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臺區大洼區完成無名街巷路命名工作
近日,我市對興隆臺區和大洼區的34條無名小街小巷小路進行了正式命名,這一舉措不僅豐富了城市地名體系,也為市民的出行和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本著“尊重歷史、照顧習慣、方便管理、易找好記、雅俗共賞”的命名原則,充分考慮無名街巷路區位、歷史、自然、人文、經濟、文化等方面因素,經專家評審、區政府審批、備案等程序,興隆臺區和大洼區完成了無名街巷路命名工作,共設置街巷路標志牌105塊。
這些被命名的小街小巷小路,大多由于歷史原因或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等因素,長期以來一直沒有正式的名稱,人們往往稱這些地方為某某小區北邊的路、某某建筑物東側的那條街,給這里居民的日常生產、生活以及外來訪客認路、導航造成諸多不便。看似普通的地名,能反映出城市在不同歷史時代的特點。具體到道路名稱,還涉及戶籍管理、工商注冊等方面。因此,市民政局年初遵照相關法律程序,對相關部門提供的66條無名、無標志牌街巷路名單,進行了實地調查和論證。經過摸排發現,興隆臺區、大洼區共有34條無名街巷路需要命名,并符合命名規定。
在新命名的34條無名小街小巷小路中,名字大多出于對地理位置的考量。比如起點泰山北路,止點園丁小區西門的這條700米長的小街,就被命名為“園丁街”,方便、好記、易于查找。也有一部分街巷路以周邊特色商業環境命名。比如起點和平南二巷,止點泰山北路270米長的一條小巷,因其周邊五金機電類商鋪聚集,故起名“機電巷”。這樣,既保留了歷史記憶,又增加了文化底蘊。同時,考慮到了對營商環境的優化。總之,新命名的小街小巷小路充分考慮了未來的發展需要,為后續城市規劃和建設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