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臺區“平安興隆建設”效能全面提升
今年以來,興隆臺區委政法委切實把黨的領導優勢轉化為平安建設效能,積極發揮各級黨組織在基層疫情防控和重點人群服務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指導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的黨員干部和志愿者投入到疫情防控和網格化管理工作中,推動群防群控平安建設理念落到每個居民小區、每個樓棟、每個家庭,守護居民健康,維護社會平安穩定。
筑起堅實的居民安全屏障
“請打開遼事通健康碼,我幫您掃下碼,錄入信息。”“大爺,你沒有智能手機,可以用身份證,請說下您或家人的電話號碼,幫您錄入信息。”這是興海街道旺學府社區主任劉娜娜在核酸采樣現場與居民的親切對話。旺學府社區是剛剛成立的社區,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劉娜娜帶領社區工作者逐戶排查走訪,將社區內2122個常住居民、894個流動居民登記造冊。她組建的社區志愿宣傳小分隊,每天利用小喇叭在社區內循環播放疫情最新消息和動態,提醒居民注意防疫安全,出門戴好口罩,非必要不出盤。
在旺學府陪讀的一位居民張某,在海城承包蘑菇菌種植大棚,來盤前忘記把相關證件留在海城家中,導致愛人那邊無法進行交易,眼看合同就要逾期,在他萬分焦急的時刻,劉娜娜穿上防護服,戴好口罩、面罩、手套,拿上張某的提包,跑步穿過5公里的三岔河大橋,把提包送到出入口指定位置,再轉交給張某的愛人,替張某挽回了經濟損失。
用辛苦付出換得居民平安
常住戶、出租戶,已排摸、已登記……在曙光街道景宏社區書記吳建國的辦公桌上,疊放著一層層厚厚的核查信息,這些是社區志愿服務隊挨家挨戶走訪調查的“勞動成果”,更是吳建國連續多個日夜奮戰在工作崗位上的“戰果”。在他眼里,只要辛苦能換得居民的安全,那么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個下著大雨的夜晚,正在辦公室值守的吳建國接到了居民打來的電話,得知其家中一位精神障礙患者走失,已經兩小時未歸。在了解情況后,吳建國第一時間聯系了民警和社區網格便民服務群幫忙找尋,同時安撫其家人情緒,冒著大雨,他在2號樓樓梯口隱蔽處找到了這名居民,使其家人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他說:“作為一名社區書記,當居民有需要、有困難時,我有義務沖在最前線。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守護居民的安全更是責無旁貸!”
居民的平安是網格員的掛懷
興隆臺區總共劃分596個網格,全面開展網格化服務管理標準化建設,實現網格化服務管理“多網合一、全域覆蓋”。
網格員佟玉秋一直是居民身邊的“貼心人”。失獨老人耿阿姨體弱多病,還伴有輕度抑郁癥,佟玉秋每天走網格時都會重點關注一下她家情況,每個月雷打不動地去耿阿姨家進行一次入戶走訪,通過談心、思想疏導,了解其思想、生活和身體情況。在得知老人是外地戶口、想把戶口遷至盤錦時,佟玉秋跟社區反映情況,社區片警幫助耿阿姨遷了戶口,又通過與衛健部門溝通,幫助她補辦了失獨證,老人特意制定了一面錦旗送到社區,表達自己的謝意。
隨時隨地解決突發問題、化解矛盾糾紛,幫助群眾紓困解難,守護著基層群眾的平安,像佟玉秋這樣的網格員,還有很多很多,她們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守護著這座城市,她們都是最美的城市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