    代區長 陳寶庫(8月任職)

    常委、副區長 葛立軍(8月任職)楊懷林(8月任職)

    副區長 于麗華(女)孟  鑫 黃薇薇(女)

    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督察長 楊  明(4月任職)

    副區長 肖  焰(8月任職)王燕(女,掛職)

    四、政協興隆臺區委員會

    主  席 楊書芬(女)

    副主席 劉志偉 喬 木 沈桂蓮(女)楊松 張榮祥   

    五、興隆臺區紀委

    書  記 王  磊

    副書記 焦立圈

 

盤山縣

    【概 況】 201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68億元,增長13.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76億元,增長18.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21億元,增長7.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4720元,增長14.5%。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在全省44個縣(市)中位次前移,縣域發展綜合排名位居全省第五,為沖擊全國百強縣奠定了堅實基礎。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大力實施“工業五項工程”,運行質量逆勢提升,規模以上企業增至159家,工業增加值預計實現101.5億元。工業經濟已占據全縣經濟半壁江山。“四個一批”成效顯著,超億元大項目強勢突破、全市領先。遼寧一化等34個項目簽約落地,寶來生物能源等25個項目開工建設,科隆環氧乙烷衍生物等11個項目竣工投產。全年預計完成工業投資160億元。大力實施企業名牌品牌戰略,省級以上著名商標和名牌企業達到17個,企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著力提升企業自主研發能力,技術中心達到16家,產品附加值顯著提高。要素供給能力不斷加大,新增工業企業貸款32億元,工業用電量實現3.2億千瓦時,創歷史新高。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新材料產業園等重點園區全年投入5.5億元,項目承載能力明顯增強。

    【農業經濟穩步提高】優勢特色產業日益壯大。糧食產量超過10億斤實現十連增,河蟹產業發展規模榮登全國縣級榜首,設施蔬菜面積累計達到16萬畝,建設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153個。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新增土地流轉12.5萬畝,累計達到31.6萬畝。全縣涉農龍頭企業達到120家,帶動各類專業合作社383個。高升經濟區牽引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寶迪食品工業園、田園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園等3個超10億元重大項目加速推進。農技推廣體系不斷完善。水稻機插率、機收率、農業綜合機械化率均居全省首位。2013年,盤山縣被農業部確定為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示范縣,連續26屆蟬聯“大禹杯”,獲此殊榮全省僅有兩縣。

    【服務業迸發新活力】商貿服務業格局基本形成。泛華商住項目全面啟動,華發商業廣場加速推進,香港沛國溫泉假日酒店開工建設,天星喜來登國際酒店主體完工。現代物流業突破發展。成功引進投資2億美元香港宏安農副產品國際物流中心項目,實現了盤錦市一級專業市場零的突破。服務業集聚區升級壯大,興隆石化物流成為全省服務業領軍企業。城鄉商貿流通服務網絡初步建成,全縣“新網工程”加盟店達到421家。文化旅游業多元提升。積極參與第六屆國際濕地旅游周,圓滿承辦第二屆盤錦河蟹文化節,成功舉辦首屆盤山“冬捕節”。繞陽灣濕地觀光、馬蓮湖特色餐飲、紅巖村民俗文化等休閑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縣城建設步伐加快】完善縣城總體規劃和控詳規劃,科學構建發展框架。實施美化亮化工程。完成溝盤運河、太平河景觀帶建設,6.5公里府前大道“中華燈”全線點亮。縣城功能不斷完善。全市規模最大的高標準教育園投入使用,縣醫院建設步伐加快,客運站投入運營,東部四鎮至縣城客運公交全線貫通,城區內兩條環路實現通車。道路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新建、續建府南二路、府前路等12條縣城路,總長達15.8公里。地產開發方興未艾。水岸雅居、御湖國際、天星購物廣場等13個商住地產項目順利推進。一座生態宜居的盤山新城已初見形象。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首要責任,努力辦好解民憂、惠民生的各項實事。教育事業成果顯著。華發國際學校全面開工建設,開創了全省從國際幼稚園、基礎教育到國際高中預科完整民營教育體系的先河。盤山縣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唯一一家“基礎教育強縣”,義務教育均衡水平達到國家基本標準要求。衛生工作扎實推進。鄉鎮衛生院全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350元,參保率達到98%以上。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村級文體廣場建設實現全覆蓋,首次舉辦農民籃球賽、卡拉OK大賽等“夜經濟”系列活動。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完成實名制就業14070人,完成各類技能培訓4079人。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縣域低保標準提高到348元。交通事業蓬勃發展。投資1.3億元,新建、大中修公路151公里,成為省級農村公路示范縣。農村環境整治扎實推進,重點整治遼河流域5鎮45個村,農村生產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社會救助全面展開。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348戶。解決3萬人安全飲水問題。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通過國家驗收,計生工作榮獲全國優質服務縣,生態建設榮獲省級示范縣,檔案工作獲得省級先進集體稱號。

    【政府自身建設顯著加強】民主法治建設不斷深化。圍繞加快發展和改善民生兩大主題,講大局、講責任、講效率、鼓干勁,在建設人民滿意政府上又邁出堅實一步。深入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全面完成第四批行政審批權下放承接工作。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全年辦復人大代表議案、建議51件,政協委員提案44件,辦結率均達到100%。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工作,被評為全國法制宣傳示范縣。發揮信訪聯席會作用,群眾合理訴求得到有效解決。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加大風險點監控,被評為省級安全生產先進縣。強化政治穩控工作,加大治安嚴打力度,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連續九年被評為省級平安縣。(谷 田)

盤山縣領導成員名單

    一、中共盤山縣委員會

    書  記  師  勇(4月任職)

    副書記、代縣長 孫 雨(2月任職)

    副書記  尹久輝(8月任職)

    常委    劉松林

    常委、副  縣  長 楊 凱

    常委、政法委書記 王 峰

    常委、組織部長   崔 群(女,8月任職)

    常委、紀委書記   王竹寶(8月任職)

    常委、人武部政委 張志宏

    二、盤山縣人大常委會

    主 任 張義林

    副主任 王崇仁 張玉珠 佟伯林 佟殿石孫麗穎(女,兼)呂春福

    三、盤山縣人民政府

    代縣長 孫  雨(3月任職)

    常委、副縣長 楊 凱

    副縣長、公安局局長 李朝品

    副縣長 周偉山 許 龍 孫亞軍(8月任職)汪曉輝(8月任職)楊 祎(掛職)

    四、政協盤山縣委員會

    主  席 李朝品(12月任職)

    副主席 周生喜 楊宏英(女)魏鳳艷(女)畢林棟

    五、盤山縣紀委

    書  記 王竹寶(8月任職)

    副書記 孫連山

 

大洼縣

    【概 況】大洼縣位于環渤海經濟帶遼寧省西南部,大遼河、遼河下游,遼東灣東北部。大洼縣于1975年建縣,198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沿海開放縣,是遼寧省15個縣域經濟發展重點縣之一,是盤錦市向海發展、全面轉型、以港強市的重點。全縣區域1349平方公里,下轄13個鎮,總人口35萬。201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51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2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21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7.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和出口創匯分別實現9500萬美元和9200萬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26500元和14880元。

    【“五個大”縣】 工業經濟集群發展。臨港經濟區建成區面積達到20平方公里,入駐項目23個,遼油祥宇特種管道、盼安居門業、金盤銅業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西安、新興、東風、新開等鎮特色工業園發展態勢良好。總部生態城開工建設并入駐企業60家。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13億元,增長24%,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家。溫泉新城建設順利。堅持規劃先行,縣城“兩核、兩翼、兩帶”發展框架全面拉開。春江街、雙橋街、305國道改造等綜合路網工程順利實施。東湖公園、秀水湖濕地公園、花博園、綠水岸等生態水系公園對公眾開放。紫瀾門假日溫泉酒店效益顯著提升,重點溫泉項目加快推進。生態旅游效果凸顯。僅用兩個月就建成開放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創造了大洼速度,極大鼓舞了中國“五個大”縣建設的士氣。實施了王家七彩莊園、西安河吧等一批特色旅游度假項目。全縣游客接待量突破5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實現50多億元。專業市場蓬勃發展。專業市場集聚區被列為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盤錦中國食品城正式運營,盤錦?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遼寧鮮活水產城扎實推進,北方國際黃金珠寶城簽約入駐。現代農業增產增效。全縣糧食生產實現“十連豐”,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7%。在全省率先推廣現代家庭農場,流轉土地面積6.8萬畝。一縣一業水平不斷提高。六和鴨業、光合水產等農業產業化項目扎實推進。成功承辦了2013年中國(盤錦)優質稻米交易會。

    【社會事業】 深入開展創城活動和農村環境治理工作,城鄉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縣城公交正式開通,城市交通功能不斷完善。新建實驗小學,高中資源整合和大洼鎮三所學校上收整合工作高質量完成,校園安全、校車安全得到切實保障。新農合籌資標準和報銷比例進一步提高。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有力。“五險”擴面1.9萬人,提供公益性就業崗位3600多個。實施4659套農墾職工危房改造工程。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實現轉移就業1.7萬人次。西安鎮上口子高蹺走進“十二運”,《月兒彎彎》電視劇在大洼縣成功拍攝,“甲午戰爭田莊臺遺址”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成功舉辦縣第二十屆運動會,全民健身熱潮持續高漲。農村育齡人群實現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優生優育水平不斷提升。新建殘疾人家庭康復點200個。圓滿完成縣十一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扎實開展全國第三次經濟普查工作。其他各項社會事業明顯進步。

    【和諧社會】 大力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和項目包保對接工作,經濟發展環境明顯優化。自覺接受縣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民主監督,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建議55件、政協委員提案58件。圓滿完成“十二運”安保工作,社會治安秩序持續向好。認真開展“六五”普法活動,公民法律意識普遍增強。積極開展各項信訪專項活動,信訪總量明顯下降。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和各類專項整治行動,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依法征收工作有效開展,保障了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生態環境有效改善。雙擁工作扎實開展,民兵預備役建設得到加強。(蔣 律)

大洼縣領導成員名單

    一、中共大洼縣委員會

    書  記 

    副書記、代縣長 陳林松(8月任職)

    副書記、組織部長 張立新(12月任職)

    常委、副 縣 長 張煥慶

    常委、紀委書記 劉海英(女)

    常委、政法委書記 姜 文

    常委、人武部政委 王安輝(4月任職)

    常委、宣傳部長 楊曉靜(8月任職)

    二、大洼縣人大常委會

    主  任 吳彧舜

    副主任 趙洪利 丁喜慶 吳 江 李繼明

    三、大洼縣人民政府

    代縣長 陳林松(10月任職)

    常委、副縣長 張煥慶

    副縣長、公安局局長 麻忠庭(4月任職)

    副縣長 孫 湛 魏曉東張曉月(女)楊 棟(3月任職)李 新(掛職)

    四、政協大洼縣委員會

    主  席 田順鳳(女)

    副主席 黃紹貴 于桂云(女) 張永雙劉鳳娟(女)

    五、大洼縣紀委

    書  記 劉海英(女,8月任職)

    副書記 譚錦海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