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之濱崛起千億級綠色智慧化工園區
臺灣長春化工(盤錦)有限公司鋰電池銅箔生產車間。孫疆攝
渤海之濱,遼東灣畔。從寶來利安德巴賽爾石化有限公司頂層遠眺,縱橫交錯的工業管廊,井然有序的標準化廠房映入眼簾。更遠處,萬噸油輪緩緩駛入港口,LPG船靠泊在碼頭緊張作業……連續4年進入“中國化工園區30強”行列,盤錦遼濱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遼濱開發區”),這個千億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正在盤錦大地加速崛起。
遼濱開發區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從原油起步,歷經多年發展,已從單一石油煉制逐步擴展到石油化工、合成材料、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多產業鏈門類。2021年,遼濱開發區石化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大關,躋身國內20家千億級超大型化工園區之列。
截至去年底,遼濱開發區擁有乙烯產能100萬噸/年,并向下游延伸發展了35萬噸/年苯乙烯、80萬噸/年聚乙烯等項目;擁有丙烯產能120萬噸/年,并向下游延伸發展了26萬噸/年丙烯腈、60萬噸/年聚丙烯等項目。石化及精細化工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不斷夯實。
在保持千萬噸煉化規模的基礎上,遼濱開發區圍繞“核心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發展模式,高標準編制產業發展規劃,精繪招商圖譜,精選綠色產業項目。通過以商招商、以產招商模式,不斷補鏈延鏈強鏈,加速石化中下游企業集聚,成功吸引利安德巴賽爾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形成乙烯、丙烯、碳四、芳烴等石化產業鏈條。
隨著1500噸/年聚醚醚酮、60萬噸/年ABS等項目先后竣工投產,國資、民資、外資“三資并進”勢頭不減。隨著遼寧中茂特種添加劑項目成功投產、遼東灣新材料孵化中心運營團隊的成功組建、高端新材料及改性一體化項目的有序運營,遼濱開發區科研成果轉化、技術創新孵化、新材料產業培育“三基地”建設成效初顯,精細化工產業的“脊梁”正在加速形成,助力盤錦建設全國重要的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步伐更加矯健。
按照高端園區、綠色園區、智慧園區發展思路,遼濱開發區加速發展特色產業,精細化工產業集群不斷壯大。依托區域內現有煉化、有機原料、特種橡膠、專用精細化學品等產業基礎,集中周邊優勢石化產品資源,開發區不斷延伸烯烴產業鏈條,實現耦合共生發展,努力構建基礎石化原料深加工產業體系,大力培育特色化工新材料產業、高端專用化學品產業、橡塑制品產品等集群。目前,遼濱開發區已形成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功能助劑、新能源材料五大產業集群,涵蓋通用塑料、特種工程塑料、合成橡膠等13個領域。
在不遺余力做好石化主業的同時,遼濱開發區不斷促進精細化工產業管理升級,提升園區品質;聚焦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智慧園區及園區循環化改造等示范試點,全面推進基礎設施、物流、能源、消防、安全環保和產業企業產品協同的“六位一體化”建設,全面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水平。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遼濱開發區大力實施“雙碳”戰略,不斷提高域內污水收集處置能力。目前,開發區西擴區化工污水收集及水質監控系統工程已投入使用,作為北方工業園區唯一架空壓力管道,滿足了沿線現有化工企業與濱海大道北側企業的生產、生活污水收集需求。通過視頻監控和水溫、流量、壓力、水質在線監測設備全面加強沿線企業排污管控,確保污水全面達標排放。
化工園區封閉管理系統啟動運行,5G智慧化工園區成為東北地區首家“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系列務實舉措的落地,不斷厚植綠色發展根基和優勢,推動園區建設與綠色生態深度融合、協調發展。
聚焦我省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遼濱開發區聚力產業鏈中下游,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精細化工”發展路線,持續推動“減油增化”,扎實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各項工作,推動域內石化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不遠的將來,隨著一批綠色新材料項目有序推進,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產業集群規模不斷擴大,遼濱開發區石化及精細化工產品種類將不斷拓展,高端化、集成化、鏈群化、綠色化、循環化的產業發展體系將加速形成。
預計到“十四五”末期,遼濱開發區石化產業總產值將突破3000億元,有望升入國內化工園區十強行列。屆時,這里將成為遼寧沿海經濟帶重要增長極、新一輪東北振興的樣板以及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平臺和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