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山縣 不斷延伸監督觸角防止“小病”變“重疾”
盤山縣將重大節日前開展教育提醒制度落實到位,防止“小病”變“重疾”,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深化運用“第一種形態”,就是要做到“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在“常”和“長”的基礎上,做深做好“細”和“實”的文章,不斷延伸監督觸角,進一步強化作風建設。
堅持抓早抓小。縣紀委監委在日常監督中,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糾正。同時,為保障第一種形態精準運用,各派駐紀檢監察組充分發揮“探頭”作用,堅持關口前移、提醒在前、教育在前、幫助在前,針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黨員干部在工作作風、工作效能等方面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區別使用提醒談話、警示教育、批評教育、函詢談話等措施,推動“治病救人”常態化、制度化,讓有過錯的干部及時止損、輕裝上陣,激勵無過錯的干部聚精會神干事創業、擔當作為,持續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環境。
堅持精準施策。圍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等重點,對談話對象具體情況“量體裁衣”,制定談話方案,零距離面對面談話。同時,結合案情,從是否存在嚴重違反六項紀律問題、行為造成的后果和影響、配合組織調查及主觀認錯悔錯態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精準運用“第一種形態”,做到寬嚴相濟,使談話既有“力度”,更有“溫度”。
與此同時,縣紀委監委還強化“提前預防”思維,監督于問題未發之時,聚焦基層黨員干部小微權力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對癥下藥開展監督,通過嚴厲懲治“極少數”教育警醒“大多數”,起到警示預防良好效果。年初以來,縣紀委監委運用“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5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