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臺子區為全面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北方水城而不懈奮斗
日前,中國共產黨盤錦市雙臺子區第九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總結2021年工作,部署2022年任務,進一步細化區第九次黨代會明確的各項工作,動員全區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堅定信心勇爭先、砥礪奮進抓落實,為全面建設實力強、活力足、生態美、品質高的現代化北方水城而不懈奮斗。
2021年主要工作成績
2021年,雙臺子區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的關鍵時刻,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搶抓機遇、奮力攻堅,開啟了全面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北方水城新征程,為雙臺子區“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堅持政治引領,黨建質量持續提升。村(社區)“兩委”換屆實現“一肩挑”,區鎮黨委、人大、政府和區政協順利選舉產生新一屆領導班子。高標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全力抓好省委巡視“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等重大政治任務。
堅持創新驅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建強創新平臺,開發區獲評省雙創示范基地,孵化基地掛牌遼寧(盤錦)精細化工中試示范基地。壯大“三新”產業,格林凱默新型材料中間體等4個高質量項目竣工。布局“數字經濟”,盤錦數字產業基地項目加快實施,思愛普雙碳創新中心簽約落戶。激發文創活力,“雙臺城”項目加快建設,遼河碑林公園晉升國家4A級景區,遼河康養輔具文化街區開門營業。
堅持項目為王,發展動能有效增強。深化領導定點聯系項目企業等制度,開展攻堅月主題季等系列活動,全年推進重點項目200個,實現開復工項目68個。狠抓精準招商,投資5億元的蘇州奧普拓抗病毒和造影劑系列產品研發生產等35個項目成功簽約。謀劃包裝項目116個,累計向上爭取到位資金5.1億元。扎實推進開發區“南擴東拓”,保障項目落地。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堅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更有質感。全面落實能耗“雙控”要求,認真辦理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案件,切實保障群眾環境權益。“多城聯創”成果持續鞏固,完成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一期工程,云祥等5個老舊小區改造加快實施。積極搭建就業平臺,新增城鎮就業人員4611人。“兩院兩中心”“區域醫聯體”建設穩步實施,公共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嚴格落實“雙減”政策,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統籌發展與安全,“平安雙臺子”建設深入推進,信訪積案有力化解,筑牢常態化疫情防控防線,深入開展燃氣安全排查整治,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2022年工作總體要求
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市第八次黨代會、區第九次黨代會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全力聚焦“六個高質量”,瞄準重點、合力攻堅,加快建設現代化北方水城,確保在全市建設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先行區中沖在前列,以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強化產業轉型支撐 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實現突破
全面實施“工業強區”戰略。突出開發區的產業發展主陣地作用,緊盯“綠色低碳+精細化工”發展方向,落實“六個一體化”要求,躋身全國化工園區50個科創中心之一,推動開發區向全國化工百強園區目標邁進。高標準規劃建設裝備制造產業園,加快引育電子信息、環保設備、醫療器械等研發生產企業集群,加快發展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產業。依托華錦集團石化產品資源,放大孵化基地中試優勢,發揮三力中科MMA、麥迪森手性醫藥中間體、研峰科技新能源助劑等項目的帶動作用,加大對化工新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高性能催化劑、生物醫藥、新能源電池等產業的培育力度,加快推動優勢產業向產業鏈高端延伸。結合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動“僵尸企業”有效盤活、低效企業改造升級。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高鐵經濟、會展經濟、康養經濟、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等業態。推動盤錦火車站東站區核心區、奧特萊斯濕地體育小鎮項目落地開工,實施渤海路商業街等提升改造,盤活興隆新二百等閑置資源,建設高品質核心商圈。持續辦好遼河濕地中外商品博覽會等精品展會。加快推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完善“園區+街區+社區”的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體系,打造“四中心、一基地”。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做大做強北方華錦石化產品交易中心,引育一批區域性總部企業。
深挖街鎮經濟發展潛力。完善街鎮產業發展規劃,做好樓宇經濟、康養經濟、數字經濟、精品農業等產業文章,將街鎮打造成經濟發展的新陣地、主導產業發展的配套區、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集聚區、休閑經濟發展的活力區,實現街鎮特色化、協同化、融合化、優質化發展。建立完善街鎮財稅分成制度。
強化高質量項目支撐。牢固樹立“產業為先、項目為王”的理念,持續開展“3個100”攻堅行動,謀劃建設富有時代感的高質量項目群。壓緊壓實全員招商責任,綜合運用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協會招商、科研院所招商等方式,加快引進撫順東科鋰電池電解液溶劑、上海彩邇文心血管系統藥物抗癌藥物原料藥及中間體研發生產等一批高質量項目。全力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持續用好區級領導定點聯系項目企業等機制,扎實開展“千人助千企”專項行動。拼命向上爭取資金,提前做好項目包裝,緊盯國家和省市下發文件,逐條列出政策清單,積極“進省跑部”,確保向上爭取資金取得新突破。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實現突破
提升科創核心競爭力。增強中科院大化所盤錦產研院和孵化基地在催化劑、醫藥中間體、高分子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的技術研發、中試孵化、成果產業化等功能;創新中試基地體制機制,加強“政產學研用”聯動,打造“開放式”的中試服務平臺,著力建設立足盤錦、面向遼寧、輻射東北、服務全國的國家級精細化工中試基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引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持續推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實質性產學研創新聯盟,形成“雛鷹”“瞪羚”企業梯隊,全社會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以上。
激發文創產業新活力。做好“河、碑、城”文章,大力發展文創、文旅等新業態。緊盯遼河國家公園博物館建設,塑造遼河濕地國際燈會等品牌。發展冰雪經濟,拓展“遼河旅游+體育競技”新路徑。放大遼河碑林文化、經濟價值,啟動遼河書法館、碑林海外館、楹聯碑刻館等項目建設,打造沉浸式、體驗型、文博型4A級景區。發揮“雙臺城”文旅項目輻射帶動作用,打造一批具有“老城印記”的特色街區和老區老店、網紅小店。
健全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培育壯大康復輔具科創中心、頤高科創大廈等創新載體,與“雙一流”高校和“國字號”科研院所在更廣領域開展合作,建設一批三次產業創新孵化平臺。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結合發展樓宇經濟,鑄就一批“辦公室公司”“寫字樓工廠”。優化人才服務工作體系,探索建立高端科技人才“一事一議”和“候鳥型”柔性引才機制,增加雙臺子區各類人才數量。
培育數字經濟新動能。推進產業數字化,加快智慧開發區建設,推動恒生塑業等企業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推動數字產業化,建立數字經濟開放合作機制,聯動“北斗小鎮”資源,建設遼河新城大數據產業中心和遼河左岸數字經濟產業街區,招引一批電子信息、數字創意等企業,形成服務全市的數字產業基地;引進開展“快手嘉年華”等活動,打造數字經濟新品牌。
——增強發展動力活力 推動改革開放高質量實現突破
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區。推行政務服務告知承諾、容缺受理等制度改革,持續推進“綜合窗口”改革,推廣“八辦”特色服務。加快數字政府建設,以“一網通辦”倒逼政務服務流程再造,以“一網統管”倒逼社會治理創新,以“一網協同”倒逼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實現“辦事不求人”“一次不用跑”。加強“法治雙臺子”“誠信雙臺子”建設,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縱深推進各領域改革。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實施工業項目“標準地”“拿地即開工”改革;完善融資擔保體系,推進科技金融體制改革。大力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助推三力中科、格林凱默2家企業掛牌上市。加大開發區體制改革力度。穩妥做好事業單位改革“下半篇文章”。持續推進財稅、養老等其他重點領域改革,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創新支撐。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全方位融入京津冀“2小時經濟圈”,加快接軌遼寧“一圈一帶兩區”建設。做好“高鐵+”與“一帶雙創”的融合文章,全力建設遼河新城(高鐵站)高端商旅產業集聚區,圍繞打造“京津冀”中高端產業轉移承接基地,深入開展轉移招商;圍繞建設盤錦最具活力的“城市會客廳”,實施一批數字經濟、康養文旅、親子娛樂等項目。深度融入盤錦跨境電商綜合實驗區建設,組織區內企業參加上海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等活動,支持華錦、戴納索等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統籌城鄉發展空間 推動城鄉融合高質量實現突破
全面拓展發展空間。融入全市“一帶雙創”“一軸五城”城市發展格局,完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深入推進“五大產業功能區”建設,加快布局開發區“南擴東拓”、遼河新城(高鐵站)高端商旅產業集聚區、“一帶雙創”遼河兩岸、七條河流沿岸景觀打造、街鎮經濟五大發展空間。
加快提升城區品質。高標準推進團結小區等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啟動長征二號等區域開發,建設一批中高端房地產項目,打造一批美麗宜居街區和完整居住社區;打通新府大街、科技街等“斷頭路”,加大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新基建”建設力度,建設智慧停車系統,解決“出行難”等城市問題。完善城區小微濕地、口袋公園等建設,打造具有盤錦文化符號的人文景觀。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區,保持體制機制、工作運行、壓實責任、堅持標準、監督檢查“五個常態化”。結合數字政府建設,完善智慧管理平臺,提升精細化治理成效。
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加快盤錦綠色農業創新技術推廣中心建設,推廣寡糖制劑技術,完成1.5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做優做精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盤活綠港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支持民俗風情特色康養小鎮等發展,打造民俗特色觀光園區。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完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農村改廁管護等常態化制度,推動美麗鄉村向美好鄉村轉變。
——緊盯綠色低碳發展 推動生態環境高質量實現突破
高標準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任務,不斷鞏固提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成果。打好“藍天”保衛戰,始終保持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市第一。打好“碧水”保衛戰,確保河流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打好“凈土”保衛戰,有效防控土壤環境風險。
高起點擦亮現代化北方水城的水韻底色。深入挖掘遼河等濕地的生態、文化價值,深入推進水系連通和雙臺子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等項目,加快建設域內7條河流沿岸帶狀文化公園。依托遼河閘公園、遼河濕地公園等載體,謀劃建設濕地多樣體驗區、田園觀光體驗區、水上娛樂區等特色項目,將城區河道建設成為集文化傳承、生態養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親水綜合體”,全面展現雙臺子區“水碧于天、河湖繞城、清波映襯”的水城魅力。
高質量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以碳達峰、碳中和引領綠色發展,加快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推進產業生態化,實現重點企業能耗壓降;強化固廢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將京環固廢綜合處理園區打造成東北地區標桿性生態循環產業園區。推動生態產業化,大力發展生態康養等綠色產業,提升優質生態產品服務供給能力。
——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推動人民生活高質量實現突破
公共服務再優化。明確“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文有所化”目標。加快實施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育工程,落實義務教育“雙減”任務,促進各類教育優質均衡多元特色發展;推進基層醫療機構提檔升級,加快推進市中醫醫院移址新建、遼河中醫康復中心項目建設,推廣“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模式,提升醫療服務便民水平;大力發展普惠型和互助性養老服務,完善“1+N+X”養老服務體系;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公共文化供給均衡城區。
民生保障再強化。加大援企穩崗、職業技能提升與創業扶持力度,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健全多層次、全覆蓋社會保障體系,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持續完善社會福利、法律援助體系。推動區級公墓建成投入使用。
治理效能再提升。打造“黨建引領、智慧治理”升級版,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和配套資源持續向街鎮、社區村下沉,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決防范化解政府性債務等各領域風險,強化“治重訪、化積案”攻堅;堅持“人、物、環境”同防,慎終如始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強化發展保障 狠抓工作落實
著力提高建設現代化北方水城的戰斗力和執行力。
始終把牢正確政治方向。
持續深入推動解放思想。
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
強基固本夯實基層堡壘。
持之以恒加強和改進作風。
鞏固涵養良好政治生態。
會議號召,全區上下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咬定目標乘勢而上,以勇往直前的斗志、昂揚沖鋒的姿態、逢先必爭的勁頭,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奮力建設實力強、活力足、生態美、品質高的現代化北方水城,不斷創造新的更大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