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實干實績書寫履職答卷
區政協主席集體對“2024大洼工業升級年”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視察。
以實干作答、用實績交卷、靠奮斗出彩。
2024年,大洼區政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新時代人民政協性質定位,圍繞“生態立區、產業強區、文化興區”三大戰略和“四個專項年行動”主題主線,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助推大洼全面振興作出了政協應有的貢獻。
(一)把牢方向擁護核心,對黨忠誠的政治立場更加堅定
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嚴格執行重大問題請示報告制度,做到一切重要工作在區委領導下開展,一切重要活動圍繞區委中心任務進行,一切重要安排上報區委審定后實施。充分發揮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通過政協的民主程序將黨的主張轉化為政協組織的決定,確保黨的大政方針政策在政協得到全面貫徹落實。
不斷深化理論武裝。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通過黨組引領學、常委會會議專題學、委員交流學、支部集中學,及時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導各界委員和機關干部以黨的創新理論滋養初心、引領使命,不斷增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堅定信心和必勝決心。
切實加強黨的建設。認真落實黨建工作、意識形態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一體推進“黨建陣地+協商平臺”載體建設。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一體推進學紀知紀明紀守紀。赴錦州蘋果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通過“沉浸式”教育、“零距離”警示,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把紀律規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積極助力全面振興,服務中心大局的成果更加豐碩
傾力服務攻堅之戰。推進落實《政協盤錦市大洼區委員會助推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在廣大政協委員中持續開展“為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建真言、出點子、做貢獻”活動,收集有價值“金點子”18條。就“重點項目建設”“‘工業升級年專項行動’推進情況”開展監督性視察。積極投身招商引資,區政協主要領導兩次率隊赴天津考察招商,洽談對接項目,舉辦“盤錦大米精品品鑒會”,“洼米”品牌走進天津。
緊扣區委戰略獻策。圍繞“生態立區”戰略,就“大洼區遼河流域生態修復情況”開展調研,提出的意見建議得到區委主要領導高度重視,主持召開會議督辦此項工作。助推“產業強區”戰略,就“全區農產品摸底情況”“科技創新驅動”“新興產業發展”進行調研。全年向區委報送調研報告10份,36條意見建議被采納,報告批復率、成果采納率、建議落實率創歷史新高。
提案辦理有力有效。健全提案工作機制,形成“提、 立、交、辦、督”工作閉環,全流程高質量推進提案辦理。本年度涉及產業發展、教育衛生、文化旅游等方面提案立案69件,均已辦復。一批提案轉化為推動部門工作的有效舉措,一些群眾期盼的重要民生問題得以解決,實現了以提案之力展現政協之為。
(三)情系民生增進福祉,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更加鮮明
扎實開展民主監督。找準黨政所需,體察民之關切,監到“點子上”,督到“關鍵處”。就“盤錦市中心醫院醫療集團大洼分院建設和運營情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打通雙橋街‘斷頭路’”“規范利民路早市秩序”“校園食品安全”等開展民主監督。監督意見建議得到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推進督辦落實,實現了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城市治理效能。
開展協商議事活動。深入推進“遼事好商量,聊事為人民”協商平臺建設,組織協調市、區委員下沉至全區192個村(社區)“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駐村蹲點協商,開展重要協商活動58場次,征集意見建議136條。田莊臺鎮勝利社區委員工作室開展“啟動古鎮大集”協商活動。建議得到鎮黨委、政府采納,逢農歷“二”“八”開集,田莊臺再現商貿活力。此項事例被省政協列入基層議事示范典型。清水鎮育紅村委員工作室發揮黨建聯系點作用,牽線鎮黨委、區發展和改革局、遼河油田(盤錦)儲氣庫有限公司建立黨建聯盟,推動了以黨建促發展,以合作謀共贏。
深入基層志愿服務。面對今年大洼 區嚴峻防汛形勢,區政協聞“汛”而動,廣大委員的身影遍布在搶險救災各個戰場。政協領導班子成員奔赴包保鎮街,駐守督導防汛工作。張彩云、訾玉震、徐聰等10名委員集結馳援小分隊,趕赴東風、西安、平安、大洼等鎮街上堤壩、進社區、送物資,在抗洪救災硬仗中彰顯了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政協擔當。在今年第40個教師節期間,楊金玲、劉金杰、吳益謙等8名委員組成30人志愿服務隊,為田家學校200多名教師進行義診,以醫者仁心和專業特長,弘揚了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
(四)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共促振興發展的局面更加生動
深化拓展團結聯誼。定期走訪一線委員,了解委員動態,做好思想引領。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團體、無黨派人士聯系,積極為他們在政協履職搭建平臺。深化同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絡,做好深化共識、團結鼓勁的工作。定期走訪少數民族界、宗教界代表人士,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
講好故事凝聚共識。通過《人民政協報》《友報》和“遼寧政協”“盤錦政協”公眾號等媒體,刊發了唐恒委員的“從古‘踩’到今的技藝——上口子高蹺”、劉麗瑩委員的“春來遼河蒲筍香”、蓋宏菊委員的“法治宣講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張丹委員的“‘濕地明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委員講故事18篇,傳遞大洼良好發展預期的“政協聲音”更加響亮。
拓寬協同聯動渠道。加強與域外政協互鑒學習,赴成都、營口等地,就“加強民主監督”“基層協商平臺建設”進行考察學習。接待鐵嶺政協考察調研“濕地生態修復”“美麗鄉村建設”。協同上級政協聯動履職,協助省政協調研視察“甲午戰爭田莊臺遺址建設”。協助市政協開展了“文明城市創建”“文化賦能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等專項調研。通過縱橫聯動、協同議政,推動了政協履職同頻聚力、同題共答。
(五)以文化人以學賦能,崇學尚讀的書香氛圍更加濃厚
委員讀書賦能履職。打造常態化委員讀書陣地,聯合二界溝街道“遼寧文學之鄉館”設立“委員書房”,開展了“閱讀聚共識·書香潤初心”主題讀書分享活動。委員們通過分享《滹沱河畔》《信仰力》《一條河·一座城》等讀書心得,在書香浸潤中涵養“政協氣質”,在交流聯誼中激發“政協作為”。
以藝抒懷筆書盛世。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深情獻禮。選送周化永委員繪畫作品《林泉高致》、王偉委員書法作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孫赫委員攝影作品《三里街巷趕大集》,參加市政協“翰墨丹青頌盛世·同心筑夢繪華章”美術書法攝影展,抒發了大洼政協委員墨繪和諧、感恩奮進的愛國情懷。
深耕細作賡續文脈。搶救性整理第一屆政協到第五屆政協文史資料,編纂出版了50多萬字、第38輯《大洼政協文史資料1981-1995年合訂本》,極大地豐富了大洼地區近現代文史資料庫,為當代提供資政輔治之參考,為后世留下勘存勘鑒之記述。有序推進《大洼政協志(1991-2025)版》編纂工作。目前,已完成7篇48章內容的初編工作。
(六)持續強化自身建設,人民政協的履職基礎更加鞏固
抓實扛牢改革責任。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健全協商民主機制部署要求,擬定了“健全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機制”“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反映社情民意、聯系群眾、服務人民機制”“健全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的落實機制”等五項改革任務,列入區委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12個實施方案”“關于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體制機制的實施方案”中,現正在有序推進。
加強委員隊伍建設。優化“全員入委”,及時調整各專委會主任、兼職副主任,調動了委員履職熱情。更新完善委員信息,發布委員履職動態,加大量化考核力度,組織年度評先選優。20名委員被評為“優秀政協委員”,16名委員被評為“優秀提案者”,8個先進委員活動組、8家提案辦理先進單位受到表彰。
推升機關服務效能。加大年輕干部配備力度,人員力量薄弱問題得到緩解。持續改進文風會風,健全機關管理運行機制。提升了統籌協調、執行落實和服務保障能力,確保了政協機關有序高效運轉。
回首過往,皆為序章。2025年,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區政協將廣泛凝聚共識,積極建言議政,彰顯政協擔當,展現政協作為,為奮力續寫大洼全面振興新篇章,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大洼新實踐而團結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