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潤澤實體經濟沃土
——全市金融系統靠前發力持續賦能盤錦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金融血脈暢通,經濟肌體才強健有力。
過去的一年,市財政局積極引導全市金融系統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促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為重點任務,立足主責主業,靠前發力、精準賦能,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為盤錦打好打贏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決勝之年決勝之戰積蓄金融力量。
明確職能定位,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從重大項目到小生意,從工廠車間到田間地頭,金融“活水”潤澤千行百業,為盤錦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全市各銀行機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據市財政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達1705.8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2024年,農業發展銀行盤錦市分行履行政策性銀行職責,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大力支持我市宜居鄉村建設、農村流通體系建設、土地規?;洜I和生態環境修復,累計投放各項貸款44.8億元;
國有大行發揮主力軍作用,持續優化信貸結構,加大信貸資金供給,2024年末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128.9億元,組建華錦阿美精細化工及原料工程、遼西北供水盤錦應急支線輸水工程等項目銀團貸款,有力保障重點項目資金需求;
地方中小銀行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優化資產質量,創新金融產品14個,滿足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差異化融資需求;
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企業增信賦能,全年新增擔保476戶、金額24.9億元,在保責任余額24.4億元,市融資擔保集團創新推出蟹商貸等一系列特色金融產品,全年累計擔保206戶、金額10.8億元;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金融機構持續創新產品和服務,以適應多元化融資需求。一筆筆貸款的投放,為市場主體發展增信心、添動力。
聚焦新質生產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務新質生產力,不僅是塑造經濟發展新引擎、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迫切需求,也是金融機構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
各金融機構緊密圍繞核心業務,精準定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不斷優化金融服務流程,顯著增強了對制造業升級、科技創新推進、小微企業扶持、鄉村振興實施以及綠色發展轉型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全年投放科技金融貸款302筆、89.3億元,綠色金融貸款104筆、62.9億元,普惠金融貸款18121筆、156億元,養老金融貸款23筆、1.9億元,數字金融貸款395筆、20.5億元。
這一系列舉措,為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奠定了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堅實基礎。
強化政策支持,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服務普惠小微,更離不開金融機構主動作為。
為落實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推動普惠貸款“增量、拓面、提質、降本”,各金融機構圍繞消費、教育、健康、養老、住房等民生領域,不斷豐富金融產品供給,增強金融服務能力,實施減費讓利措施,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普惠小微貸款余額94.8億元,同比增長6.4%。
為推動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見效,支持房地產融資和續建項目竣工交付,工商銀行盤錦分行實現全市首筆4.7億元房地產“白名單”貸款投放,為構建房地產融資發展新模式發揮表率作用。
為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支持政策,郵儲銀行盤錦市分行、農業銀行盤錦分行等銀行機構大力支持農業經營主體創業就業,全年新增投放涉農創業擔保貸款4.8億元,為2057名農民創業者提供貸款貼息支持。
人保財險盤錦市分公司、平安產險盤錦中心支公司等7家保險公司履行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職責,基本實現全市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全覆蓋,為種糧農民提供災害風險兜底保障。
新年開新局,實干正當時。下一步,全市金融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金融系統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圍繞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工作主線,以釘釘子精神貫徹落實好全市金融工作,為盤錦擴大內需、發展新質生產力和促進經濟轉型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助力盤錦堅決打好打贏決勝之年決勝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