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和遠方”走進全面小康生活
金秋時節,豐收在望。在大洼區三角洲開發區,看著魚塘里歡快搶食的鯉魚、鰱魚等淡水魚,養魚戶田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隨著養殖經驗日益豐富,他近年來持續擴大養魚規模,家庭收入有了明顯提高。與5年前相比,他家的生活更加殷實,不僅買了好車子,而且住進了好房子,過上了富裕的日子。
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于人民。一個個家庭夢想成真、笑顏綻放的鮮活故事,生動地詮釋著“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也讓盤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夢想一步步照進現實。市第七次黨代會以來,市委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團結帶領全市人民真抓實干、砥礪奮進,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形成了“居者喜、近者悅、遠者來、來者留、留者居”的氛圍。
建設美麗鄉村 夯實小康“底色”
建設美麗盤錦,關鍵在于建設美麗鄉村。鄉村美不美,事關民生福祉,也事關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底色”。
五年來,市委堅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為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奮斗。秉持突出特色、保留“底色”,留住鄉愁、記住鄉情,久久為功、持續發力,建設各美其美、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
村口稻作文化景觀成為“網紅打卡地”、柏油路穿村而過、農家院落干凈整潔、房前屋后瓜果飄香……行走在大洼區田家街道大堡子村,一幅幅秀美的鄉村圖景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這個昔日不為人知的小村莊如今變成令人向往的“詩和遠方”,發展成為“國家首批美麗鄉村示范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生活過得好不好,人民群眾感受最直接,最有發言權。做飯用上了天然氣、冬天取暖有燃氣壁掛爐、如廁用上室內衛生間、垃圾分類投放……談到當下的日子,大堡子村村民劉義笑著說,“感謝黨的好政策,老百姓真是享福了”。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關鍵就要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在系統治理、長效治理中實現質的飛躍,讓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過去5年間,在共享發展理念的指導下,盤錦高水平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全域建成美麗村,累計創建省級美麗示范村82個,城鄉一體化大環衛項目被住建部授予“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盤錦農村環境治理成效顯著,農村改廁、小型污水設施建設和垃圾治理等重點工程走在全省前列,補齊了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讓鄉村生活更加舒適。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市委號召全市上下要“擼起袖子加油干”“腳踏實地加油干”“馬上就辦,真抓實干”,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格局,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引賢下鄉”工程,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盤錦鄉村。鄉村聚人氣,產業添動力。盤錦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打造特色產業,加速推進鄉村振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路。大堡子村利用盤錦大米、河蟹、堿地柿子等農業優勢資源,打造集果蔬采摘、花卉觀賞、稻蟹垂釣、稻田慢行、特色民宿等于一體的鄉村旅游項目,帶動了村民致富奔小康,奏響鄉村振興“盤錦樣板”的鏗鏘足音。
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盤錦農民的好日子正在路上!
提升城市品質 增添小康“亮色”
城市功能品質全面提升,既是百姓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也為高水平全面小康增添了“亮色”。
市第七次黨代會以來,市委遵循城市發展規律,著眼城市與自然生態融合,以 “繡花功夫”持續提升城市建設品質和管理水平,打造體現“濕地之都”的“金名片”。實施“引濕入城”工程,規劃建設“百公里綠道”,重點開展盤錦體育公園、四季公園、雙擁公園、中興公園、遼河碑林公園等在內的城市公園建設和提升改造,讓城市少一些鋼筋水泥、多一些靈動秀美,形成葦田、稻田、油田共融,城市、鄉村共生的城市特色。
漫步在“百公里綠道”上,人在景中走,如在畫中游。市委既立足當前又謀劃長遠,堅定走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依托獨有的濕地景觀、遼河水系和歷史文化人文資源,充分發揮城市綠道的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功能,將沿線景觀節點串聯起來,塑造出濕地特色鮮明的城市綠道網格體系,實現“碧玉入盤、錦上添花”。
距離“家門口”幾分鐘的路程之內,就有一座美觀大氣的公園;公園里健身娛樂設施應有盡有,每個年齡段的人群都能在這里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綠樹掩映之中、鳥語花香之間,人們盡享運動帶來的快樂……盤錦體育公園建成后向市民免費開放,不僅為周邊居民休閑健身提供了好去處,而且提升了城市“顏值”。
高質量發展是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發展,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我市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順應百姓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窗見綠,出門見景,人在綠中,城在園中,百姓的樸素愿望在時間的見證下逐步得到實現。
俯瞰盤錦大地,別有一番景象,綠意養眼,美不勝收。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拆違建綠、見縫插綠,增加休閑廣場、小區游園、景觀大道、小微濕地、口袋公園等城市景觀建設,讓人們擁有了更多親近自然的空間。到2020年,盤錦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0.9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31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71%,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9.85%。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設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幸福。”翻開過去5年的城市發展篇章,市委把以人民為中心貫穿于城市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大氣魄、大手筆加快提升現代城市品質。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建設綠色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不斷提升城市人居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
改善居住條件 提升小康“成色”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安居之下,才有好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市委始終堅持把群眾急難愁盼事項納入優先發展項目,踐行服務人民的錚錚誓言,使民生福祉普惠共享。五年間,全市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13.2萬戶,改造老舊住宅小區126個。
“小區設施齊全了,環境也越來越好了,住得也舒心多了。”雙臺子區吉祥小區居民田洪玉說,曾經的期待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他打消了換房的念頭。田洪玉想法轉變的背后,得益于我市實施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讓小區居民過上“新生活”。
吉祥小區是建成于2000年的老舊小區,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這類老舊小區已經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居住需求,成為居民生活的痛點、城市管理的難點。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既是問題之所在,又是高質量發展的潛力之所在。對此,我市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力度,完善城市人居環境質量,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舊貌換新顏的老舊小區,寄托著黨的關愛之情,也熨帖了廣大住戶的心。近年來,我市老舊小區改造既注重“面子”美,也做到“里子”實,不僅涉及屋面防水、樓體保溫、樓道粉刷、單元門更換等樓本體改造,小區道路、地上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改造,而且還包括小區公共綠地、停車位、視頻監控等公共設施功能的完善和提升。
在盤錦,百姓住房品質不斷提升,人均住宅建筑面積達到47平方米,超過小康社會人均居住面積標準12平方米,位居全省首位。市第七次黨代會以來,市委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不斷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形成“高端有拉動、中端有改善、低端有保障”的良性梯次格局,持續增強城市承載力、宜居性和包容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涵養文化底蘊 厚植小康“特色”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要物質滿足,也要精神充盈。
市第七次黨代會以來,市委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強化先進思想文化引領,打造獨具特色的遼河口文化,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構筑特色鮮明的城市文化軟實力。
“打卡”博物館、美術館,到公共圖書館感受書香,去文化館學才藝,參與社區組織的文藝活動……眼下,城鄉居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資源,豐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文化人,培根鑄魂。全市推進文化館、圖書館 “總分館”制,逐步形成了以總館為龍頭,以分館為樞紐,以村(社區)服務點為基礎的、全覆蓋的三級“城市15分鐘文化圈”和“農村30分鐘文化圈”。深入開展文化惠民活動,不斷滿足城鄉群眾多樣化文化需求。
遼河口地域文化標識日益凸顯,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盤錦晉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文化消費試點市。文旅產業融合壯大,紅海灘風景廊道晉升國家5A級景區。
回望5年的奮斗征程,盤錦文化建設邁上新的臺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弘揚,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文化自信更加彰顯,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一個文化更加繁榮的盤錦正在向我們走來。
文明是城市的靈魂,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作為全省首批進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的地級市,盤錦市曾連續9年榮獲全省文明城市測評成績榜首,連續兩屆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廣大人民群眾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市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涉及方方面面,意義深遠。我市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從公共文化服務日益完善到文化活動百花齊放,從榜樣力量的引領到時代新風的弘揚,從提升文明素養到壯大志愿服務……放眼新時代的盤錦,文化事業、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文明之花處處綻放。盤錦人民在文化的滋養中展現新的精神風貌,凝聚起磅礴的奮進力量。
更滿意的收入、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城鄉環境、更有品質的生活……如今,盤錦已經成為一座風光秀美的生態之城、城鄉一體的普惠之城、富裕和諧的幸福之城,擁有“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多項殊榮,奮力書寫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盤錦答卷”。
惟有奮斗,才會精彩。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黨中央和省委堅強領導下,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正信心百倍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