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區三個非遺項目在全國獲獎
近日,從第二屆全國鄉村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傳來捷報,在全國各地推薦的十大類100余個全國鄉村文化產業創新影響力的典型案例中,大洼區推薦的三個非遺項目:“一筆雙鉤”書法傳承和“稻占”技藝傳承榮獲“文藝榜樣類”典型案例,“佬田臺燒雞”榮獲“鄉愁記憶類”典型案例,進一步提升了全區非遺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一筆雙鉤”也稱“空心字”,是中華傳統書法獨特的藝術形式。“一筆雙鉤”書法于2020年被大洼區政府列入第九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傳承人李世文對“一筆雙鉤”情有獨鐘,運用獨特的書法形式抄寫了《千字文》《百家姓》和《成語大詞典》,共10萬余字。
“大洼稻占技藝”是通過觀察冬季水稻種子變化來預測來年天氣選取適宜種子,系農民對當地自然變化的經驗積累,可以“未種先卜先知”。稻占從寒露開始,到立春結束,經過8個節氣觀察種子的變化,于每年3月份預測出哪種水稻種子適應當年氣候,達到增產增收、趨利避害的目的。“大洼稻占技藝”傳承人、盤錦稻谷香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洪閣從事稻占選種、趨利避害等稻占技藝多年,堪稱遼寧唯一乃至國內唯一,成為了遼河口稻作文化的代表,被市、區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佬田臺燒雞”是盤錦清真食品代表品牌,以形色俱佳、口感筋道、香而不膩、回味悠長而久負盛名。這項制作技藝屬于家族傳承,起源于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起始人劉廣盛年輕時跟隨其叔叔劉云龍(晚清重臣李鴻章家廚)學藝多年,后來在家鄉滄州開起飯館,賣起了自己制作的燒雞。劉廣盛為了尋求長遠的發展,舉家從陸路闖關東,來到大遼河邊時屬海城的田莊臺落戶,開了一家飯店——劉家館子,經過五代人的傳承,迄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
第二屆全國鄉村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以“創新引領 文化繁榮 產業強盛 共同富裕”為主題,旨在通過征集和推廣各地文化產業賦能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經驗和創新探索,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引領帶動作用,激活新動能新活力,拓展新業態新空間,推進鄉村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