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變”改革激活農村集體經濟活力
盤山縣陳家鎮朝鮮族村把“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作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著力點,立足當地資源稟賦,聚焦保護、開發、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資源,積極推進“三變”改革,發展朝鮮族特色醬菜產業,形成“特色產業型”發展模式,激活了整村發展活力。
朝鮮族村自開展“三變”改革以來,堅持破思想禁錮,聚改革共識。針對部分村組干部、黨員、村民對農村“三變”改革認識不到位的問題,積極組織黨員深入村組全方位宣傳“三變”改革工作,破除農民傳統思維定式,改變了村內分散式、低端化發展方式,解決了農民自產自銷朝鮮族特色食品成本過高、質量參差不齊的弊端,切實把資產資源統起來、把思想力量統起來,緊抱成團,走出了綠色發展、共享發展、傳承發展的“三變”新路,年內實現集體經濟營業性收入近10萬元。
盤活“三資”,建設特色食品加工項目。朝鮮族村積極爭取各級各部門投入本村的發展生產和扶持類財政資金30萬元,經村集體經濟組織研究,決定盤活利用村集體閑置房屋,打造朝鮮族村特色食品加工項目,建設占地面積260平方米盤山縣陳家鎮金順醬菜廠,主要生產銷售具有朝鮮族特色的米腸、辣椒醬、地瓜秧,蘇子葉等產品。同時,村集體利用2戶外出村民的閑置房屋和院落,建設蔬菜標準生產示范基地1處、標準地窖1處。
合股聯營,保護傳承傳統手工技藝。為突出“三變”改革聯農帶農作用,村集體堅持“變就變好,做優質量”的原則,以“農民入股”為核心,探索構建“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民”合作合股聯營機制。村集體已將兩處閑置房屋、改造建設的蔬菜標準生產示范基地和地窖量化入股,10名朝鮮傳統特色食品制作手工藝人利用技術入股。手工藝人在每月領取固定工資的基礎上,擬定每年按照占股比例進行分紅。因醬菜廠剛剛運行一年,收益暫未進行分紅。與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組織29戶55名社員開拓村民閑置的院落和房身地,按照統一標準種植蔬菜,發展庭院經濟,為醬菜廠提供綠色、安全、優質的原材料,平均每戶增收5000元/年。醬菜廠的投入運營,進一步挖掘出朝鮮族傳統醬菜技藝文化,在增加了集體經濟收益的同時,2021年朝鮮族金娘子醬菜技藝還被評為“盤山縣2021年度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成功申請“非遺”,使醬菜廠產品的文化價值、經濟價值、歷史價值得到彰顯,保護傳承了當地朝鮮特色食品制作傳統手工技藝,提高了“三變”改革成色。
“三變”改革是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未來,朝鮮族村將堅持以“三變”改革為引領,以“股權”為紐帶,把挖掘和發展民族特色優勢作為基本路徑,接續發展“金娘子酒坊”“玫瑰花海民宿”項目,全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朝鮮族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