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扎實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
近年來,市民政局秉持“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牢記初心宗旨,強化使命擔當,兜底線、保穩定、強服務、促發展,扎實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著力解決困難群眾“急難愁盼”,不斷增強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低保工作真正做到動態管理下應保盡保、應救盡救、精準施救。我市“四類”人群社會救助標準居全省前列,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孤兒養育標準均居全省第三,讓國家惠民政策落到實處。近兩年,我市強化特殊困難人員分類施保政策,提高低保救助覆蓋面,確保群眾救助利益最大化,切實兜住兜牢兜準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困難家庭既符合整戶保又符合單人保時,救助金確定和重大疾病病種確認等做法,得到省民政廳肯定,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
我市始終把養老服務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實事來抓,2023年為全市170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了適老化改造,讓民生改善紅利最大程度惠及困難群眾。近年來,我市通過“六抓”,實現了養老服務一體化、均等化、專業化、標準化、智慧化、產業化發展。興隆臺區在全市率先建設了一批示范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雙臺子區成立國有遼河養老集團,建設以“養老產業集聚區、智慧養老先行區、養老用品展示交易特色街區、專業養老服務團隊”為一體的養老產業示范區。目前,我市養老服務工作已躋身全省第一梯隊,成為省內養老設施覆蓋面最廣、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推廣速度最快、爭取改革試點數目點位最多、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最大的城市。
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日趨完善,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明天計劃”“福彩圓夢助學”等各類助醫助學項目,多元化守護困境兒童健康成長。開展“喜迎二十大·同心護未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四進”等系列活動,關愛兒童累計8000余次。全市共培育發展兒童公益類社會組織17家,開展了“監護缺失兒童心理關愛”和“離異家庭婦女兒童關愛”等項目,形成了家庭、政府、社會三位一體的兒童關愛服務工作合力,守護兒童的健康成長,助力孩子們托起明天的希望。
推行殯葬服務改革取得積極成效。圍繞殯葬領域重點問題,以“六個一”為抓手,以問題為導向,采取有效措施規范殯葬服務市場,遏制違法違規喪事活動和經營行為,持續推進殯葬移風易俗,讓改革成果惠及百姓,讓文明之花在盤錦盛開。
慈善讓盤錦這座城市更溫暖、更友善、更文明。我市充分發揮慈善總會平臺作用,相繼開展了“慈善助學”“慈善助醫”等品牌救助項目,救助困難群眾9000余人次;發動社會組織積極捐贈,設立了社會救助基金對困難家庭實施“點球”式救助,以“聯審聯批”方式,確保現行各項社會救助政策覆蓋后,基本生活仍有困難的家庭能夠得到有效緩解。
我市積極探索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支撐、社區志愿服務為依托、社會慈善資源為助推的新型社區治理機制。因地制宜推進“五社聯動”,圍繞城鄉“一老一小”,創新工作機制和工作方法,探索社區治理規律,積累工作經驗,促進社區和諧,全面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形成社區、社會組織、專業社工人才、志愿服務、社會資源之間互聯、互動、互補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走出了一條管理規范有序、服務優質高效、居民幸福感增強的社區治理新模式。
“數字民政”引領民政工作進入新時代。我市堅持內外互補兩條路、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原則,對外集中民政部門事項權限,推行“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模式;對內以優化自建系統為重點,將信息化深入擴展到智慧殯葬、低保核對等業務領域。持續提升殯葬視頻指揮調度系統智慧化融合能力,實現11處重點區域人員、車輛流量統計及預警功能。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臺實現省、部級車輛、金融等89類信息共享核查,救助對象異地核對時限縮減至30個工作日,提高了信息利用效率和業務協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